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政府工作报告
泉港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政府信息公开 2013-01-04 16:34 阅读人数:1

 

泉港区三届人大二次

会 议 文 件 (九)

 

 

 

奋勇争先  激情创业

全面开启建设美丽泉港新征程

 

——2012年12月26日在泉港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泉港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形势严峻、困难较多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二次创业”为动力,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产业、港口、城市联动发展,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步,较好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亿元、增长12.5%(预计数,下同),财政总收入68.19亿元、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1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900元、12189元,均增长12.6%,其他指标基本实现或超过预期目标。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奋发有为,发展水平有效提升

坚持壮大总量与转型升级并举,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做大做强做优产业经济,推动产业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二次创业”全面启动。抢抓泉港石化工业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的大好机遇,坚持从政策配套、基础建设、平台支撑等方面统揽谋划、统筹推进,为“二次创业”开好局、起好步。出台“二次创业”优惠政策18份260余条,财政配套奖补资金1亿多元,全年兑现4000万元,涉及中小微企业、现代物流业、建筑业、外经贸等诸多领域,政策效应逐步发酵,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和谐推进征迁工作,全年征地1980亩,搬迁房屋1773幢,仑头、后田片区和氯碱公司南面征迁工作基本完成。设立石化工业区管委会,推动南山片区开发全面提速,完成投资19.24亿元,征地征海、土地平整等工作完成量是去年的7倍,为打造千亿石化产业集群提供新的载体。成功举办第四届海峡两岸(泉港)石化产业发展论坛,有效促进海峡两岸石化产业项目对接。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不断完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制度,通过政策调控、增量挖掘,有效化解外部经济冲击,推动产业延伸、产销对接、外贸出口,实现经济运行逐月向好、平稳增长。全区33个行业实现税收增收,中小企业税收增幅喜人,共增收1.06亿元,呈全面开花态势。实现工业总产值1071亿元,拉动GDP增长8.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1亿元,增长16.5%。石化产业持续壮大,实现石化产值758亿元、增长13%,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0.8%。传统产业迎头赶上,纺织鞋服、建筑建材、机械制造等三大行业产值增速均超过30%。企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059亿元,产销率99.8%;外贸逆势上扬,实现出口商品交货总值43.85亿元,增长12.3%;自营出口额5269万美元,增长109.77%,增幅居全市第一。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稳一、增二、活三”的方针,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推动三次产业协调互动发展。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0亿元、210亿元、70亿元,其中建筑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16%,拉动GDP增长1.6个百分点。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五万工程”实施成效显著,农副产品产销联盟组建运行。工业实力较大提升,福橡合成橡胶、恒河二甲醚扩建等一批石化中下游项目建成投产,益海嘉里粮食加工、湄洲湾氯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高纯树脂等项目进展顺利,天线宝宝、金燕海洋2家企业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明恒纺织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密集型加快转型。港口开发势头良好,富源石化等一批码头泊位加快建设,推动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3000万吨、海关关税110亿元。商贸服务日趋繁荣,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58户,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6亿元、增长14.9%,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升温。

(二)科学运作,发展活力逐步显现

坚持以开阔的视野、开拓的理念,充分集聚、整合发展资源,致力提升城市功能配套,破解要素制约瓶颈,重视技术创新引领,形成生机勃勃的创业局面。

——城市建设提速增效。深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全年50个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8.15亿元,100个服务业项目完成投资14.93亿元。2.5平方公里行政中心区开发提速、初具规模,九条道路建设和龙山社区改造工程全面推进。开展“点线面”环境综合整治,完成沈海高速泉港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南山中路街景整治工程即将完工,“快线”整治白潼村示范段工程和凤阳村等3个“点”整治工程序时推进。总部经济区加快建设,6个项目7个地块完成投资2.12亿元,占年度计划212%。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度、竣工面积等供给性指标呈较大幅度增长,22个房地产项目完成投资5.6亿元、增长89.8%。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投资9.3亿元,福鑫星城一期等项目基本完工,镇域经济驶入快车道。

