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政府工作报告
泉港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2-12-27 16:04 阅读人数: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2年是我区砥砺奋进、负重前行的一年。一年来,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组织实施“五大比拼”“五大攻坚”系列专项行动,扎实推进“两稳一保一防”工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区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推进“三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3.99亿元,增长3.5%(预计数,下同);工业增加值468.98亿元,增长1%;第三产业增加值163.45亿元,增长8.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05亿元,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135.11亿元,增长20.5%;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0亿元,下降13.4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亿元,下降21.61%;实际使用外资1.31亿美元,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18亿元,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02元,增长6.1%。全年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目标,泉港区入选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获评福建省平安县(市、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六连冠”。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这一年,我们抓项目、稳大盘,“1+N”产业体系加速成型,绿色石化名城行稳致远。

项目支撑坚实有力。坚持工作围着项目干、要素跟着项目走、考核盯着项目考,扎实开展“项目攻坚2022”“抓征迁交净地”“百日攻坚”等行动,天辰化工等60个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中海油服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第二季度获全省项目工作正向激励综合考评第4名。实施主导产业链长制,开展“重龙头、强品牌、铸链条”专项行动,引进落地百宏化学新材料等25个、总投资704亿元的石化项目,以及圣元环保新能源等160个、总投资739亿元的非石化项目,逐步构建现代多元产业格局。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全力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盯住“规划、规范、提升、示范、招商”5个环节,引进融意网商、清能新能源等8家企业,对闲置厂房进行盘活和二次招商,全年盘活低效闲置用地969、厂房2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3万平方米。工业大盘稳中见韧,佳化化学二期、天骄化学二三期、安然纺织扩建等项目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福海粮油、百宏石化、钟山化工等入选省级融合发展标杆企业,全区实现工业投资增长80%,技改投资增长50%,增幅位居全市前三。石化工业园区综合发展水平位列省级开发区第3位。

“四大经济”蓄能起势。深耕海洋经济,诚峰一级渔港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引进泉州北大门现代海洋文旅产业园项目,全面完成22.1公顷新型塑胶网箱、万亩贝藻类塑胶浮球改造。打响“福传泉港”文旅品牌,做优惠屿新时代文明实践岛、金樟谷森林康养基地等项目,助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沈海高速公路驿坂服务区提升改造工程启动建设,将打造成为展示泉州海丝文化的示范服务区。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新增联合石化、路通管业、纳川管业3家省级绿色工厂,风、光、水储一体化综合能源项目正式落地,完成联合石化聚烯烃堆场泉港光伏项目建设,系我省在建最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数字经济激发新活力合众鑫综合智慧能源等3个项目入选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省级重点项目,佑达环保获评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型“瞪羚”企业,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5%

这一年,我们抓创新、强载体,高质量发展动能越聚越强,现代活力港城生机勃发。

科创活力加速释放。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清源创新实验室创业园加快建设,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34%,创历史新高;新获批市级以上科研平台5个,新增国家科技小巨人企业8家、入库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为历年之最;清源创新实验室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研究成果荣获2022年度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基础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实施“涌泉行动·人才进港”,配套出台“1+8”引才留才政策,推出购房补贴、个税奖励等28项暖心服务,全区新增高层次人才120人,石化产业人才总量突破2万人,获评“省级石化产业人才聚集基地”。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制定扶持工业经济、石化产业、电子商务等13份惠企政策,成立石油化工、新材料等10个产业发展小组,分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开展“链条招商”“靶向招商”活动20多场次,全年累计完成签约招商项目185个、总投资1443.23亿元,提前三个月完成市里下达的全年招商任务目标。其中,20亿元以上正式合同项目达14个,总投资138亿元的百宏化工新材料项目,为近年来全市单体投资最大的民企项目。设立泉港区首支规模30亿元的政府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实现以资引资、以资招商的良性循环。

