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泉港 > 文化积淀 > 历史人物
刘 锡 荣
来源:《泉港历史人物》 阅读人数:1

 

    刘锡荣,字松苍,号松庐,惠安峰尾后山村(今泉港区峰尾镇诚平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949年病卒于家中。刘锡荣毕业于北平(今北京)中国大学商科,一生主经商,屡有建树。从商之余,涉足政界,曾任国民党惠安县党部秘书长、惠安参议会议长、监委常委,并当选过国大代表,为当时惠安颇有声望的乡绅之一。

    刘锡荣出生于书香门第,父刘永和,乃清朝贡生,从事海上商贸活动,在浙江舟山沈家门设有“源源商行”,有“顺源”、“大围洽”两艘五十吨以上的运输船,家资殷厚。在兄弟姐妹五人中,刘锡荣排行第三。刘锡荣自幼聪颖好学,七岁入私塾,爱好诗词书法,并颇有造诣,现存于传经堂中之木柱楹联,为他亲笔所书,运笔遒劲,颇见功力。

    刘锡荣二十二岁时进入北平中国大学商科读书,1924年毕业,因品学兼优,被公派赴日本考察渔业。1929年,父病逝后,刘锡荣遵父嘱往浙江沈家门继承祖业。他对先父遗下的产业进行一番整顿后,便大胆开拓,不久后就陆续开办了渔业公所、酒坊,扩展源源商行,并着力发展渔航商贸。因为他敬业诚信,乐于助人,赢得当地民众和住浙渔船民和同行的拥护,身为外籍人,竟被破例遴选为沈家门镇商会会长,并创办沈家门惠兴小学。

    抗战时期,日寇对我国东南沿海实行封锁,并惨无人道地残害在海上航行的渔船民。加上福建南日、浙江台州一带海盗十分猖獗,渔商船只屡屡遭劫,致使海上航路根本无法通行,仅峰尾一地就有百多艘船舶搁置港内,造成海竭渔荒,百姓生计无着,苦不堪言。这种时候,刘锡荣积极与各船主商讨对策,根据峰尾渔船民擅长外洋航海的优势,提出组织起来,结成船队,开辟外洋航线绕道进行海运经营的方略,并以自家的“太荣海”、“协才”两艘大木帆船为主,会同峰尾有名船东等组成船队,经台湾海峡,绕道航行北上。以沈家门为停泊集散地,再把货物转运温州、宁波、上海、青岛等各大港口,避过日寇在沦陷区周边的封锁和闽浙交界处海盗的劫掠,成为沦陷区与全国联系的海上唯一通道。远洋航道打开后,形式为以货易货,效益颇佳,使峰尾一带地方经济迅速繁荣起来。当时峰尾商行林立,八方商贾云集,从南门街至西门街,茶楼酒肆旅馆彻夜灯火辉煌。

    抗战后,刘锡荣致力于创办实业,先后在上海创办裕华日杂行,在厦门创办建华贸易行,在峰尾本土创办建源贸易行,购置跃华号轮船,同时兼任厦门实业银行、厦门打捞公司、惠泉公路等多家实业的董事。

    1924年,邑绅陈友三等创办惠安县中(惠安一中前身),刘锡荣出任教务主任。学校资金师资不足,他与同窗好友校长陈友三等人,多方集资,聘请名师,整顿教育秩序,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他又在峰尾发动乡绅多人,倡办“圭峰小学”,出任董事长,他在捐资会上,带头当场捐出大洋五百元,使全场共捐得大洋二千余元,小学校址遂设于东岳庙里。此后,他每年都要捐出可观的资金,用于助学助教。刘锡荣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94年,刘锡荣逝世四十五周年之际,他的学生,著名茶叶专家庄晚芳教授,曾挥毫题诗一首:“忠心为巨龙,创教兴惠中。怀念松苍志,功勋桃李红。”并同时题联两幅:

    追随中山尽力终生助人为乐,从事教育创办实业爱国热心。

    一身正气面对大海波涛滚滚,两袖清风身后神州热血腾腾。

    对刘锡荣的一生业绩作出高度评价。

    刘锡荣不仅在家乡兴商兴教,还积极参政。他于1941年任国民党惠安县党部秘书长,参议会议长。连任两届县党部监委常委。1948年当选国大代表,翌年病逝,享年五十二岁。刘锡荣不仅从政清廉,体恤民情,而且不畏权势,1947年10月在惠安庆祝“双十”节大会上,他当众弹劾当时惠安县长贪污受贿的行为,百姓拍手称快,曾轰动一时。他曾在参议会极力主张围垦山腰浅海滩涂,扩建山腰盐场;因沿海渔民海难频发,力主减半抽丁,积极筹建惠峰公路。

    除此之外,刘锡荣还为排解乡间的房族纠纷做出了贡献。其时,峰尾东西头两大房族,以及峰尾同郭厝、山腰之间经常发生封建械斗,造成双方死伤的严重恶果。刘锡荣极力从中调解,使多起械斗得以化解。

    刘锡荣是当时惠安的社会名流,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开明乡绅。

    参阅《惠安县志》及有关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