——

作带色1要素瓶颈有力破解。人才资源加快集聚,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落实“新泉港人”优惠政策,组建专家服务团,建设人才公寓,加快优秀和紧缺专业人才引进,涌现一批创业英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土地空间有效拓展,普安二期、泉港滨海新区建设启动,南山片区已整理用地9000亩。全年完成项目供地1687亩,并通过“一清理、两促进”,收回闲置用地418.62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实现交易收入2.36亿元。资金保障充分有力,10亿元企业债券顺利发行,并获中央、省燃油税返还补助5000万元和上级财政资金补助2.34亿元。政银企对接成效显著,支持企业土地融资贷款15.38亿元,24家中小企业获得10.5亿元贷款授信。出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华兴典当公司设立运营。

——创新能力稳步增强。循环经济发展日趋成熟,热电联供、二氧化碳精制等节能项目加快推进,申报国家级循环改造示范试点园区。“6·18”对接技术项目62个,总投资30.3亿元。21家企业推行技改扩营,新增产值125.5亿元,纳川管材、东鑫石化等7家企业与高校开展科研合作。企业自主创新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涂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成立,2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8家企业获省级创新型试点、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新增中国驰名商标、省级名牌产品和新产品(新技术)鉴定企业及项目6个,商标国际注册实现零的突破。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建成9个省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及2个市级示范片。

(三)夯实基础,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注重打基础、谋长远、促提升,努力找准经济与社会、产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最佳支点,同步推动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和服务优化,为跨越发展积蓄强大后劲。

——项目推进扎实稳健。全力打好“五大战役”,125个战役项目完成投资83.05亿元,75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9.09亿元,9个列入我区管理的市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20亿元,占年度计划204%,居全市首位。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6.8亿元、增长30%,其中工业投资58亿元、增长36.5%,占比54.7%,充分体现工业项目的支撑力度。积极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全年对接央企、民企、外企项目30个、总投资195.5亿元,其中回归项目19个、总投资41.92亿元。石化链条延伸壮大,“脱瓶颈”项目可研获中石化集团总部正式批复,环氧乙烷/乙二醇、裂解C5分离及衍生物利用、空分装置等10个项目入园建设,总投资74.36亿元,新生税源的培植取得重大突破。

——生态建设齐头并进。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区,7个镇(街道)全部获得省级生态镇(街道)命名,黄田村等41个行政村获得市级生态村命名。新增造林绿化1.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2%。加快城乡环境改造,植物园二期、锦绣公园提升工程、驿峰路入区广场一期工程等项目和10个乡村休闲公园建设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健全雨污分流排水管道系统,完成南山北路雨水渠和驿峰中路、中兴街、祥云路等道路污水管道的建设、改造、疏通工作。“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区财政每年投入不少于2000万元。扎实推进10个区级、13个镇级试点村(居)建设,完成16个村村庄规划编制。全面落实“一清一保一机制”,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全域覆盖,农村环境较大改善,“清洁家园”行动14个计划达标村全部通过省市验收。

——公共服务便民高效。深入开展“下基层”、“无会周”和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大力治庸治懒治散,切实改文风、转作风,干部责任、操守、服务和廉洁意识得到加强。办理人大建议120件、政协提案181件,办结率100%,综合满意率100%。强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监督,通过阳光招标节约近6000万元;推行“马上就办”,审批提速率28.61%。党风廉政责任落实到位,进一步规范政府性投融资项目建设,强化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建成行政电子综合监察系统,在全市率先推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管理、建立勘察设计监理预选承包商库。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四)以人为本,发展成果惠泽全民

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切实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改善民生上来,全力解决事关民生民利、社会保障等重大问题,着力提高社会和谐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感。

——惠民举措落到实处。15项2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稳步推进,中小学校少年宫、放心肉品店等项目已全部完成,区社会福利中心、中心敬老院等4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好水利“翻身仗”,启动双溪水库项目建设,盐田蓄水系统、石门坑等10个重点水利建设顺利推进。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群众2.68万人。强化就业服务,城镇新增从业人员703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055人。继续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五险”受益群体新增近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7.53%,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240元/年·人,参合率100%,定点医疗补偿比例比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企业退休养老金提高235元/月·人。征地拆迁补偿款直接支付制度有效实行,补偿款及时发放到位。全年发放各类补助金、低保金5500多万元。积极申报“中国长寿之乡”,成立区健康长寿研究会,开展“泉港十大孝”评选活动,社会尊老敬老氛围更加浓厚。加大社会福利设施投入,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150个安居工程和15个社区服务站、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建成。锦川(一期)、聚福(一、二期)、柳山(三期)等安置区和425套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