开放平台更大更强。支持企业“海外抢单”,组织企业参加第五届进博会等活动,对外贸易规模达30亿元、比增20%。港口吞吐量持续领跑全市,肖厝港区累计完成吞吐量2400万吨、同比增长6.7%。海铁联运能力不断增强,开通兴泉铁路货运,完成肖厝港区铁路专用线扩建,港三铁路专用线顺利通车;兴通海运在上交所成功挂牌上市,危化品水路运输能力保持全国前列通航条件持续提升,鲤鱼尾作业区4号泊位、肖厝作业区5-6#泊位等项目快速推进,福建中燃4#泊位液化烃接卸码头、湄洲湾航道四期工程完成建设。

这一年,我们抓城建、提品质,普惠性民生优化供给,山海宜居美城人气集聚。

城市建设提档升级。落实“城建提速攻坚行动”,实施115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完成石化园区及安控区专项规划和控规编制,高起点规划石化科创小镇、天辰总部经济区,完成峰尾圭东小区、山腰锦祥片区(二期)改造。启动国道228泉港段改线工程,完成朝阳公路拓宽改造福厦客专泉港站达到静态验收条件,泉港即将进入“高铁时代”推进“智慧泉港”建设,完成智慧泉港城市运行指挥中心建设,新建智慧停车泊位3630个。成立物业行业协会、农村建筑工匠协会,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54万平方米,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开展市容提标整治,打通仁和路、忠孝路、北洲路等城区“梗阻路”,完成植物园二期工程、驿峰路入区广场、南山南路花漾街区等项目建设,实施金山街内涝治理,新建城乡公厕18座、口袋公园13,城区绿化覆盖率超41%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增利园农业等4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白潼村、惠屿村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涂岭镇获评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实施新一批村集体经济创收项目,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村达100%50万元以上村23个,超百万村7个。深入开展村庄清洁提升行动,启动“五个美丽”建设活动,实施涂坑村、诚峰村、涂岭村等传统村落保护和整治提升工作,完成裸房整治2820栋,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评成绩位列全市前列,顺利通过中央创城考评组年度测评提升改造6农村自来水工程清淤疏浚25公里农村水系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覆盖率达到100%。抓好“一镇四线二十四村”示范推广,界山镇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涂岭镇入选省级森林康养小镇,钟厝村等7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前黄村、诚平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开展“唱响泉港好声音”宣传活动,推出“山海泉港·常来长寿”“镇长带你游泉港”系列短视频,出版发行《百鹭集》,尽显长寿之乡的生态人文之美,“泉港是美丽家乡”的共识更加深入人心。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31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做实见效。坚持“外引内建”“高位嫁接”优质教育资源,引进8名省内“退休名师”,与泉州五中等知名学校开展对接合作,与省普教室达成基础教育教研结对帮扶,发放近2000万元用于奖教助学,2022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5.9%,创历史新高;中考成绩也取得历史性飞跃。泉港五中等5个教育基建项目序时推进,3所中心小学升格为实验小学,福师大泉港实验小学等5个基建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学位4130个。深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泉港区医院在全国1.4万多家县级医院竞争中首次荣登“500强”。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基本养老金实现“17连调”,低保人均补差增长15%,养老、工伤、失业等保险参保人数均创新高,城乡低保覆盖率位居全市前列。严格落实“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在全省首推“线上+线下1小时就业圈”,推动3000多人次实现灵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810人,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完成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新增3个长者食堂,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加快实施泉港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完成补沙约120万立方米,修复岸线、生态化改造海堤超3公里。提前完成互花米草年度除治任务,近岸海域一、二类水质比例达100%,位居全市前列。扎实抓好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综合整治泗洲水库水华风险,有序推动氯碱公司拆除搬迁。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开展污水提质增效和内沟河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用,新增2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提升20个百分点。落实林长制,完成植树造林2288亩、矿山生态修复40亩,治理水土流失2560亩。扎实推进10个年度大气减排精准治理项目,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位列全市前3名。

这一年,我们抓作风、提效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善政良治政府广获好评。

社会治理和谐有序。科学精准应对突发疫情,坚决果断分级分区管控,第一时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保障了疫情期间企业不停产、项目不停工、招商不停步,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落实国家政策调整,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健全平战结合机制,疫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建设或改造19个隔离点、储备1900个隔离房间,核酸检测能力提升至2.44万管/,疫苗接种累计超88万剂次。创新“技防围合+智慧防控+自动情报”沿海智能防控新机制,实现辖区走私成品油连续30个月“零发案”和海上疫情“零输入”。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全省首创危化企业安全风险深度排查服务机制,实现企业创建完成率、检查清单编制完成率、安全风险评估率“三个100%”。开展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房屋安全隐患等专项整治,完成经营性自建房排查整治全覆盖,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全区企业信贷风险持续保持在全市较低水平。扎实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强力推动禁毒重点整治,严打严防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各类违法犯罪。稳妥推进重复信访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获评国家信访工作“三无”县(区)。

