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政综〔2016〕101号
泉港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泉港区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的通知
石化工业园区管委会,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山腰盐场、石化产业开发建设公司、投资总公司、建设发展公司、水利水务建设发展公司:
《泉州市泉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泉州市泉港区人民政府
2016年7月15日
泉州市泉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5年12月23日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节 发展基础…………………………………………………………………2
第二节 发展环境…………………………………………………………………7
第三节 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9
第二章 转型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4
第一节 推动石化主导产业高端发展…………………………………………14
第二节 推动三大支柱产业集聚发展…………………………………………16
第三节 推动五大配套产业规模发展…………………………………………19
第三章 扩大开放 打造海丝石化先行区…………………………25
第一节 促进开放差异发展……………………………………………………26
第二节 优化开放园区功能……………………………………………………27
第三节 融入海丝开放先行……………………………………………………27
第四章 统筹协调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29
第一节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29
第二节 构建产城融合的协调发展格局………………………………………32
第三节 稳步推进人的城镇化…………………………………………………34
第四节 优先推进扶贫开发……………………………………………………36
第五章 节能减排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37
第一节 推进产业绿色发展……………………………………………………37
第二节 强化生态基础设施建设………………………………………………38
第三节 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40
第六章 创新驱动 打造自主创新特色区…………………………41
第一节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41
第二节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43
第三节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44
第七章 富民优先 打造民生普惠共享区…………………………45
第一节 提高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45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47
第三节 完善医疗卫计服务……………………………………………………48
第四节 发展文体事业和产业…………………………………………………49
第五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50
第八章 深化改革 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52
第一节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52
第二节 激发市场实体活力……………………………………………………53
第九章 城乡一体 统筹基础设施建设……………………………55
第一节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55
第二节 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57
第三节 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工作……………………………………………58
第四节 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60
第五节 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60
第十章 依法治区 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61
第一节 推动依法治区…………………………………………………………61
第二节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62
第三节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64
第十一章 强化保障 为实现目标而奋斗…………………………66
第一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66
第二节 加强项目要素支撑……………………………………………………66
第三节 健全检测考评体系……………………………………………………67
“十三五”时期,是泉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加快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三五”规划,对于积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要求、明确新方向,指导全区人民紧抓机遇、奋力赶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五区同创”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纲要》根据《中共泉州市泉港区委关于制定泉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泉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制订实施各级各类规划和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为之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十二五”时期,泉港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迎来重大历史机遇并取得重大发展成就。“十三五”时期是泉港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最为紧要和关键的时期,要主动适应、把握新常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拓展空间,着力化解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十二五”期间,我区围绕“全面打造绿色石化港口新城升级版,争当‘石化强省’建设排头兵”的发展定位,深入开展“二次创业四年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三五”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城乡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加快推进以“产城融合发展”为主题的新型城镇化建设,2.5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区初具规模、形象明显改观,城镇化率从40.82%提升到48.3%,先后荣获全省文明城区、全国卫生城市称号。交通、能源、市政、水利、信息、环境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镇资源集聚能力、人口吸纳能力和综合承载力显着增强。学府北段等一批市政道路建成通车,双溪水库、凤阳水厂等城乡供水设施加快推进,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污水、垃圾收集系统投入使用。大力实施产城联动“135”行动计划,推进城市建设从由条状开发向块状开发、片区开发方向发展。2015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12万人。行政中心区、总部经济区、龙山片区等片区开发建设全面推进,南山中路、驿峰路等城市主干道改造提升,锦绣市民广场、锦绣公园、泉港植物园等一批群众文化休闲场所投入使用。前黄、涂岭、界山等市(区)小城镇试点初显成效,黄田村、惠屿村、东张村等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实施城乡石结构房屋改造五年工作计划。