——各项事业协调进步。“教育强区”建设步伐加快,顺利通过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和省政府教育“两项督导”,提前两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目标,义务教育均衡状况公众满意度91.35%;全区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本科上线率55.11%。校安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福州大学闽南石化学院加快筹建,社区学院揭牌成立,在全市率先100%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泉港医院病房大楼投入使用,50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人口计生工作良性发展,“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全面实施,流动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文体事业蓬勃发展,首届区运动会、峰尾古城文化节和第三届涂岭猪脚美食文化节成功举办,文化中心、万星影城基本竣工;新建或改建22家农家书屋,完成25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建设,实现全区“文体网点”全覆盖。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顺利完成,编纂《地名志》,出版《军事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扎实推进,在全市唯一获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县、市)表彰,民宗局在全省唯一获全国宗教工作系统先进集体表彰。对外联络联谊和山海协作、对口协作再上水平。转业士官妥善安置,征兵任务顺利完成,民兵预备役和双拥支前工作取得新成效。此外,海防打私、口岸、人防、地震、保密、档案、妇女儿童、广电等工作都有新的进步。

——和谐社会巩固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更加健全,城市安全信息系统和综治基层规范化建设全面加快。环保“创模”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大,污水处理厂验收达标,尾水排海管道修复完成,顺利通过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核专家组现场核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成效显著,石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筹建步伐加快。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和“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市场粮油价稳货足。“六五”普法活动持续推进。镇、村两级维稳网络逐步完善,信访“联调联处、路线图、区领导定期接访、书记区长热线”等举措健全,信访积案和历史遗留问题逐步化解。

各位代表!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区人民齐心协力、扎实创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泉港区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支持泉港建设的驻泉港单位、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12年是我们在困难中寻求机遇、在逆境中奋力前行、在挑战中转变提升的一年,全区上下迎难而上、比学赶超,拼搏进取、创先争优,不仅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也积攒了跨越发展的后劲。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运作是关键,唯有用好政策、盘活资金、上足项目,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创业是动力,唯有增强全民创业追求,激发各类创业主体的内在活力,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我们深刻认识到,服务是重点,唯有持续优化发展软环境,倡导安商、亲商、富商的服务理念,才能凝聚要素资源和发展合力,增创更大的竞争优势;为民是根本,唯有坚持以群众利益为重,着力解决群众关切的民生难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共建和谐安康幸福家园。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1、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支撑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够多,经济总量和质量提升的空间还很大。2、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城区辐射功能不强,城市经济亟需迎头赶上,朝高端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3、要素瓶颈压力不断加大,“厂居混杂”现状导致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在融资环境、项目用地趋紧的形势下,要在较高基数上保持增长尚需迎难而上、创新突破。4、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短期内用于市政公共服务、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较为有限,必须通过新型城镇化催生新增长动力。5、民生保障任务十分艰巨,生态文明建设和各类事业发展还需要一个提升的过程,影响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6、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一些领域工作受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解决困难和矛盾的创造性不强、方法不多。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直面不回避,务实不虚对,创造性地逐步加以解决。

二、2013年政府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区“二次创业”四年行动计划的提升年,是“十二五”期间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开启了创新创业的新征程,海西战略深入推进,泉州金融改革试验、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获批实施,这些都将为泉港新一轮的跨越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必须清醒看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尤其是我区联合石化将停产检修2个月,预计减少产值120亿元左右,势必对GDP、财政收入等一揽子指标造成直接影响。为此,全区上下务必把握机遇,共克时艰,扎实作为,当好“石化强省”建设排头兵,向全区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及区委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链条延得长、城市建设翻个个、民生大计得改善、科学党建作保障”为工作主线,深入开展“二次创业”提升年系列活动,坚持“六个必须”,加快“五位一体”建设,着力在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上下功夫,激情创业,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建设“美丽泉港”。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0亿元,增长3%;财政总收入70亿元,增长2.6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5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3530元,增长11%;工业总产值107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61亿元,均与去年持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亿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历史可比口径)24847万美元,增长15%;出口商品交货总值49.16亿元,增长12.1%;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4‰以内,政策符合率不低于88%。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壮大经济总量,建设优势领先的产业强区

