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4101-0300-2023-00211
    • 备注/文号:泉港政办〔2023〕32号
    • 发布机构: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3-11-17
    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泉港区排水(污水)专项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来源: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时间:2023-11-28 16:06
     
    泉港政办〔2023〕32号
     
     
    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泉港区排水(污水)专项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
     
    石化工业园区,各镇人民政府、山腰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单位,省市直驻泉港有关单位,区属有关国有企业:
    《泉州市泉港区排水(污水)专项规划(2023-2035年)》已经区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泉港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1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泉州市泉港区排水(污水)专项规划(2023-2035年)
     
     
     
     
     
    泉州市泉港区城市管理局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零二三年十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论 9
    1.1 编制背景及必要性 9
    1.2 规划范围、期限及内容 11
    1.2.1 规划范围 11
    1.2.2 规划期限 12
    1.2.3 规划人口 12
    1.2.4 规划编制内容 13
    1.3 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13
    1.3.1 规划原则 13
    1.3.2 规划目标 14
    1.4 编制依据 15
    1.4.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15
    1.4.2 相关规划设计成果 16
    1.4.3 有关规范、标准 19
    1.5 与相关市政规划之间协调的说明 20
    1.5.1 与道路专项规划的协调 20
    1.5.2 与环保部门的规划协调 21
    1.5.3 与雨水工程规划的协调 22
    1.5.4 与防洪排涝规划的协调 23
    1.5.5 与给水工程规划的协调 23
    第二章  城市概况 24
    2.1 城市概况 24
    2.1.1 地理区位 24
    2.1.2 行政区划 25
    2.1.3 自然条件 25
    2.1.4 城市建设概况 29
    2.1.5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0
    2.2 上位规划概况 31
    2.3 相关专项规划概况及解读 42
    第三章  城区供排水现状 51
    3.1 城区供水工程现状 51
    3.1.1 水源 51
    3.1.2 水厂 52
    3.1.3 管网 53
    3.1.4 市政水厂供水量情况 53
    3.2 城区排水工程现状 54
    3.2.1 现状污水厂站设施 54
    3.2.2 现状污水管网系统 60
    3.3 现状存在主要问题 72
    第四章  污水工程规划 75
    4.1 排水体制 75
    4.1.1 排水体制的选择原则 75
    4.1.2 排水体制的比较 75
    4.1.3 排水体制的确定 77
    4.2 规划污水量 78
    4.2.1 预测方法 78
    4.2.2 污水量预测 79
    4.3 污水处理厂规划 84
    4.3.1 现状情况 84
    4.3.2 污水厂建设模式 84
    4.3.3 污水厂规划方案 86
    4.3.4 污水水质及尾水排放 95
    4.4 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100
    4.4.1 纳污范围的确定原则 100
    4.4.2 污水收集系统的分区 100
    4.4.3 污水系统规划原则及方法 103
    4.4.4 污水主干管系统方案 107
    4.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规划 116
    4.5.1 统筹规划概述 116
    4.5.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117
    4.5.3农村污水治理统筹 119
    4.6 污泥处置规划 121
    4.6.1 污泥处置的必要性 121
    4.6.2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 122
    4.6.3 污泥处置方法 123
    4.6.4 污泥处置与综合利用规划 127
    4.7 管材的选择 129
    4.8 污水管道的管理与维护 133
    4.8.1 机构与制度保证 133
    4.8.2 污水管网的养护 136
    4.8.3  排水管道修复 139
    4.9 城市智慧排水系统建设 147
    4.9.1 智慧排水管理目标 147
    4.9.2 城市智慧排水系统平台 148
    4.9.3 监测网络布置规划 151
    第五章  中水规划 153
    5.1 中水回用背景 153
    5.2 中水回用原则 155
    5.3 中水回用的范围及水质标准 156
    5.4 中水用水量 157
    5.4.1中水目标用户 157
    5.4.2中水总用水量预测 157
    5.5 中水回用水系统及处理工艺 158
    5.6 现状中水回用系统 158
    5.7 中水回用管网规划 159
    第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 161
    6.1 近期规划期限及范围 161
    6.2 近期建设思路及建设方案 161
    6.2.1 污水系统完善工程 161
    6.2.2 污水浓度提升工程 166
    6.2.3 信息化建设 172
    第七章  工程投资估算 173
    7.1 工程建设概况 173
    7.1.1近期污水建设概况 173
    7.1.2远期污水建设概况 173
    7.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73
    7.3 工程投资 174
    7.3.1近期污水工程投资估算 174
    7.3.2远期污水工程投资估算 176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 178
    8.1 政策保障 178
    8.2 组织保障 178
    8.3 资金保障 179
    第九章  效益分析及建议 181
    9.1 规划实施效益分析 181
    9.2 问题与建议 183
    附图:01 城市区位图
    02 规划范围及用地布局
    03 现状自然地理条件分析图
    04 现状污水主干系统图
    05 现状污水管网布置图
    06 规划污水排水分区图
    07规划污水主干系统图
    08 远期污水系统规划索引图
    09 近期污水系统规划索引图
    10 近期市政普查及修复工程
    11 近期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12 近期小区普查及修复工程
    13 智慧水务系统布局图
    附件:1.《泉州市泉港区排水(污水)专项规划(2023-2035年)》评审会专家组意见
    2.评审会专家组意见修改情况反馈
     