三、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用明显增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荣誉称号。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开工建设福大化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泉港石化研究院等“两院两中心”,新增一批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1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3家、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80%以上中小科技型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用合作关系,石化高新技术孵化基地获批“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普安新材料园区列入国家高新技术园区。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10年 |
“十二五”规划目标 |
“十二五”完成情况 |
|||||
总量 |
增长(%) |
目标 |
年均增长或提高(%) |
2015年总量 |
年均增长(%) |
||||
经济发展 (8项) |
1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191.85 |
18.6 |
400以上 |
12以上 |
333.4 |
9.25 |
|
2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美元) |
8997 |
15000 |
16496 |
|||||
3 |
公共财政总收入(亿元) |
74.38 |
48.19 |
120 |
10.1 |
120.73 |
10.2 |
||
|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7.8 |
16.2 |
16.3 |
16 |
21.64 |
22.6 |
||
4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795.39 |
40.4 |
1530 |
15以上 |
1104.47 |
10.58 |
||
|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
758.92 |
23.6 |
1520 |
15以上 |
1098.86 |
10.58 |
||
5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五年累计479.13 |
五年累计500 |
12以上 |
五年累计694.37 |
24.65 |
|||
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42.98 |
16.79 |
60 |
10.5 |
70.3 |
10.34 |
||
7 |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历史可比口径) |
五年累计6.91 |
五年累计10.8 |
五年累计13.19 |
|||||
8 |
出口商品交货总值(不含炼化)(亿元) |
33.43 |
14.3 |
53.8 |
10 |
62.124 |
12.31 |
||
结构调整(3项) |
9 |
三次产业结构 |
4.2:67.1:28.7 |
2:68:30 |
3.2:69.2:27.6 |
||||
10 |
城镇化率(%) |
40.82 |
50 |
48.3 |
|||||
11 |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
54.98 |
10.3 |
|
11 |
92.075 |
8.52 |
||
人民 生活 (6项) |
12 |
年末总人口(万人) |
38.78 |
控制在42万人以内 |
40.2 |
||||
13 |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47.75 |
36%以下 |
37.5 |
|||||
14 |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44.77 |
45%以下 |
37.5 |
|||||
15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8 |
8‰以内 |
8.53 |
|||||
1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6361 |
8.79 |
25175 |
9 |
28268 |
|||
17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9570 |
8.68 |
14725 |
9 |
人均可支配收入15595 |
|||
类别 |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10年 |
“十二五”规划目标 |
“十二五”完成情况 |
|||||
总量 |
增长(%) |
目标 |
年均增长或提高(%) |
2015年总量 |
年均增长(%) |
|||||
社会 事业 (5项) |
18 |
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
9以上 |
9.4 |
|||||
19 |
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人) |
27000 |
2万人以上 |
34694 |
||||||
20 |
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 |
94 |
98以上 |
99.9 |
||||||
21 |
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 |
|
90以上 |
99.6 |
||||||
22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1.98 |
1.5以内 |
1.92 |
||||||
生态 环境 (5项) |
23 |
森林覆盖率(%) |
38.1 |
46以上 |
41.17 |
|||||
24 |
二氧化硫排放量(吨) |
13057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
25 |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吨) |
6377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
26 |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98 |
99以上 |
100 |
||||||
27 |
城市污水处理率(%) |
47 |
80以上 |
91.7 |
||||||
“十三五”时期,泉港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强化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更高站位谋划区域发展,在更大范围集聚生产要素,以跨越发展树立开发建设形象,不断开拓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里程。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升级、产城融合为抓手,以“产业链条延得长、城市建设提品质、民生大计得改善、党建科学作保障”为主线,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努力建设成为海丝石化先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发展样板区、自主创新特色区、民生普惠共享区。