坚持“做大做强、高端高质”的原则,加大项目引进、对接跟进、分类推进力度,加强产业协作和产业配套,加快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石化产业要高端进位。围绕“九大石化产业链”,深化“大招商、招大商”活动,确保“十二五”石化项目分批落地实施。继续推进联合石化“脱瓶颈”、炼油装置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推动林德气体、氯碱化工等重点石化企业增资扩建。抓紧筹建“一学院一联盟三中心”,搭建产业提升的优质平台。加快推进南山片区市政、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十大“公用工程”建设,确保环氧乙烷/乙二醇、裂解C5分离及衍生物利用、空分装置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继续实施南山片区布局调整等10个专项规划,规划建设南山片区石化公用码头和化工品物流基地,进一步完善公用工程配套。积极向省政府争取赋予我区同等享受支持漳州古雷开发区12条优惠措施。

——海洋经济要奋力崛起。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区目标,培育壮大石油化工、粮油食品、临港能源、港口物流等支柱产业,着力构建“一带三区五大产业”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大力推进湄洲湾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海事海巡基地、口岸联检服务中心、新和隆船舶服务园区、诚峰一级渔港等涉海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港口码头的深度开发和资源整合,重点推进富源石化、肖厝作业区等一批码头泊位建设,实现岸线开发向峰尾、界山两侧拓展。加快洋屿、沙格、南山片区等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争取创设保税港区和化工期货交割仓库。壮大现代临港产业,建设南山片区LNG项目,推进大型煤气化工程,努力建设全省大型火电基地。实施海水养殖专项规划,促进海产品种类、品质提升,鼓励发展远洋捕捞和船员劳务经济,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

——传统工业要转型升级。推动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开展产业规划提升工作,编制完善建筑建材、纺织鞋服、粮油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继续实施品牌、上市、回归、提升“四大工程”,重点支持金燕海洋、百川资源、天线宝宝等企业改制上市;培植高新产业模块,实施一批工业高新技术攻关项目和技改项目,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加快建设领亿新材料、本益人造石英石、LNG利用、北新建材等节能环保项目,力争完成扶持10个以上产业技改项目。开展创新型试点企业创建工作,争取新认定3-5家“福建省创新型(试点)企业”。充分利用“6·18”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力争科技成果转化率30%以上。积极服务明恒三、四厂,福海粮油二、三期等项目,打造纺织、粮油食品加工2个百亿产业。加快推进普安园区和驿峰路、通港路两侧通过二次招商、高位嫁接等方式,实现“腾笼换鸟”。支持与石化产业相关联配套的中小企业向高效率、精加工方向优化升级。

(二)着力创优宜居环境,建设特色鲜明的品位之城

更加注重城市整体运营、科学经营,坚持求佳求精的理念建城,强化聚商聚资的措施活城,完善共建共享的机制管城,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

——城市体量要扩容提升。深化“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加快实施东拓南进战略,进一步壮大体量、拓展空间,推动“港城一体化”联动发展。高站位谋篇布局,完成行政中心区城市设计提升、普安二期、泉港滨海新区控规和市政专项规划,基本完成后龙、郭厝和岩山片区控规编制,开展后龙湾概念性项目策划。高起点促进集聚,加快锦川(一期)、聚福(二、三期)等安置区建设,打造龙山社区“三旧”改造样板,适时启动一批“城中村”、旧村改造项目,实现在改旧建新中拓展城市空间;推动南山中路向南北延伸拓展,加快总部经济区、行政管理中心及南山北路“1+4+1”工程建设,打造一批上档次、高品位的居住小区。高标准完善配套,加快推进公园东路(二期)、东西二路(一期)、通港路非机动车道和国道324线泉港段路面改造等建设,构建便捷通畅的交通路网;不断完善城区防洪排涝系统,逐步改造建设城乡主次干道、石化园区污水管网,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全面提升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收集率。高效率推进小城镇建设,完善给排水管网等配套,建设前欧新区、前黄镇区步行街等核心项目;加快界山、后龙、前黄镇区建设,提升镇区服务功能和水平。

