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泉港 > 文化积淀 > 历史人物
庄 晚 芳
来源:《泉港历史人物》 阅读人数:1

    庄晚芳,原名友礼,又名庄友、庄骥,惠安县山腰乡后楼(今属泉港区山腰街道办事处埭港村)人。1908年生,1996年病逝。庄晚芳毕生献身于茶学事业,他从事茶叶科学研究,指导茶叶生产,开展茶叶学术活动,作出了卓越贡献。

    庄晚芳出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是在极端贫困的环境中度过的。在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六,因为家庭入教,才有机会到教会学校普化小学入学。庄晚芳聪颖异常,人又老实勤快,很受教师的喜爱。他父母本想轮流让下面几个小孩多少读点书,可又不忍让老六停学。朋友、亲戚和周围堂亲都感到让老六停学很可惜,向两老相劝;有的表示要多少尽一点心意,予以一定的物质支持;学校老师也愿意用最高奖学金鼓励他上学。为了庄晚芳的上进,父母只好咬紧牙,牺牲了下面四个儿女的学习机会。这样,庄晚芳在多方关怀下,顺利地从普化初小升入时化高小,1922年小学毕业,1925年于培元中学初中毕业。1924年,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集美高级师范理科。

    集美高级师范是穷苦读书人的乐园,校主陈嘉庚为了普及教育,特开设的师范专业,不仅设备好,免收学杂费,而且每月还可领出数目可观的伙食费。如果学生吃用节俭点,还可节余些钱,支持家用或自己零用。三年孜孜不倦的学习,他以优异成绩毕业。

    为了给自己日后继续上大学积累点学习费用,庄晚芳在浙江沈家门一带连续教了三年小学。除供应家庭外,还节余一笔钱上南京,考上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在学期间,他科科成绩优异,特别是在学习期间,与茶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为后来长期从事茶叶研究,并取得辉煌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年之后的1934年夏天,庄晚芳毕业。

    当时大学毕业找工作非常不易。庄晚芳因学习成绩突出,很早就引起农林界注意,因此一毕业,经经济委员会农林处处长赵连芳先生介绍,到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庄晚芳回到福建福安工作。他根据福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的特点,亲自到各地收集品种,在福安建立茶树品种观察园,并主持开辟一片新茶园。与此同时,他还兼任福安农校茶叶课教师。

    1938年,他受聘到泉州任福建省贸易公司泉州办事处主任。1938年底,因工作认真负责,调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局长。为了促进各县茶叶生产迅速发展,他特地招收一批高中毕业生,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从课程设计到聘任培训教师,他都亲自筹划。

    1939年,他主持筹办福建省示范茶厂,任副厂长兼总技师,在崇安设总厂,福安设分厂,政和设办事处,选聘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茶工,改进加工技术,提高茶叶质量。

    1941年,庄晚芳被调至浙江衢州,协助吴觉农先生筹办东南茶叶总场。亲自编辑发行我国最早的茶叶刊物之一《万川通讯》,积极与各茶区交流资料。不久又被调往四川重庆,任中国茶业公司研究课课长,同时到西北五省考察茶市,不久写成《西北纪行》一书。

    1943年,庄晚芳又调回福建,任省农林公司茶叶部经理,不久升任公司总经理。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庄晚芳对茶业行情熟悉,特派他往台湾接收日本三井茶业公司和台湾拓植会社。

   1947年,蒋统区经济破产,物价高涨,货币一日数变,职工生活无法维持,公司难以为继,庄晚芳便辞去职务,去南洋考察茶叶。1948年,庄晚芳先后到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考察,并拜访了陈嘉庚先生。在陈嘉庚先生的勉励下,庄晚芳于1948年秋返回福建,投身到革命洪流中来。

    庄晚芳任福建农林公司经理期间,掩护过地下党员许赐金、林文学、徐祖添、庄添能等人。1948年秋,庄晚芳从南洋返闽,即与林文学、庄添能等商讨革命工作。庄添能先乘盐船返山腰,庄晚芳于年底偕林文学由陆路回到山腰,林文学长驻在庄晚芳家中。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和扩大影响,1949年初在庄晚芳本族的后楼创办培训班,印发革命宣传品,宣传党的政策。他一方面与城工部直接联系,创办培训班,以扩大影响;另一面又与堂亲庄祖荣联系中共惠安县工委书记朱汉膺,策划盐场盐警起义之事。