政务服务暖心高效。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质年”“千名干部进千企,一企一策促发展”“局长进窗口走流程”等活动,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服务。顶格执行国务院和省市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行各类惠企政策“一站汇聚”。推行“规上云”小程序,精准匹配,确保纾困资金直达企业,累计兑现各级惠企资金8000万元,减税降费10亿元。引导金融活水不断流向实体经济,举办8场政银企对接会,授信总额近90亿元,全区各项贷款增长率28.7%,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围绕“三提三效”,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行承诺审批、免证即办、跨区域通办等新模式,首创中小企业帮办服务中心,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上可办率达92%以上。推行工业用地弹性供应、分割转让等系列政策,建成“企业申办信息集成导录系统”,努力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新设立企业“开办即开户”、工业项目用地“交地即开工”。全年实现“小升规”“限下转限上”企业27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2万户、同比增长108%,新增企业6758家、同比增长695%,企业开办数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自身建设更严更实。开展“全区干部思想作风转变年”活动,开设“三城讲堂”,打造常态化业务交流互动平台。扎实推进法治政府示范建设,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实施,行政处罚“四张清单”落实情况走在全市前列。深入开展“八五”普法,设立泉港区行政复议应诉事务中心,行政诉讼“双率”工作不断优化。实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现“一个领域(区域)一支队伍管执法”。高质量办理166件人大议案建议、171件政协提案。不折不扣抓好巡视巡察整改任务,顺利通过生态环保、粮食安全等专项检查。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建立财政库款保障应急机制,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坚持区领导带头、全员上阵,全力向上争资引资,累计争取各类财政性资金4亿元,获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超21亿元,盘活土地和国有资产9亿元以上,引进域外税源约1亿元。同时,民族宗教、统计档案、防灾减灾、老龄老干、老区建设、对口帮扶、工青妇、红十字、残疾人、地方志、退役军人、国防双拥、海防管理等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一年,我们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逆势奋进的答卷取得了一系列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是全区上下勠力同心、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各级驻泉港直属单位、部队官兵以及所有参与、支持和关心泉港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们也清醒认识到,泉港的发展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石化产业链条有待进一步延伸,战略新兴产业还未形成有力支撑,财税增长压力大,政府债务风险等级高,收支矛盾突出,财政“两难”局面将持续存在。二是创新能力和人才支撑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空间等要素制约明显。三是民生事业优质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四是个别干部的作风能力与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还不相适应。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不断加以解决。

2023年工作目标任务

202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速“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加快建设“绿色石化名城、现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泉港力量。

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长2.5%,工业增加值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出口商品总值(海关口径)增长5%,实际使用外资增长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重点抓好以下5个方面:

