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泉港 > 文化积淀 > 名胜古迹
九峰寺
阅读人数:1

                       陈华发
  公元1644年,李闯王攻陷北京,清军乘机入侵闽南,明军军心涣散,节节溃退,闽南沿海一座山头上的驻寨将士,为避免清军杀戮,在山寨旁盖寺尊佛,出家为僧,早晚烧香祈福。
  公元1647年,因顺治皇帝崇佛,各地大兴佛寺,山寨佛寺应运扩建,名为静胤寺。至清光绪乙丑年(公元1864年),寺以山名,从此定名为九峰禅寺。在三百五十多年的风雨沧桑中,九峰禅寺在历代祖师和善男信女几番拓修改建下,逐步焕发光彩,建成了今日规模宏大的寺宇,成为宗教旅游的一处大好圣地。
  这座古寺就座落在界山镇南部的九峰山上。九峰山海拔131.7米,东望泉港海湾,西邻天马山脉,南毗涂岭镇陈潼关,北对仙游县塔头山。山上共有九座峰头,故名九峰。福厦路界山路段东面,一条山道直通山顶。到了山顶望九峰,只见各峰风格不一:有的雄奇,有的俊逸,有的清幽,有的浑厚,在阳光下则碧色逼人,在雾霭中则隐约飘渺。白天登山远眺,只见远处的山峦浓淡有致,层次分明,加上泉港海湾水波不兴,百舸争流,形成一幅清秀的淡水墨画; 夜间登山遥望,两县四镇万家灯火尽收眼底,山脚下高速公路和福厦公路车灯闪烁,飞驰而逝,好似两条流动的银河穿山而过。
  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当地民谣曰: 林果常年青, 山花开不尽,杂草铺绿毡,芳香满九峰。九峰禅寺便坐北朝南座落在密密丛丛的树林中,规划面积20多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有四座主建筑。最前面的是天王殿,前供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后供韦驮,两侧威风凛凛地立着一丈多高的四大天王,他们的外貌神情都充分体现了各自的身份特征,有的是极高的鼻峰,有的是极深的眼窝,有的是极霸道的神气,有的是极灵活的表情,都昂头挺立,眼里烁着骄傲的火星。从天王殿的后门通过一个石埕,就来到大雄宝殿,大殿宽6米、 进深20米、 高达7米,两侧傍两层僧舍,中间有天井,天井上的两根环抱木柱上写着一对禅意浓郁字迹浑厚的对联:

      道以修修以道道道修修真常道
      空是色色是空空空色色本非空
  殿中所供有三米之高的三世如来坐佛,呈现出刚毅睿智的神态,明亮有神的眼眸透射出慈悲的柔光。两侧的佛龛内倒卧着、 屹立着、 端坐着各具姿态的十八罗汉。
  走出大雄宝殿,登上一个五米多高的山坡,便是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殿,观音端坐莲花,通高5米,为目前泉港区域内最高的神佛塑像,只见她右手作兰花指,左手持净瓶,在圆顶精雕宝盖的笼罩下,益发庄严。旁供观音三十二相,据说观音大士法力无边,能够化成这三十二种人物下凡普渡众生,济危救难。在观音殿的左侧,又是一座雕梁画栋珠光宝气的殿堂——九云殿,中供一尊3米之高的玉皇大帝坐雕,旁边有12尊一人多高的天将,各佩宝物,全副武装地日夜守护。殿门有两根巨大龙柱,石雕青龙腾云驾雾绕柱四顾。大悲和九云两殿均为当地企业家踊跃捐建的,九云殿大门上的一幅对联“九峰日月光天德,泉港山河壮年居”,正表达出他们在当今大好形势下的豪迈心情。
  殿前依山势下落5米,徒直的坡壁用二十七幅刨光的影雕石装饰,左右各是12幅《西游记》中的典故,中间竖排三图大幅影雕,分别为“双狮戏球”、“神龙盘云”、“飞龙在天”。整个坡壁精美细致,古意盎然。坡壁两侧各有石阶,走下石阶,便是一座大约长10米、宽6米、高5米的石台,为寺院节日庆典的露天礼堂。石台再往前20米,耸立着三个巍峨壮观的山门。
  九峰山上峰峦奇特,怪石嶙峋,加上历史遗迹,在九峰禅寺的四周构成奇妙的九峰八景。其一为“烟墩古迹”,清朝康熙年间的烟墩呈椭圆形,长径50米,短径40米,依山垒石,东南面可远眺大海,现在墩台已野草丛生,荆棘满地,夕辉昏黄时,墩台笼罩在苍苍的暮霭中,阵阵山岚仿佛传来古时的刀吟马嘶,让人有种萧萧的凉意。在墩台最高处耸立着一座烽火台,条石筑砌,边长8米,高7米。据说此烽火台是清康熙八年出于“制变卫民”需要而建。
  在山头有两块肖形山岩,一块极似昂首观望的巨龟,伏在大悲殿左侧,当地人说那是观音大士的坐骑,谓之“灵龟候驾”; 另一块为“神帽降邪”,高约2米,宽4米,石顶两端微翘,酷似一顶庞大的佛帽,当地传说该佛帽为观音大士降邪宝物,里面扣着十万八千个凶鬼恶煞呢? 在天王殿的左边有一块石磬,当山风起时,石磬周围林涛阵阵,似乎是钟磬声声; 原在天王殿右边还有一块石头木鱼,两样佛器互为应照,给佛门圣地平增几分神秘庄严之感,遗憾的是石木鱼前几年被炸毁,独遗“钟磬传音”一景。
  在九峰山东面的山腰有一3米之高天然观音坐像石,观音端坐宝座,似在讲经,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山脚下有一“蛤蟆石”,构成“观音授禅,蛤蟆听经”奇景,石蛤蟆高约1米,据传说是一残害民间的蛤蟆精,被观音降伏,化为一石,自存此山以来,观音大士就这么端坐着日夜授经点化。在南向的山腰,有两圆柱形石鼓相垒。民国以前,有求胎的善男信女在山路上以石击之,相传击中上鼓者生男婴,击中下鼓者育女婴,清光绪年间有福州总督前来击鼓求胎,并美其名曰“击鼓兆祥”。
  在仙游地界南眺九峰,蜿蜒起伏的山峦呈两头雄狮相向腾跃之势,据说原在“两狮”间有一圆形巨石,状似狮球,可惜解放初被炸毁。这第八景,古时堪舆先生认为是“二狮欢腾”之相,乃状元吉地。
  九峰禅寺早在清末至民国时期就以风光秀丽、佛祖灵验而远近闻名。一些老华侨听说九峰禅寺要拓建,都慷慨解囊。目前,随着九峰禅寺的重兴及九峰山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不但本地的群众常上山观光祈福,也吸引了众多惠安、莆田、仙游的香客和游客。每到佛诞等节日,九峰山上更是钟磬缭绕,锣鼓喧天,旌旗四扬,善男信女游客乡民接踵而至,盛况非凡。
  注:文中部分资料由潘瑞应先生提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