    1949年底,庄晚芳还在家乡。时解放军二十七军奉命组织“东渡服务团”,准备解放台湾。军代表鲁军等人直接与庄晚芳联系,要他协助组织人员。庄晚芳毅然承担重任,先后在惠安、泉州各地挑选人才。后因军事策略改变,已组成的“东渡服务团”的成员不少人转而参加了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后,庄晚芳一直从事高等茶学教育。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他先后到安徽大学农学院和华中农学院任教。1954年以后,一直在浙江农业大学担任茶学系教授。他呕心沥血,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茶学人才。他培养的对象有本科生、专科生、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共约两千多人。

    庄晚芳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备好课。他先后讲授《茶作学》、《茶叶概论》、《茶树栽培学》、《茶叶加工学》、《茶叶经济》、《茶叶贸易》、《茶叶审评》、《茶树生理》等八种课程。在教学上,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重视课堂教学,又亲自带学生到茶区调查研究,参加栽茶、制茶等实践活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庄晚芳先后培养了两名苏联留学生和一名越南进修生。1965年又培养了我国第一名茶学研究生,我国近代培养茶学留学生和研究生,这是第一次。大大推动了高等茶学向新领域发展。

    在教学中,他还十分重视教材。1961年、1969年和1988年,他前后三次受农业部委托,主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每次编写,从提纲拟定、内容取舍,撰写书稿,初稿讨论到最后定稿,他都严格把关。

    长期以来,庄晚芳不仅注重高层次茶学人才的培养,而且还大力提倡普及茶学。早在五十年代,他就兼任一些大型国营茶场的技术顾问,经常深入茶场、茶厂,进行技术指导。即使在“文化大革命”被审查、人身毫无自由的逆境中,他依然克服种种困境,主编《合理采茶》等四本科普小册子。1979年拨乱反正后,他就在《中国茶叶》一书中撰文,大声疾呼,要求广大茶叶工作者“都来关心茶叶科技的普及工作”。

    庄晚芳是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茶业产生兴趣后,就很重视茶树栽培基础理论的研究。1956年,他编著的《茶作学》,是我国现代茶树栽培学的一本重要专著,既系统总结了我国茶农的宝贵经验,又首次全面地介绍了苏联种茶的先进技术,对我国在茶树栽培的改良上有重大影响。1957年,庄晚芳的另一本关于茶树栽培的著作《茶树生物学》出版了,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茶树生物学特性的专著。

    与此同时,庄晚芳还特别注意茶树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1957年,他在《浙江农学院学报》上发表了《茶树根系的研究》,这是国内专门研究茶树根系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大大扭转了以往茶学界只重视茶树地上部分而忽略地下部分的倾向。1963年,在中国园艺学会年会上,庄晚芳又发表了《茶树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一文,对茶树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探讨。1964年8月,他发表了《论茶树营养特点与茶园管理的综合技术》一文,科学地论证了茶树的营养特点,辩证地解决了茶园土壤管理和茶树管理各项主要技术措施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

    1984年,当茶学界热烈庆贺他从事茶叶教育科研五十周年的时候,农业出版社出版了他主编的新著《茶树生理》。这部著作总结了他长期研究的成果并综合国内外研究的成就,使茶树栽培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半个多世纪以来,庄晚芳学术论著数量多、内容广、针对性强,有独特见解,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他编著的《茶作学》,早在1959年就被译为俄文,在苏联出版。他撰写的《中国的茶叶》及主编的《中国名茶》和《饮茶漫话》均被译为日文,在国外发行。1978至1979年,他撰写的《一日千里的祖国茶业》及《龙井茶香忆总理》在香港《大公报》上连载后,引起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强烈反响和高度评价。

    庄晚芳重视祖国茶文化的恢复和发展,重视茶史的研究、茶诗的恢复和茶德的弘扬,推动了祖国的两个文明的建设。

    198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庄晚芳的最新著作《中国茶史散论》。该书汇集了他多年研究茶史的结晶,从茶的饮用史论证茶的起源和传播,特别着重研究茶的生产发展史、栽培技术史和采制技术史等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茶学研究上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1996年,庄晚芳因病逝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