(一)重实体拼经济,着力做大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一是打造石化产业全链条。围绕产业链精准补链延链强链,全力推动石化产业向高端、高性能、高附加值发展,重点推进国亨化学、天辰化工、百宏化学新材料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全年新增石化产值100亿元以上,力争石化产值达1200亿元、增长10%以上。进一步做强“油头”,积极向上协调联合石化二期120万吨/年乙烯项目落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原料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做优“化身”,跟踪推进阿朗新科合成橡胶等项目,引导大宗化学品提质增效;全力拉长“轻纺尾”,服务推动杰鼎己内酰胺等项目,打造具有泉港特色的纺织产业链。积极招引优质企业,建设电子化学品基地、高分子材料园,做精高端化学新材料。加快建设宏海石化至南埔电厂公用管廊等园区基础配套项目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落地,打造“隔墙工厂”,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二是加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深入开展“绿色数字技改”专项行动,力促国能热电智慧电厂、玺堡家居5G智能工厂、星港智慧物流园等数字经济产业招商项目落地建设,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瞪羚”企业5家以上,新增自动化生产线5条、“上云上平台”企业10家以上,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5%以上。实施钟山化工三期等8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2亿元以上。支持绿色生产绿色制造,加快联合石化芳烃低温热利用等重点节能项目建设,建设固态储氢系统活化及应用项目,培育省级氢能产业示范基地。三是塑造高质量产业空间。持续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加快连片开发,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入园率达62%以上、在园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占比达78%以上。滚动实施“四个一批”试点项目,抓好联合石化维保基地等项目建设,确保石化科技众创园二期尽快竣工交付,完成厂房招商7万平方米以上。用好用足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政策,编制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开发专项规划,建立健全各类政策指引,推进普安高新区、前黄镇区、驿峰西路工业走廊整合提升,推动中心工业区转型升级改造;实施安控区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岭头村、东山村等土地综合整治700亩以上。强化要素保障,做好1200亩土地出让;持续推进“抓征迁交净地”专项行动,完成用地报批720亩、征地650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500亩。四是接续比拼攻坚项目建设。开展“项目奋战年”行动,用好“五个一”工作机制,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施重点项目221个,完成投资277亿元以上,确保开工重点项目45个、竣工重点项目75个。持续“抓开放招商促项目落地”,创新招商机制,完善项目“飞地”政策,坚持“一把手”带头、全员招商、以商招商,力促全年新签约1亿元以上项目超90个,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0个,项目履约率80%、开工率40%以上。加快高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专项债项目建设,确保新获批专项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二)重品质强功能,着力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能级。一是加快勾勒“环湾面海”的城市展示面。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数据库,加快城市东南部滨海区、港后区、盐田片区等控规编制,启动石化科创小镇、高铁片区等重要功能片区建设。持续抓好“蓝色海湾”综合整治,推动泉州北大门现代海洋文旅产业园加快建设,完成南埔惠屿岛海岸生态屏障保护、后龙湾海洋生态修复、峰尾滨海慢道健身步道等建设,高起点谋划山腰盐场3000控制废转区盐田再开发利用,全力将泉港海岸线打造成为移步易景、别具一格的滨海景观廊道。二是努力构建“通达顺畅”的节点城市。加快实施聚城畅通工程,确保福厦客专泉港段明年9月份通车。推进国道228泉港段改线工程及其连接线、沈海高速公路驿坂服务区提升改造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开展324国道泉港段两侧道路整治,启动迎宾大道、海丝综合服务物流园建设,全面打通中兴街、公园东路中段、富民路等“梗阻路”,加快形成内联外畅交通网络。有序实施肖厝港区系列码头泊位工程,完成南山片区公共航道工程验收,力争开通泉港至湄洲岛客运轮渡线路。三是精心打造“可亲可近”的公园城市。深入开展“绿满泉城”行动,统筹推进城市综合性公园、口袋公园和街头绿地建设,完成总部经济区、环锦绣湖公园、植物园等配套提升改造,新建口袋公园和口袋体育公园15。接续推进“抓城建提品质”,实施94个城建项目建设,完成投资55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分期分批开展城区地下管网深度排查和修复改造确保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率提升至63%以上。加快润邦华庭等15个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40万平方米以上;深化小区物业管理专项整治,建立物业企业服务质量星级评定考核机制,启动6个老旧小区提标改造,探索无物业失管小区统一委托管理模式。实施山腰街道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建设大件垃圾分类处置场。健全文明城市(区)常态化创建机制,持续施行“一单一函一书”清单化管理模式,巩固创城创卫成果。提升永嘉国潮夜市街区、百汇、环锦绣湖、植物园等商圈品质,推进山腰老街改造、峰尾古城活化,大力发展流量型经济,推动城市聚人气、增财气、添朝气。