    第一章 规划总论
    1.1 编制背景及必要性
    1.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和《“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要持续开展国土绿化,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绿色廊道,打造街心绿地、湿地和郊野公园,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自维能力;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城市节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基本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厂网配套、泥水并重,推广污泥集中焚烧无害化处理,推进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
    2.国家水污染防治战略要求 
    水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一些地区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十分突出,影响和损害群众健康,不利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污染不断加剧,城市水环境持续恶化。河道作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载体,直接体现了城市水环境的质量。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国发〔2015〕17号),提出“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的控制性目标。污水专项规划是指导城市污水系统建设的科学依据,因此编制污水专项是水污染防治战略的要求。
    3.满足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的要求
    福建省住建厅印发的《2022年全省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提出要继续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稳步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效能,巩固提升设区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推进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福建省深入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高于100mg/L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规模占比达90%以上;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水平进一步提升;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为了科学确定城区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布局,指导城市污水管网建设,落实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要求,需在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城市排水(污水)专项规划。
    4.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的需要 
    泉港区国土空间规划评审稿,与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相比,城市规模和用地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城市污水工程需与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相适应。目前,泉港区污水专项规划为2014年编制版本,2018年泉港总规修编及2020年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以来,污水专项尚未修编,污水工程建设主要依据2014版污水专项及
    各片区控规,污水管网系统布局未按上位规划调整进行修编。为了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构建集约高效、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需要修编污水专项规划。
    5.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泉港区是全国首批58个产城融合示范区之一,在《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泉港被划定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仅次于厦门、福州及泉州主城区等优先开发区域,处于第二梯队,是福建省重要的临港石化基地。在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泉港区的城市定位为:绿色能源名城,现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泉港不仅是泉州发展的重要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泉港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不断增长,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将导致污水直接外排,势必造成水体污染,给泉港区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保护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和居民生活条件,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势在必行。
    1.2 规划范围、期限及内容
    1.2.1 规划范围
    本次排水(污水)工程专项规划范围为泉港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高新园区组团)、外围组团(涂岭+界山+高铁组团)及临港产业组团,不包含石化园区组团。规划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2.7平方公里。
     