——城市形象要整体跃升。全面推进“点线面”环境综合整治,全力实施“四大提升工程”,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改善居住品质,提升城市形象与品位。实施环境卫生提升工程,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百日大会战”整治活动,完善城区环卫设施,强化卫生考评督查,健全卫生监管长效机制。实施园林景观提升工程,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加快推进锦绣公园、植物园二期、驿峰路及南山中路绿化景观提升工程和玉笏、塔山(一期)、石化园区生态休闲公园等主题公园建设。实施街景夜景提升工程,加强城区建筑立面、风格审批和控制,完成南山中路综合整治工程,继续推进中兴街、锦绣街夜景工程建设,加快201省道、324国道泉港段路灯建设和祥云路、金山街、中兴街等路灯节能改造。实施城市管理提升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建设行为,加强城区户外广告整治和渣土车运输、夜市摊点管理;完成“数字城管”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搭建“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

——城市商贸要焕发活力。开展“第三产业提升年”活动,继续推进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和服务业提升工程建设,积极构建“城市元素+金融配套+商贸物流”发展新模式,实现以业兴城、以城引业。持续注入城市商业元素,深入实施“限下转限上”专项工作,推进工贸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发挥高星级酒店扶持政策的导向效应,新建或升格1-2家四星级以上酒店,做活文娱产业。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效,鼓励各类银行在辖区设立分支机构,新设1-2家小额贷款公司,支持证券、投资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落户,充分发挥典当行的作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效便利的区域金融配套。不断健全商贸流通体系,积极引进美雅、永辉、沃尔玛等大型商业集团,构建中心城区购物休闲圈和沿祥云中路商贸服务繁荣带;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增强内生增长动力。

(三)着力整合人文资源,建设底蕴浓厚的文化高地

以实施文化旅游“156计划”为抓手,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发展年”活动,全面推进五大“文化发展工程”和“知我泉港、爱我泉港”六项文化之旅活动,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双翼齐飞。

——文化服务要丰富多样。实施文化惠民、文化共享工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和均等化。加强各类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启用区文化中心,规划建设体育场馆,加快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室“拓面提级”工作,推进和完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文体示范点、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点规范化建设。开展“送文化下基层、送欢乐到农村”活动,普及广场文化和全民健身运动,举办锦绣广场文化节、少数民族文化节,持续打响“泉港之夏”文艺巡演、戏曲展演等大众文化品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重视网络舆情,发挥广播电视等传媒导向作用,推动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传播。

——人文资源要亮出风采。成立区政府文化顾问团,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提升区域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开展人文遗址抢救保护行动,加强对文化遗存、重点宗教场所和文保单位的保护管理,组织申报1-3个国家、省级文保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造北管、闽南戏剧、福船模制作技艺等国家级和省级文化品牌。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加大对红色资源、工业文化、海盐文化和特色人文题材的挖掘创作,推出一批“泉港原创”、“泉港元素”。举办峰尾古城文化节、涂岭猪脚美食文化节、海国文明研讨会和海峡两岸北管研讨会等特色活动。发挥历史名人效应,开展姓氏文化、方志文化研究,鼓励海内外侨亲社团寻根谒祖和对台民间文化交流。

——文化产业要晋级增量。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施文化产业增长计划,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广播影视、文化创意等行业。规划建设城市创意文化、涂岭生态文化等产业园,扶持壮大一批文化骨干企业。启动大德文体休闲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培育文化创意群体,扶持提升戏剧演出产业。加快惠屿岛“海上盆景”、燕山蒙古族文化特色旅游区、金钟潭、海峡银泰山庄等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强化樟脚、峰尾古城等摄影基地宣传效应,全力打造以“山海相映、油花盛开”及“近山亲海、宗教朝觐”为主题的1-2日旅游精品线路。

(四)着力促进要素集聚,建设活力迸发的创业乐园

坚持多条腿走路、多渠道经营,以更加灵活的举措和动作,主动衔接,有效对接,致力破解资金供给、土地保障等制约发展的突出难题,为泉港跨越发展提供保障。

——更多依靠智力驱动。设立优秀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实施优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和石化行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实施“新泉港人”战略,用好“人才公寓”,以更优惠的待遇留人。完善与高校、科研所的产学研互动机制,争取引进福建师大(泉港)石化研究院,推动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交流任职、兼职。深化校企合作,发挥博士后工作站、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等平台作用,争取设立院士工作站,加强各类人才协会和专家服务团建设,鼓励各类高级职称、专业人才向高资质企业集中。注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加强用工服务,规范劳务合同签订,促进就业稳定。实施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促进流动人口“同城化”。