——转型提质,创新发展。主动适应、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创新自主性、自觉性和原创性,使创新成为推动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促进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调整优化。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打造质量强区。
——统筹联动,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产城融合、山海联动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产业和城市联动发展,促进中心城区和各乡镇同步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注重生态,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生态区战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推进“多规合一”,加快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建设。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推进石化工业区循环化改造,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生活方式,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深化合作,开放发展。积极融入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主动争取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辐射,深化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扎实推动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以开放促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发展活力。
——民生为本,共享发展。坚持富民政策,巩固共亨富区建设成果。切实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优先民生项目,关心弱势群体,实现富民与强区的有机统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加强社会现代化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好”字优先、能快则快,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人均GDP突破1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34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达16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亿元;外贸自营出口值达1.1亿美元。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2010年翻两番,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五区同创”的奋斗目标。
——打造“海丝石化先行区”。实现石化产值至2020年超1800亿元、比2015年翻一番,“石化强省”、“石化强市”排头兵作用更加凸显。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石化产业交流合作更加密切,贸易规模效益不断提升。
——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争取纳入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基本全覆盖,中心城区人口承载力显著提高。“四星拱月”的城市格局基本成型,行政中心区、岩山片区、总部经济区等片区基本建成,龙山、荷池等社区石结构房改造基本完成。至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0万人,城镇化率达60%以上,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区”。生态区建设深入推进,单位GDP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内,土地、水等资源要素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安全体系更加健全,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全面实施石化园区安全控制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全区国土空间开发,森林覆盖率达41.41%,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市下达的指标。
——打造“自主创新特色区”。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要求的发展环境,区域创新创业体系更趋完善,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石化科技服务辐射能力明显增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若干领域走在全省、全市前列,成为集科技研发、产学研对接、人才培养、应急救援、质量检验为一体的石化科技服务高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2%,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1.4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达4件。
——打造“民生普惠共享区”。覆盖城乡居民的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法治平安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生活品质明显提高。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4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达1.6人,基本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居民寿命、住房、就业、受教育等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2万元,贫困发生率降低到0.2%,2018年实现市级标准下全面脱贫,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
专栏2:“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表
|
|||||||
分类 |
序号 |
指标名称 |
2015年基数(预计) |
五年年均 增长(%) |
2020年目标 |
五年年均 增长(%) |
指标 属性 |
经济发展 |
1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333.4 |
9.25 |
510 |
9 |
预期性 |
2 |
人均GDP(万元) |
10.27 |
8.61 |
15 |
8.5 |
预期性 |
|
3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五年累计694.37 |
25 |
五年累计1340 |
10 |
预期性 |
|
4 |
三次产业结构 |
3.3:68.9:27.8 |
3:75:22 |
预期性 |
|||
5 |
公共财政总收入(亿元) |
120.73 |
10.2 |
160 |
6 |
预期性 |
|
6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21.64 |
22.6 |
33 |
9 |
预期性 |
|
7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70.3 |
13 |
114 |
10 |
预期性 |
|
8 |