(三)重科教聚才智,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实施全方位创新行动。深化“抓创新促应用”,落实科技创新“四个倍增”,力争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40家以上,全区技术合同登记额突破3000万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以上。保障清源创新实验室基础设施及7个方向重点实验室建设;依托“一室两院四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项目孵化培育体系,引进8-10个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入驻孵化,促进科研成果就地产业化。深入实施“涌泉行动·人才进港”,力争新增省市级科研平台3家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以上、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二是实施教育高质量跨越发展行动。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强化总量供给,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布局,提速锦川实小等6个教育项目建设,新增各类优质学位3200个。强化质量提升,瞄准小学“强基”、初中“壮腰”、高中“提质”精准发力,深入实施泉港一中优生培养“筑梦计划”,施行“提尖增量”导师制,优化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支持泉港二中、五中、惠华中学等学校达标晋级,力争中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区管校聘”改革,拓展提升教师“一管二聘三考评”管理,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壮大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三名”队伍。巩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教科研训能力。强化多向拓展,多方筹措教育发展基金,积极融入全市“互联网+”教育共同体,持续推动“双减”工作落实。加快推进泉港职专二期建设,探索泉港职专与黎明职业大学合作办学模式,优化职专专业设置,实现产业群和相关专业融合匹配,打造产教融合先行区。三是实施深化改革赋能行动。贯彻落实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持续打响“办事不求人,服务在身边”营商环境泉港品牌,以政府“硬措施”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深化“一网通办”“一次办好”,打造“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持续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深化港口与集疏运体系协同发展,持续落实外贸货物港务费返还、引航费下降等助企纾困政策,降低港口物流成本。开展中小企业提级培育工程,新增“四上”企业15家以上,推动市场主体总量突破6万户。鼓励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裂变扩张,培育上市后备企业4家、挂牌后备企业1家。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综合运用公司债券、中期票据、债权融资计划、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打好国有企业融资“组合拳”。稳妥化解债务存量,有效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等级。运营好泉港区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健全规范高效、风险可控的“募、投、管、退”运行机制,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引导基金优先投入含绿量多、含新量足、含金量高的好项目,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四)重融合铸文脉,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幸福乡村。一是推动“强产业”与“富百姓”相统一。深入开展“富民强村”“百企兴百村”行动,充分利用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山海资源,加快培育一批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创建1个农业产业强镇、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力争经营性收入超百万元村达10个以上;加快推进诚平二级渔港、名成渔业产业园、金腊养殖基地等10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东部滨海、西部绿色农业经济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和土地流转,力争完成试点服务面积1000亩以上。精准开展“造血式”防贫返贫帮扶,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二是推动“优人居”与“美乡村”相统一。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环卫一体化改革。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完成应编村庄规划全覆盖。实施农村裸房整治1400宗以上,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8公里,完成25公里河道清淤。加快市级“五好”乡镇试点镇建设,推动省市试点村提档升级,新创建一批示范村、标杆村。三是推动“兴文化”与“促文旅”相统一。深入实施“形象塑造”“文化提升”“铸魂强基”“文明引领”四大工程,在全区中小学持续开展“知泉港·爱家乡”专项教育,讲好泉港故事、宣介泉港美景美食、提升泉港形象,推动“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加快推进土坑村古建筑群“三防”工程建设,实施大成古厝、曾炉寺等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推进泉港区博物馆和2个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组织百场公益性精品演出,确保“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复核。活化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办好海丝福船文化节、孝廉文化节、涂岭红茶文化节、猪脚美食节等“一镇一品”文化品牌,做优乡村旅游、滨海观光、森林康养、红色教育等精品“福旅”线路,推动蒙出部落文创园等文旅项目尽快落地建设,支持创建文体旅融合示范村、全域生态旅游示范镇。