——更好集约利用土地。加大农村土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力度,有效解决区内经营性用地报批指标问题。加大闲置土地清理盘活力度,开展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全面查清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鼓励企业向园区集中,推进普安工业区土地整理和二期开发,促进企业用地集约化。完善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建立工业项目评估制度及土地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现有工业企业进行“零增地”技改。积极盘活潘南盐场、山腰盐场城区部分盐田,拓展发展空间。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推广“改旧拆旧、占补平衡、增减挂钩”政策,完善土地流转平台,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

——更大力度保障投入。继续争取中央及省财政上缴返还补助。整合重组国有资产,打造投融资新主体,策划筹融资新机制,探索项目市场化运作新模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点建设,鼓励在外乡贤参与创新创业,打造“回归之城”。加快推进石化工业区建发公司二期企业债券发行工作,对接引进相关产业基金,全力争取国开行30亿元授信盘子中的贷款,充分保障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支柱产业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引导企业拓宽融资视野,通过发行债券、票据和利用信托产品、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满足资金需求。支持上市后备企业加快上市运作步伐,推动资本市场融资取得突破。用好集优票据融资工具,支持3-5家企业入围发行。发挥区金融办职能作用,促进中小微企业与融资服务机构的有效对接,构建完善、高效、多层次的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和机制。

(五)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普惠利民的人居福地

按照“五位一体”建设的要求,加大用生态文明建设统领生态升级和产业转型的力度,推进绿色、协调、低碳发展,倾力打造更加秀美、优美、甜美、和美的人居福地。

——生态空间要持续拓展。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区,实现100%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注重提升生态承载能力,加强泗洲水库周边等饮用水源地保护,推进双溪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强化石化园区上游、坝头溪下游和正古溪、郭厝溪等溪流河道的综合整治。扶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深挖减排潜力,保障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火电厂集中供热,抓好清洁能源替代和养殖企业、机动车等污染源减排工作。完善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开展细颗粒物(PM2.5)自动检测,从重查处偷排、漏排等环保违法行为。加强矿业权管理,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巩固“青山挂白”治理成果。大力实施“四绿”工程,继续推进生态园林、农村休闲公园建设,新建6个绿色村庄。实施村容生态提升工程,启动建设1-2个精品区块,打造魅力农庄、风情渔村。

——美丽乡村要打造典型。坚持规划引领、一村一策,科学编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全力抓好10个区级示范村(居)、13个镇级示范村建设。切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资金,引导涉农资金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编制农村土地整理规划,用足用活土地相关政策。深化“农村家园清洁”行动,重点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完善村庄环境卫生考评机制,基本实现村庄清洁、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加大农村饮水、路网、路灯、安保等项目投入,推动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湄丰水厂二期扩建、涂岭小城镇饮水工程和凤阳水厂建设,分步实施自来水供水管道建设及改造提升工程。

——农村经济要培育特色。做好“山海泉港”文章,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持续扶持壮大“五万工程”等特色农业,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品”认证,做好“庄稼医院”等农业科技服务,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发展农产品、海产品精深加工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业综合效益。大力推进湄洲湾农产品交易中心、界山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和平价商场、社区便利店建设,用好农副产品产销联盟平台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开展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农超对接。因地制宜发展村集体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标准厂房、民工公寓,发展综合维修服务中心、农民技能培训服务中心、来料加工服务点和村级物业等资产性、服务型集体经济。全力构建农民“八大增收机制”,完善低收入农户帮扶机制,向富农强村快速迈进。

(六)着力统筹民生事业,建设幸福文明的和谐社会

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投入,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感受更多公正公平,体验更多和谐幸福。

——社会保障要深入人心。计划总投资8600万元,办好16项27件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升民生保障质量和效率,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进一步加强就业保障服务,鼓励企业积极招收、消化本地劳动力,完成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名,转移就业5千人。进一步强化市场供应保障,完善价格调控协调机制,管好“菜篮子”、“米袋子”。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殡葬服务费,加大对低收入群众帮扶力度,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积极实施扶困助学计划,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三免一补”,促进教育均等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城镇职工“五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推动养老设施建设,完成“中国长寿之乡”报批工作,建成社会福利中心、中心敬老院,筹建南埔、界山、后龙镇敬老院,力争实现一镇(街道)一所敬老院的目标。