外贸自营出口值(万美元) |
9001 |
22.37 |
11000 |
6 |
预期性 |
|
9 |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验资口径) |
五年累计3.88 |
16.36 |
五年累计4 |
3 |
预期性 |
|
10 |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1.1 |
1.45 |
预期性 |
|||
11 |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1.2 |
4 |
预期性 |
|||
城市建设 |
12 |
中心城区建成面积(平方公里) |
12 |
20 |
预期性 |
||
13 |
中心城区人口数(万人) |
12 |
20 |
预期性 |
|||
14 |
城镇化率(%) |
48.3 |
60 |
预期性 |
|||
15 |
湄洲湾南岸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
4550 |
7000 |
预期性 |
|||
|
其中:肖厝港区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 |
1800 |
2800 |
预期性 |
|||
民生福祉 |
16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
2.08 |
2.92 |
7 |
预期性 |
|
17 |
恩格尔系数(%) |
37.3 |
35 |
预期性 |
|||
18 |
城镇调查失业率(%) |
|
<6 |
预期性 |
|||
19 |
贫困发生率(%) |
0.4 |
0.2 |
预期性 |
|||
20 |
每万人口接受高等教育人数 |
708 |
750 |
预期性 |
|||
21 |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张)(常住) |
2.74 |
4 |
预期性 |
|||
22 |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生数(人)(常住) |
1.14 |
1.6 |
预期性 |
|||
23 |
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
23 |
38 |
预期性 |
|||
生态文明 |
24 |
森林覆盖率(%) |
41.17 |
41.41 |
约束性 |
||
25 |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约束性 |
|||
26 |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约束性 |
|||
27 |
城市空气颗粒物(PM2.5)降低(%)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约束性 |
|||
28 |
二氧化硫(%) |
14.4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约束性 |
|||
29 |
化学需氧量(%) |
7.8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约束性 |
|||
30 |
氮氧化物(%) |
34.5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约束性 |
|||
31 |
氨氮(%) |
10.1 |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范围 |
约束性 |
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轻重并举、三产繁荣、深度融合的“135”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泉港产业升级版。
专栏3:石化产业发展重点
仙境片:“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联合石化结构调整和挖潜改造,包括:汽油质量升级项目(GB VI ) --- 新建30万吨/年烷基化装置、酸性气排放标准升级项目---新建硫磺回收装置、普柴质量升级改造项目(GBV)、锅炉、燃机烟气脱硝改造等项目。 南垦片:建设福建炼化一体化一期延伸产业链,如己内酰胺、尼龙6 、己二酸、120万吨重油热裂解等项目;并配套建设乙二醇、苯乙烯、ABS、丙烯腈、聚丙烯酰胺、腈纶、MMA等装置。推动福建炼化一体化二期扩建项目及下游产品链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多元化原料加工项目。做好氯碱片区整体搬迁接纳工作,发展氯碱、环氧丙烷等产业链。 |
——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创新以港航服务为龙头的现代港口物流发展机制,着力发展以液体化工、固体化工、大宗工业品散杂货为主的港口运输业和港口服务业,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平台和商务平台建设,鼓励船代、货代集聚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至2020年港口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以上。拓展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功能,推动港货区物流腹地向江西、南平等内陆省市延伸。大力提升集疏运能力,加快肖厝作业区5-10#泊位等项目建设,力争港口吞吐能力大幅提升。积极引进全球知名物流企业和国内50强物流企业,大力扶持区内物流仓储龙头企业发展。
——积极发展批发零售业。引导大型批发市场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变、集贸市场向超市发展、超市向连锁经营靠拢、连锁经营逐步实现规模集团化。将专业市场和总部经济建设纳入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促进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发展住宿餐饮业。发展壮大餐饮业,引进餐饮管理集团,开发农家生态餐馆、渔村美食馆等乡村特色饮食业,形成健康特色美食产品系列。做好各大酒店的提星晋级工作,积极支持本地酒店集团化、网络化、规模化发展,同时鼓励乡村特色型旅馆的发展。
专栏4:现代港口物流商贸业发展重点
现代物流产业:规划建设石化物流基地,争取打造洋屿石化物流聚散基地、南山片区石化物流园区、沙格大宗散货物流基地、峰尾海洋渔业冷链物流基地、山腰前黄综合商贸物流基地的物流载体网络。 批发零售业:积极引进永辉、大润发等大型连锁超市入驻;依托石化大工业、诚峰一级渔港建设石化交易中心和海产品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扶持发展栖霞电商一条街、湄洲湾创客汇、新辉大电子商务园区等电商企业。 |
鼓励引导粮油食品行业龙头企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注重做好下游产品的延伸开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粮油食品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循环利用,促进产品系列化、多元化,培育形成粮油食品加工“百亿产业”。支持企业发展高附加值营养健康食品饮料、功能性食品、休闲食品、水产品加工,做大产业规模。积极扶持名优特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大产品推介,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至2020年实现粮油食品年产值超150亿元。
专栏5:粮油食品业发展重点
粮油产业:充分发挥福海粮油龙头带动效应,加快植物油、大米、面粉、小麦及各种专用油脂以及油脂精炼副产品等新产品加工,重点推进福海三期项目建设,加快建设粮油食品产业加工基地。 食品产业:以天线宝宝、金燕海洋、泉怡饮料等企业为龙头,壮大发展食品饮料和食品添加剂行业,力争在食品加工业优势企业培育和名优食品开发推广方面上档次上规模。扶持壮大涂岭红茶、泉港海带等名优特产品加工业发展。 |