    图1-1 规划范围示意图
    1.2.2 规划期限
    本次排水(污水)专项规划编制基准年为2023年。
    规划期限:近期:2023年-2025年;远期:2026年-2035年。
    1.2.3 规划人口
    根据《泉州市泉港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纲要:至2025年,泉港区常住人口46.7万人(中心城区29.2万人),城镇人口29.7万人;至2035年,泉港区常住人口预计为55.5万人(中心城区37.6万人),城镇人口43.6万人。
    1.2.4 规划编制内容
    落实上位规划中城市污水工程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合理规划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方案,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其具有合理性及可操作性,达到优化管线布置,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环境质量的目的。排水(污水)专项主要编制内容包括:
    (1)排水系统现状梳理及问题分析;
    (2)确定规划区排水系统的排水体制;
    (3)测算规划区污水量、确定污水工程规模;
    (4)拟定污水排放区界和排放方向,确定污水收集方式;
    (5)确定污水处理厂规划方案:污水厂布局、处理程度、占地及尾水去向;
    (6)污水收集管网规划:根据道路竖向及现状管网情况,在充分合理利用现状污水设施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污水收集管网布置方案;确定污水管径与埋深,布设提升泵房并确定其规模;
    (7)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规划,中水利用规划;
    (8)结合污水管网现状问题,合理制定污水管网近期改造及建设方案;
    (9)估算污水工程造价。
    1.3 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
    1.3.1 规划原则
    (1)执行国家关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使之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根据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功能布局,结合现状合理地确定污水工程规划的规模和污水系统的布局。
    (3)根据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水环境目标,合理制订城市的污水排放规划,在市政基础设施上保证环境目标的实现。
    (4)在平面和竖向布置上与道路红线规划、用地竖向规划紧密结合,并为电力、通信、给水、雨水、燃气等地下管线预留空间,使各专业协调一致。
    (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发挥现有污水设施的作用,合理安排规划的实施,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污水无序排放造成水体污染问题。
    (6)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控制相结合,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处理好近远期结合、过渡与衔接问题,确保近期建设实施可操作性,远期发展有保障。
    1.3.2 规划目标
    结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福建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福建省“十四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福建省深入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泉州市城市(县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22-2025年)》及泉港区实际情况和相关上位规划,本次排水(污水)专项规划的目标如下:
    近期:实现城市建成区无生活污水直排口,消除城中村、老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加快推进合流制管网的分流改造和现状管网病害修复,消除黑臭水体,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显著提高。到2025年,泉港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0%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5%以上。
    远期: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合流制管网基本实现分流改造,部分难以改造的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城市水污染得到根本治理,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到2035年,泉港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出水全部达到或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00%。
    1.4  编制依据
    1.4.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10)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的通知
    (11)住房城乡建设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关于印发《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12)中共福建省委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13)福建省住建厅 生态环境厅 发改委关于印发《福建省深入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14)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城市(县城)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15)泉州市推进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泉州市市区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及内沟河水质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1.4.2 相关规划设计成果
    (1)《泉州市泉港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年)》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8.08
    (2)《泉州市泉港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评审稿
    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汉大学2023.06
    (3)《泉港区山腰街道锦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开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2020.03
    (4)《泉港区岩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2012.12
    (5)《福厦客专泉港站站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20.10
    (6)《泉港区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物流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开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2019
    (7)《泉州市泉港区郭厝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5.03
    (8)《泉州市泉港区后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015.03
    (9)《泉州行政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4.01
    (10)《泉港区中心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深圳中海实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21.09
    (11)《泉港区前黄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广州博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2.05
    (12)《泉港区前黄镇前烧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海口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9.11