——社会事业要全面推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继续开展“感动泉港·道德之光”评选活动。加大省级“教育强区”创建力度,加快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城区学校扩容和农村薄弱校改造,全面完成省下达的校安工程重建与加固任务;推动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校,深化“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整合提升师资力量;实施山腰、美发中学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提高泉港职专办学效益,完善特殊教育学校配套设施,扩大公办幼儿园覆盖面,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提升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医疗资源整合,加大管理型人才、学科带头人整合引进力度,力争实现泉港医院创“二甲”目标,推进卫生监督业务用房、南埔中心卫生院医技楼和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改扩建,规划建设精神病专科医院、省职业病与化学中毒预防控制中心泉港分中心;继续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新农合补偿比例,确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75%以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省级卫生村(居)创建工作。深化计生工作利益导向,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发挥慈善总会、红十字会等公益慈善组织的人文关怀作用,实施残疾人福利工程和“光明行动”,启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快地方志、年鉴编纂步伐,巩固提升民族宗教成果,推进档案、保密等事业再上新台阶。

——社会管理要强化创新。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治安防控体系,加快“两所一基地”建设,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推进积案化解,规范信访秩序,努力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创建“安全发展城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三年行动”,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严格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持续整治环保问题和污染隐患,保障区域环境安全。落实重大项目建设风险评估机制,引导企业建立回馈社会机制。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区“四连冠”,支持国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巩固和发展军地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加强海防打私、航道管理、防汛抗旱、疫病防控、森林防火和食品药品监督、防震消防、海上搜救演练等工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全面提升引领创业本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站在新的起点上,政府要以“激情、务实、担当”为引领,真抓实干,只争朝夕,积极服务引领创新创业,推动“美丽泉港”建设扎实开局、扬帆起航。

——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增强依法履职能力和民主协商实效性。强化部门步调统一,形成牵头部门全面协调、配合部门主动支持、经办人员具体落实的协作机制。持续开展“下基层”、比学赶超等活动,进一步调动各级各部门竞相发展、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以务实的精神抓好政府效能管理,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力度,有效解决“推不动、拆不掉、批不了”三类问题。以实干的理念推进政府执行力建设,加强完善领导督办机制,强化政务督查、行政监察和绩效评估,建立效能电子综合监察系统,做到一抓到底、抓出成效。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调整和规范政事、劳资关系。坚持把基层、项目一线作为干事创业的主阵地,营造干部在一线服务、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良好局面。

——激发全民创业的内在活力。思想要更加解放,步伐要更加开拓,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优发展环境上来,营造“政府引导创业、企业自主创业、群众勤奋创业”的氛围。持续做好政策对接的运用、评估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二次创业”系列政策效应。落实好行政审批“马上就办”和“零差错”、“零失误”工作机制,全力打造“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环境。发挥工商行政指导作用,建立健全社会诚信机制,维护好市场竞争秩序。发挥工商联、异地商会、海外联谊中心等组织、平台作用,鼓励和引导在外泉港籍乡贤回归创业。主动对接鼓励民间投资优惠政策,引导规范民间资本运作,不断提高民间投资的比重。鼓励农村实用人才自主创业,在项目审批、信贷发放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锻造风清气正的勤廉作风。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倡导“为官惟廉,从政惟勤,处事惟公,做人惟实”的工作作风。强化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发挥统计信息服务职能,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组建行政复议委员会,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提升科技反腐水平,完善行政电子综合监察系统建设,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全程监督。加强勤廉风险防控管理,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严格实行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规范领导行政权力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工程结算的审计审核。厉行勤俭节约,落实“控减保增”举措,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各位代表,泉港正站在更高起点上向新的征程迈进。让我们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区人民,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奋力前行,为建设更加优美、和谐、幸福的“美丽泉港”而努力奋斗!