加快泉港新材料高新区开发建设,重点发展新型管材建材、高分子材料和新型纺织材料,鼓励建立以优势企业为龙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产业联盟,形成以新材料为主体、上下游紧密结合的产业体系。高分子材料重点发展特种橡胶、工程塑料和高性能合成纤维、聚氨酯功能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重点发展功能性涂层材料、水性涂料、新型无机节能建筑材料、新型工业民用管道和新型钢结构建筑材料;纺织材料着力发展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高档面料、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推进差别化纤维、功能性面料开发等项目建设。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在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节能环保材料等领域深化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促进新材料尽快形成规模化、产业化。至2020年实现新材料年产值超150亿元。
专栏6: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先进高分子材料: 以福橡化工丁苯橡胶、顺丁橡胶项目为代表,加快推进福建炼化异戊橡胶、环球化工三元乙丙橡胶项目建设,加大聚氨酯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以及氟硅橡胶等产品开发,扶持发展PBT、PTT、PA、特种环氧树脂等新型功能材料,大力发展低VOC水性或无溶剂型聚氨酯涂层树脂、胶黏剂、水性汽车涂料及高性能新型水性聚氨酯防水材料。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推进纳川HDPE复合材料缠绕及大口径交流聚乙烯(PE-X)给排水管、本益人造石英石扩建、领亿木塑复合材料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新型功能建筑墙体和屋面系统等材料及产品。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加快引进碳纤维(PAN)、芳纶纤维、含氟纤维、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及碳/碳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 |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等现代特色农业,使农业效益在土地、海域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得到巩固和提升。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推广“五新”技术、扩大农业“三品一标”认证等方式,大力培育智能农业、生态有机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推动农业生产企业与设施装备、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组团发展,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休,引导农民开展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支持和鼓励利用山垅地、山坡地、林地和杂地以及坝头溪流域等自然资源,着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重点培育油茶产业和特色经济林,引导种植林参、林药、林菌等名优经济林,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专栏7:农业发展重点
绿色农业:重点扶持利园农业蔬菜育苗、培育大象药材、园艺繁育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界山东张片区、发展建设溪西片区蔬菜大棚,推广金线莲、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草药种植,壮大林下经济产业。 休闲农业:支持绿笛山庄农家乐、红星生态游等项目建设,引导大象农业优质葡萄种植与高端葡萄酿造,打造坝头溪流域现代农业新片区。 特色农业: 打造金燕琼脂、惠屿鲍鱼、鑫盛海带、涂岭红茶等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品牌农产品。 |
积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快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培育打造多样化精品旅游路线,引导和扩大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文化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积极发展海丝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彰显深厚文化底蕴,形成泉港独特人文气质。以万星影城、文化中心、锦绣广场为依托,着力发展集文化培训、交流、创作、影视、会展、休闲以及商贸、餐饮等为一体的海丝文化综合体。积极发展一艘船(福船古船模)、一台戏(泉港北管和山腰戏曲)、一幅画(东张油画)、一把盐(山腰盐文化)、一座寨(小坝蒙古族村寨)、一个园(文化产业创意园)“六个一”文化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广告信息、文化传媒等重点产业,推进文化软件服务、广告服务业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文化、体育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山海休闲旅游业。充分发挥“中国长寿之乡”品牌效应,突出“绿色、生态、低碳”特色,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力争形成“一城集散”(即东部“滨海石化城市旅游区”)、“两带支撑”(即中部“宗教朝觐旅游带”和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带”)的旅游产业布局。注重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特色风貌、传统技艺、海盐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策划、包装、宣传和推介力度,打造乡村游、工业游、红色游、民俗文化游等多样性旅游产品。大力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即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文旅融合工程、配套设施提升工程、服务品质提升工程、乡村休闲旅游提升工程)。大力推动旅游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引进大型旅游综合集团,推进国有旅游资源经营权改革,探索文化遗产经营权和监管权分离的机制。至2020年,全区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亿元,年增幅达到10%以上,推出1-2条区域性旅游精品路线,成为融入“海丝泉州”闽南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栏8:文化旅游业发展重点
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六个一”特色文化产业,培育维真油画、峰尾福船模制作等市级示范基地,推进峰尾海国文化旅游城、山腰盐场海盐文化产业园和中心工业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旅游文化产业:大力实施五大提升工程,培育涂岭生态休闲、峰尾滨海文化旅游特色镇,建设惠屿、樟脚、小坝、黄田、东张等一批旅游特色村,重点推进峰尾古城、土坑历史文化名村、正大生态园、金钟潭等项目建设,加快构建“山海泉港·康寿福地”旅游产品体系、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 |
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并重、新老业态与线上线下并举,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突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特别是石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一体化体系,加快电子商务、创新金融、健康服务、商贸流通,以及培育商业新兴态发展。结合三旧改造,为文化创意、时尚消费等高端服务业留足发展空间,结合新片区建设,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业留足发展空间,结合中心工业区“退二进三”,为休闲娱乐、商务办公留足空间。