(五)重统筹增韧性,着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基石。一是致力医疗卫生提质。持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相关药物和医疗资源充分准备,引导群众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重点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的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落实“应接尽接”,提高疫苗接种率,加快筑牢“免疫长城”。完善区疾控机构和医共体“六个一体化”建设,充实基层专业力量,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基层卫生机构医疗水平。全力将普外科、骨科、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打造成为福建省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积极引进附一医院神经内外科等优质资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福建名医”。合理统筹医疗资源布局,推动区妇幼保健院迁址重建,提速泉港区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传染病楼以及卫生院迁址重建等项目建设。是致力社会保障提档。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优化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落实应保尽保、应收尽收。高质量推进稳岗就业,用好用足就业补助资金,推动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850人以上。健全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系统,落实法定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推进泉港区中心养老院项目建设,抓好“一老一小”照护服务,培育发展医养结合、康养联合体等新业态,创建提升一批“儿童之家”“妇女之家”“爱心驿站”,关爱保护弱势群体,争创国家“两纲”示范区。推行退役军人“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模式,运行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三是致力生态环保提标。更高标准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四大工程,坚持清单化、项目化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效实施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推动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全市前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抓好泗洲水库综合整治;对入海排污口进行全面排查整治,确保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植树造林1100亩,治理水土流失1500亩。推动石化、建材等产业低碳化转型,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工程,提高生态碳汇能力。加快三线一单落地应用,完善生态环保监管常态化体制机制四是致力社会治理提效。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提升”专项行动,动态调整隐患排查治理“三张清单”,落实石化安控区各项安全管控措施,强化实战演练,健全各类应急救援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泉港”建设,加快智能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力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强化金融重点领域风险预警监测,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落实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结合“党建+”邻里中心建设,高效融合运行网格平台,推动更多专业力量和治理事项入格。全面提升新形势下民族宗教治理能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计生协会等人民团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独特优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推进泉港粮食应急加工生产线等项目建设,持续守好“米袋子”“菜篮子”。督促扛牢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坚决治理“餐桌污染”,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时代标注新方位,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我们将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更高水平的政府治理,推动更高质量的跨越发展,实现更高标准的人民满意。

把稳思想之舵。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不折不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和管理。

铸牢法治之基。坚持依法依规行政,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积极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区。强化府院联动,不断完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提高复议应诉办案质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高效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

倡导实干之风大力纠治“四风”,倡导行胜于言,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不断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用成果说话,以实绩交卷。坚持项目工作法、典型引路法、一线工作法,强化一线考核、正向激励、负面纪实管理,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落实力、穿透力。高质量完成831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坚守清廉之本。坚定不移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织密廉政风险防控网络,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勤俭节约,落实好过紧日子要求,严格压控一般性支出,真正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把有限的财力优先用于惠民生、促发展

各位代表,实干创造精彩,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委坚强领导下,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三城建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崭新篇章!


 

附:

名词解释

1.五大比拼:开放招商、开工竣工、征地拆迁、对上争资、营商环境。

2.五大攻坚:招才引智、城建提速、乡村振兴、民生保障、人气集聚。

3.两稳一保一防: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防风险。

4.三城建设:建设绿色石化名城、现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

5.1+N”产业体系:1”即构建“油头-化身-轻纺尾”的石化链条,“N”即同时打造“多维融合、多元并进”的产业集群。

6.涌泉行动·人才进港:为贯彻落实泉州市“涌泉”行动,泉港区聚焦高校毕业生、重点产业人才、基础性人才和教育、医疗紧缺专业人才,配套出台“涌泉行动·人才进港”9份引才政策,吸引一批社会经济发展紧缺人才涌入泉港就业创业。

7.1+8”引才留才政策:1”即《泉港区落实“涌泉”行动若干措施的实施方案》;“8”即《关于建立泉港区基础性人才发现选拔机制的实施方案》《泉港区机关事业单位优秀人才引进方案》《泉港区高层次人才认定及政策支持规定》《泉港区支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泉港区关于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鼓励企业人才购房补助实施办法》《关于吸引和集聚各类石化产业人才在泉港就业的若干措施》《泉港区教育系统引聘、招募基础教育人才政策待遇方案》《泉港区卫健系统引聘、招募卫生技术人才政策待遇方案》等8份“涌泉行动·人才进港”相关配套政策。

8.海外抢单:鼓励企业走出去见客户,开拓国际市场,达成更多外贸订单。

9.五个美丽:美丽乡村庭院、美丽乡村微景观、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美丽田园、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

10.一镇四线二十四村:“一镇”指涂岭镇省级乡村振兴特色乡镇,“四线”指2条市级示范线:“前欧村—小坝村—樟脚村—黄田村”“东张村—玉湖村—玉山村—秀溪村”和2条区级示范线:“涂坑村—后龙村—诚峰村—诚平村”“钟厝村—普安村—三朱村—前黄村—后张村”,“二十四村”指7个省级试点村、8个市级试点村、9个区级试点村。