 

附:名词解释

12012152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⑴提前完成3件:6所学校少年宫建设、泉港区中心园区职工书屋、放心肉品店工程;⑵按序时完成17件: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固、乡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万人农村饮水工程、乡镇文化站配备设备建设、农村文体示范点(7个)、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山腰—峰尾)、职工服务中心工作站建设、生活垃圾清运设施配备、龙马溪下游东风溪疏浚及砌坡工程、低保户安居工程、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7个)、农村计生女儿户安居工程、乡村道路路灯提级改造工程、乡村休闲公园建设、城乡社区服务站、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惠屿岛供水工程过海管道警戒标志设置;⑶因前期手续等问题落后序时进度4件:泉港医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配套设施及设备、涂岭小坝公路拓宽改造工程、泉港区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泉港区中心敬老院。此外,白石港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需等2013年全省统一组织专家审查通过,调整至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

220131627件为民办实事项目:特殊教育学校综合楼及部分康复设备、山腰中学运动场、南埔中心卫生院医技楼、提升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农村文体示范点、农村球场亮化工程、开展细颗粒物(PM2.5)自动监测、农村河道清淤工程、乡村道路亮化工程、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乡村休闲公园建设、村居环境整洁工程、建设完善生活垃圾转运站设施、界山镇东风溪疏浚及两侧砌坡续建工程、山腰白石港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劳动力“培训、就业、创业”工程、“光明行动”(白内障复明手术)、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计生女儿户安居工程、低保户安居工程、城乡社区服务站、残疾人托养服务、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站建设、农村老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实施土地整理示范项目、城市安全信息系统二期工程、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建设。

3、五万工程:即万亩蔬菜、万头黑山羊、万亩油茶、万亩花卉盆景、万亩海洋藻类养殖。

4、“点线面”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区2012年的“点线面”环境整治任务包括:一个城市社区(锦祥社区)、两个农村社区的整治(界山村、凤阳村),快线两侧环境整治(沈海高速泉港段、福厦高铁泉港段、驿峰西路),慢线系统建设(锦绣公园),小流域治理项目(郭厝溪流域)。

5、“新泉港人”战略:“新泉港人”泛指外来劳动者和建设者,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为泉港开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区委、区政府正采取多项优惠措施,解决“新泉港人”户籍、住房、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鼓励和吸引非泉港籍人员到我区务工、经商、创业和居住生活。

6、一清理两促进:即清理闲置土地,促进度、促生产。

7、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8、五险: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9、教育两项督导:即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暨县级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

10、打非治违:即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活动行为。

11、“二次创业”四年行动计划:从2012至2015年分别实施“二次创业”启动年、提升年、跨越年、决胜年的四年行动,推动产业、港口、城市联动发展,力争早日建成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争当福建“石化强省”建设排头兵。

12、六个必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坚持六个必须:一是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毫不放松抓好“三农”工作;三是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四是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六是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

13、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14、一学院一联盟三中心:福州大学闽南石化学院,石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阀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福建石油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泉州市(泉港)石化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

15、一带三区五大产业:临海蓝色产业带,石化工业区、港口物流区、海洋生物产业区,石化产业、港口物流业、现代临港产业、滨海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

16LNG指液化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为清洁能源。

17、“三旧”改造:即“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

18、南山北路“1+4+1”:即南山北路改拓建,规划建设建材、汽车、花卉、再生资源等4个专业市场,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园。

19、四大提升工程:即实施环境卫生提升工程、园林景观提升工程、街景夜景提升工程、城市管理提升工程。

20、文化旅游发展“156计划”:“1”指开展“文化旅游发展年活动”;“5”指推进公共文化惠民、文体活动共享、文化遗产传承、文化产业培育、旅游产业开发等五大工程;“6”指开展“知我泉港、爱我泉港”六项文化之旅活动,包括畅谈泉港文化、发现泉港文化、传播泉港文化、亲历泉港文化、传承泉港文化、创新泉港文化。

21、四绿工程:即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

22、农超对接: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主要是为优质农产品进入超市搭建平台。

23、农民“八大增收机制”:即发展增收、转移增收、保障增收、改革增收、带动增收、帮扶增收、科技增收和服务增收。

24、三免一补:“三免”指免课本费、免杂费、免文具费,“一补”指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

25两所一基地:看守所、拘留所、警务技能训练基地。

26、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指国家各级政府机关党员干部履行本职岗位应有的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社会安定、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27、八项规定: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

 

泉港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12年12月 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