专栏9: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
电子商务:扶持58食品网、农产品产销联盟“邮乐网”等网络平台建设,引导平台由信息流服务向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结合的综合服务发展。做强做大现有电子商务园区,发挥栖霞、龙山电子商务街优势,引进一批代理网络销售企业和网商。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推进两岸农副产品电子商务基地,支持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相关服务试点工作,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集聚发展。 创新金融:积极发展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租赁等新型业态,鼓励申报全国性网络支付牌照或者引入具有全国性互联网支付资质的第三支付机构,适时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探索开展股权众筹试点,规范发展P2P互联网金融业态,支持电商企业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 健康服务:依托社会福利中心等载体,加快推进金岭硒都国际养生旅游度假区、健康城及体检中心等项目建设,组织实施、策划储备一批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体育健身设施项目,积极创建省级健康产业示范园区。 商贸流通:依托“一基地五中心”和“两院两中心”项目,建设总部经济区等特色街区、中石化森美(福建)非油品物流中心、泉港火车站站前物流集散中心、泉港渔港经济区、隆汉物流信息中心(二期)等项目,打造集教育培训、产品检测、业务咨询、技术对接、化工质监、专业清洗、工业物业、特种检测为一体的省级重要服务业发展基地,统筹发展航运代理、工业设计、中介咨询等新兴业态。 |
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房地产相关政策,保持房地产健康持续发展。加快城市核心区开发,努力建成一批呼应产业发展的上档次、高品位的城市综合体、商贸综合体和中心商务区,完善生活服务功能,健全覆盖全城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扶持总部经济发展壮大,努力促进我区本地龙头企业总部汇聚并吸引区域外企业总部回归。完善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供应,进一步活跃住房二级市场,扩大存量房在住房市场中的比例。加快城乡石结构房改造,通过石结构房屋改造实行异地成片重建,鼓励征迁户、企业员工在城区购房。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代理等中介服务,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专栏10:房地产业发展重点
商品房:加速环锦绣湖2.5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推进行政中心区、总部经济南区、500亩锦绣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 石结构改造等政策性住房: 通过石结构房屋改造实行异地成片重建,加快龙山、荷池等石结构成片改造,引导居民转变购房观念,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区转移,加速城区人口集聚。加快界山新城、前黄镇城镇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
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突出新兴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广智能制造,积极发展互联网经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至2020年培育“专特精”、科技型“小巨人”企业30家。
——加快推广智能制造。贯彻落实全面推进“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和“泉州制造2025”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培育和推广智能制造业发展和先进智能数控产品应用,扶持企业开展数控机械研发,规划石化装备制造及维护基地,促进智能制造业发展和应用。
——积极发展互联网经济。积极实施“互联网+”行动,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形成一批电子商务、众创空间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网络经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大中企业、农产品、海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网上商城,推进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鼓励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参与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信贷支持,鼓励国内知名的电子商务物流企业来泉港开设分支机构。到2020年全区企业电商应用比例超过80%,力争实现30%以上的专业市场建立网上交易平台,线上交易比例显著提高。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的发展理念,以海洋功能区划为开发利用依据,以保护海洋资源为前提,以构建海洋特色产业体系为核心,以重点海洋产业区块为载体,以体制机制与海洋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一带三区五大产业”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打造泉港临海蓝色产业带,以石化工业区、港口物流区和海洋生物产业区为引领,推动石化产业、港口物流业、现代临港产业、滨海旅游业和现代海洋渔业“五大产业”联动发展。实施科技兴海,推进海洋经济产学研结合。创新海洋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岸线、海域和海岛等资源,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综合竞争力较强、空间配置合理、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5%以上。
专栏11:海洋经济产业发展重点
——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加快诚峰一级渔港建设,规划建设渔港经济区。优化养殖结构,优先发展高效生态养殖,推广绿盘鲍等新品种养殖,提高养殖综合效益。 ——积极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港口服务业和滨海旅游业,推进海洋相关产业全面发展。鼓励福建省金燕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海藻类资源高值化、琼胶多元化升级产品及富含DHA海藻粉研发生产,扶持海洋生物制药和海洋生物食品产业发展。以山腰盐场为中心,规划建设海盐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海盐产品、医药用盐、卤水提取新工艺,提高海水和卤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加快“海丝”土坑港市遗址申遗工作,加强惠屿岛海岛旅游开发,推进峰尾古城旅游发展,规范五里海沙、肖厝渔乡餐饮业发展。 |
紧抓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和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战略机遇,依托石化基地发展壮大开放型经济,在海丝石化产业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