11.1338”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1”即一条监测底线;“3”即三项监测措施(主动申报、部门预警、常态化摸排);“3”即三项认定程序(核查、认定、风险消除);“8”即八项帮促措施(干部挂钩、产业帮促、就业帮促、“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帮促、兜底帮促、消费帮促、应急救助、社会帮促)。

12.线上+线下1小时就业圈:线上,开发“1小时灵活就业”智慧服务平台,实现1小时就业网络区内全覆盖,免费为灵活就业人员及雇主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打烊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线下,打造“1小时灵活就业”零工市场,在泉港区101个村(社区)设置“就业服务窗口”,101名村(社区)就业服务专员、公益就业帮团队为群众提供服务,实现零工快速对接。

13.“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

14.“三无”县(区):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极端恶性事件和舆论负面炒作。

15.千名干部进千企,一企一策促发展组织千名干部进千家企业,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商贸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全挂钩、全联系”,推动企业增资扩产、提质强产,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16.局长进窗口走流程: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通过到本单位入驻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分中心采取亲自办、陪同办、交叉办等方式亲自体验本单位及下属管理单位或跨部门的线下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过程。

17.“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18.一个领域(区域)一支队伍管执法:在行政执法部门、镇街分别组建综合执法队伍,整合执法事项、资源、力量、权力,形成权责统一、权威高效“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

19.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20.行政处罚“四张清单”:包括不予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和免予行政强制事项清单。

21.油头-化身-轻纺尾以石油冶炼为源头、化工加工为中间环节、轻工纺织为末端的石化产业体系

22.隔墙工厂:园区内相邻企业产品互为配套,合作更加紧密。

23.“四个一批”试点项目:“谋划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用一批”项目。

24.“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个重点项目、一名项目区级挂钩领导、一名部门领导负责、一套专门班子落实、一个具体方案实施。

25.“飞地”政策: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将镇(街道)引入的项目放到其他镇(街道)的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对落户异地的招商项目固投、税收进行分享。

26.“蓝色海湾”综合整治:提高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通过生态修复,最大程度地修复受损和退化的海洋生态系统,恢复海岸自然地貌,改善海洋生态系统质量,提升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27.一单一函一书:《泉港区创城迎检工作督导现场问题交办单泉港区创城迎检工作督导限期整改催办函泉港区创城迎检工作督导问责处理建议书

28.科技创新“四个倍增”2025年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倍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高水平科研平台数量倍增、高层次人才团队数量倍增。

29.一室两院四中心:清源创新实验室;福大石化学院、福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国家阀门产品质检中心、福建石化产品质检中心、国家级化肥催化剂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创新中心。

30.筑梦计划:每年遴选出泉港一中高二、高三尖子生若干名,采用“双师制”(学生原教学教师和一名名师工作室党员教师)培养模式,对学生开展学科帮扶和综合能力培育,争取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学子数量更多一些。

31.“提尖增量”导师制:通过“本班授课教师+名优银发教师”的培养模式,双管齐下,坚持课内和课外辅导相结合,努力提高尖子生数量、提升尖子生质量。

32.“区管校聘”改革:将全区公办学校教职工的编制、岗位、绩效工资等原来多头管理的人事关系全部归由区教育局进行全区统筹管理,实现教师从“学校人”到“系统人”的身份转变,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33.“一管二聘三考评”管理全区教师的编制、岗位、绩效工资全部交由区教师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开展教师工作岗位和职称岗位“两项竞聘”;全面推进学校、校长(书记)和教师三个层面的考评管理。

34.“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35.“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办理、预防接种证办理、户口登记、生育保险待遇核准支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社会保障卡申领等出生一件事一站式联办。

36.“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和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

37.“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38.“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39.“五好”乡镇试点镇富民产业发展好、乡村建设提升好、乡村文化传承好、治理能力建设好、党建统领发挥好。

40.医共体“六个一体化”建设:行政、人力资源、财务、医疗质量、药械、信息系统建设一体化管理。

41.国家“两纲”示范区:全面贯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区。

42.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43.隐患排查治理“三张清单”:检查清单、隐患清单、整改清单。

44.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评选命名的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层先进派出所。

45.两个责任: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46.“两个确立”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