坚持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增强城乡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城区现代品质,增强产业竞争力,力争成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要求,推进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海洋开发、生态环境等规划多规融合,着力推进区域空间开发创新。加快推进城区“东拓南进、沿湾向海”步伐,积极发展周边的重点城镇,打造“一中心四组团”的区域空间布局,增强区域统筹能力和发展活力。
专栏12:泉港功能区划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的要求,结合泉港自身实际,依据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合理布局功能区划,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空间开发格局。 ——优化开发区域:东南部主城区,包括山腰街道、山腰盐场东部、后龙镇南部、前黄镇东部和峰尾镇等区域。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土地、水资源较为紧张,必须优化开发,在量的扩张基础上更要注重质的提升。要强化区域规划的约束力,完善和提高城区功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以服务业和滨海旅游业为发展重点的同时强化民生工程建设。 ——重点开发区域:东北部工业园区,包括南埔镇、前黄镇西部与南部、界山镇东部、后龙镇北部等区域。优势产业明显,急需延伸壮大,成为泉港“十三五”跨越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必须延伸扩展石化产业链,大力发展与石化产业相关的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同时兼顾民生工程建设。 ——适度开发区域:西部生态功能区、水源保护区,包括涂岭镇、界山镇西部等区域。资源环境好、生态保护美、现代农业相对发达、旅游资源丰富,要确保环境政策的执行力,在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为发展重点的同时惠及民生工程建设。 ——禁止开发区域:分布于各乡镇,包括17.1平方公里的石化园区安全控制区、位于石化园区下风向至少1公里范围内的生态隔离带等安全控制区,是全区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要充分发挥禁止开发区环境保护、安全隔离等功能,在以生态建设为核心的基础上辅助民生工程建设。 |
专栏13:泉港“一中心四组团”区域空间布局
按照城镇化“一中心四组团”的空间布局,促进城镇科学布局、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一中心”:以山腰街道为中心,向峰尾镇、后龙镇、前黄镇延伸拓展,加快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建成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滨海中心城区。 ——“产城融合组团”:以前黄镇、普安工业区为主体,打造国家重点小城镇新亮点、石化科技服务集中区、新材料高新技术开发区、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创新创业综合平台,力争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 ——“绿色石化组团”:主要包括南埔镇、界山镇东部、后龙镇北部、前黄镇东部北部等区域,以石化工业园区为重点,建成以绿色石化产业为主导的新型组团。 ——“滨海经济组团”:主要包括滨海资源丰富的南埔镇、后龙镇、峰尾镇、山腰盐场等沿海区域,充分挖掘和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文化创意、滨海旅游等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加快建设渔港经济区,形成滨海经济繁荣带。 ——“生态旅游组团”:主要包括涂岭镇、界山镇西部等区域,重点发展绿色现代农业、健康产业和生态休闲旅游业,打造独具特色的卫星镇,把涂岭镇建成生态旅游特色型城镇,使界山镇成为泉州市美丽“北大门”。 |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围绕“中心城区”战略,实施中心城区人口倍增计划,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功能。
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因人因地施策,“精准滴灌”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引领,推进国土空间科学开发,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引导生态环境和城市、产业发展相互促进,促进石化园区与生活园区、石化企业与周边居民、人与自然的友好和谐,建设生态型港口新城。
专栏14:生态环保工程
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推进以锦绣、岩山、塔山、植物园为核心的城市公园景观建设,加强坝头溪下游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盘活西部郊野森林资源。加快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实施国道、省道两侧林带修复工程,加强主干道沿线一重山绿化美化彩化。全力抓好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岸带资源环境保护和城市生活岸线的开发利用,加快建设五里海沙海岸景观带、环湄洲湾南岸绿道系统。 安全隔离带建设工程:逐年分片实施石化园区、普安工业区、港口物流园区及环石化园区1000米范围内卫生安全防护隔离带村庄的搬迁,基本建成17.1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态园林区,实现从“厂居混杂”向“厂居分离”的转变。重点发展与绿地相适应的旅游、体育、休闲项目,建设绿化景观通道与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空间,打造集环境防护、安全隔离、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大型绿色版块。 循环经济建设工程:加快泉港石化工业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推进一批集中供热供气、清洁能源替代等项目。大力支持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和示范推广,加快推进公用火炬尾气回收利用、公用管廊、固废处理等项目建设,促进粉煤灰、化工废渣等工业废弃物以及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
针对泉港的产业体系和产业发展需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抓手,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创造力,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
发挥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建设,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
专栏15:社会事业建设重点
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城区中小学扩容建设,加快推进泉港二中(原山腰中学校区)改建、第五(益海)实验小学二期扩建工程。加快推进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建设,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 医疗卫生: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推泉港区妇幼保健院迁址重建项目(一期)、泉港区医院医技楼及病房大楼、泉港区中医院综合大楼等项目建设。 社会保障: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重点推进泉港区儿童福利中心、泉港区社会福利中心、亲亲家园养老院、泉港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其它:新建泉港体育中心(“一场两馆”)、泉港区殡仪馆等项目,续建泉州市泉港区看守所、拘留所配套及附属工程等项目。 |
一、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促进耕地、山林地向龙头企业、专业组织流转,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益。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流转和产权置换有效机制,推进农村旧宅基地复垦整治工作。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留地”、“换地”、“入股”等安置方式,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宅基地发证工作。开展农民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试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流转和宅基地退出机制,还权赋能促进农村资源有效流转。
二、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改革。促进票据服务、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准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推动符合条件的各类金融机构来泉港设立分支机构、区域总部,引进培育第三方支付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等配套服务机构。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基础产业、特许经营、社会事业等领域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继续探索创新政府购买服务、PPP合作等模式。引导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债等债务融资工具。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到“新三板”和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支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探索科技信用贷款,推广信托、融资租赁、保理等新型融资方式。加大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建立民间借贷市场监测体系,严厉打击非法金融行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三、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进一步减少政府定价项目,建立完善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和企业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以及差别化电价、水价和超限额能耗惩罚性电价、水价制度。完善天然气价格调整会商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环保收费制度改革,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收费,探索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及排污权有偿取得和使用制度。加快旅游、区级公立医院、自然资源及其产品等重要领域价格改革。
专栏16: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铁路交通:建设福厦高铁(客运专线)泉港段及站点等项目、泉厦漳城际铁路(泉港段)、继续推进湄洲湾南岸铁路支线(泉港段)建设 港口航道:围绕肖厝作业区5-6#、14#(A、B、C)至18#(A、B、C)泊位、福讯化工码头、富源石化码头及储运工程等码头泊位和湄洲湾航道三、四期工程、肖厝港区鲤鱼尾作业区4#泊位及库区工程等项目建设,实现亿吨大港发展目标。 普通公路:完善干线公路的路网结构,重点推进第二疏港大道、联十线(泉港段)、界山东张至山腰普安公路(凤凰大道)等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加快南埔镇辖区农村道路综合改造提升工程、群山路改扩建工程、大雾山通秀溪公路、朝阳路拓宽等工程建设。 |
专栏17: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市政道路:贯通中兴街西段、锦绣街西段、海南路东西段、金山街北段等路段,启动凤凰大道等主干道建设,推进锦绣街、南山南路、祥云路等道路综合改造、兴街道路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新民街道路改造及景观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 供排水电气工程:以泉港凤阳水厂及其配套工程为重点,加大管网布局,建设泉港北部城区供水工程、涂岭小城镇饮水工程、经济总部片区及峰尾片区供水管道工程,实现主管道全区全覆盖。促进泉港区北部城区供水和排污管道工程、泉港区配套电力及供配电设施改扩建工程、天燃气管道工程(LNG)等项目建设。 垃圾处理:新建泉港石化工业区固废综合处置项目。 园林景观:建设植物园、岩山公园、石化园区生态休闲公园(三期)、九峰山公园建设、柳山公园、东山郊野公园、塔山公园、前黄山地郊野公园、三朱红色主题公园、坝头综合公园、大雾山森林公园等项目。 |
专栏18:水利设施建设重点
坝头溪整治工程:从涂岭324国道至山腰盐场出海口(下五孔闸)全线进行疏浚拓宽,在河道两侧建设集滞洪排涝、文化、休闲、旅游、观赏功能于一体的闽南水乡式亲水走廊。 蓄供水工程:加快推进新建水源双溪水库建设,完成我区13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验收并启动20座山围塘除险加固工作,完成泗洲水库水源地水资源保护建设项目和库底清淤工程,做好蓄水保水工程建设。 引调水工程:以泉州市七库连通工程陈田水库至泗洲水库段为重点,做好泗洲水库至湄南调节池供水管道工程、菱溪水库至泉港区南山片区供水工程建设,优化配置双溪水库至湄南管线、菱溪水库至泗洲水库等输配水工程,完善我区引调水及应急供水管网设置。 农饮水工程:全面实施农饮全覆盖的农村饮水安全三年行动计划,以解决规划内、规划外、已通水未达标的村为重点,计划解决农村饮水不全人口75247人。结合新农村建设和造福工程、安置小区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充分发挥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的示范作用,建立健全村级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以保障饮水安全为目标,建立全区饮水安全监测中心,全面提升水质检测能力建设,检测面达到100%。 防洪排涝工程:重点实施南部排洪沟整治工程及北部(石化园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逐步由城区、工业区向镇、村推行。以坝头溪涝区、石化园区涝区、城东涝区整治及坝头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为重点,完成溪流整治50公里、水闸除险加固8座,海堤除险加固5条6.18公里。加快实施防灾避险和重点治理,着力解决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突出问题。 |
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泉港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汇集全区之智,凝聚全区之力,为完成“五区同创”的奋斗目标,为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抄送:区委各部门,区人武部,各人民团体。 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协办公室,区法院、区检察院。 各民主党派泉港区总支部(支部)委员会。 |
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7月15日印发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