    (13)《泉港区大学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9.12
    (14)《泉港天马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重庆工程设计院 2022.06
    (15)《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旧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2.05
    (16)《泉港区普安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4
    (17)《泉州市泉港区凤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9.04
    (18)《泉港峰尾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1.06
    (19)《泉港区盐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5.10
    (20)《泉港区涂岭镇田园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泉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08
    (21)《泉州市泉港区石化港口新城界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10
    (22)《泉港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审批稿)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17.03
    (23)《泉港区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报批稿)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2014.12
    (24)《泉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                    
    泉州市人民政府 2018.08
    (25)《泉港区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及配套管网工程包可行性研究报告》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8.06
    (26)《泉州市泉港区峰尾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实施方案(一厂一策)》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20.06
    (27)《泉港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0.09
    (28)《泉港区2023-2025年度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有限公司 2023.01
    (29)《泉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专项规划》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2.12
    (30)《泉港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城区划定研究》                    
    武汉大学 2021.11
    1.4.3 有关规范、标准
    (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 
    (2)《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
    (3)《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5)《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16)
    (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7)《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8)《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
    (9)《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
    (10)《城市防洪规划规范》(GB51079-2016)
    (11)《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805-2012)
    (1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
    (13)《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4-2017)
    (14)《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技术规程》(CJJ131-2009)
    (15)《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8-2022)
    (1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17)《福建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
    (18)《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DBJ/T13-127-2010)
    (19)《暴雨强度计算标准》(DBJ/T13-52-2021)
    (20)《福建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标准》(DBJ13-88-2007
    (21)《福建省城镇排水系统规划导则(试行)》(闽建城函〔2014〕134号)
    (22)其他相关规范及标准。
    1.5  与相关市政规划之间协调的说明
    1.5.1 与道路专项规划的协调
    污水系统中污水处理厂的位置应设在城市规划竖向标高较低处,便于污水汇流入厂内,以减少提升泵站的设置,同时其位置应靠近所排放的水体,以减少尾水排放管长度。当管线埋深过深需设提升泵站时,提升泵站应尽量设在管线通过较高地面之前,提高泵站一次性提升高度,减少整体管道的埋深。
    规划区内各排水分区的规划污水管网相互连接成系统,管路较长,污水干管布设在一定间距的城市干道下,干管两侧的污水根据地形地势及建设需要分别排入相应干管中,最后汇入主干管进入污水厂。
    污水干管和主干管的坡向都是朝向污水厂的,而支干管和支管则坡向干管和主干管。一般来说,城市的道路竖向给污水管道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依据。首先,竖向规划保证道路不受设计重现期内雨洪的威胁,给污水管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其次,由于街坊内的污水管道均须接入道路下的污水干管,因此竖向规划在确定街坊与道路标高关系时,应考虑满足污水管道衔接的标高需要。
    从建设费用和工期等综合考虑,在规划路网中,对有主干管的支路的建筑退距在路网规划中宜适当加大。从规划建设和管理层面看,在满足各自功能前提下,道路系统和排水系统规划应相互适应、综合协调、补充完善,使规划更趋合理、可行,减少和降低排水和道路基础设施的费用。
    1.5.2 与环保部门的规划协调
    水环境问题的解决既是城市排水规划的任务之一,也是城市环保规划的职责。对于水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污水工程规划时必须与环保规划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加强污水工程规划与环保规划的技术衔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环保规划所确定的水体环境功能类型和混合区的划分,它将决定污水处理厂布局及污水处理等级和排放标准;
    二是环保规划所确定的纳污水体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及其份额的配给,它将定量地决定城市排污口污染排放负荷,进而决定污水处理的处理率和处理程度;
    三是环保规划确定的城市水污染综合防治政策和措施,其中主要是工业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若对某个重点污染源的治理进程要求、或允许排污量、或关停并转方向,都将对该地域排水系统的布置和污水的治理要求产生影响,需要两方面密切合作;
    四是环保规划所提出的污水处理率,它为排水规划中污水集中处理率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需要相互沟通和配合;
    五是环保规划所采纳推荐或强制推行的各种适用污水处理技术,特别是小型分散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它为排水制度和排水系统的选择与组合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灵活性,它对于一定规划时期难以纳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的地区的污水处理和水污染控制意义重大,但对规划区的排水体制和排水系统的选择产生了一定影响。
    总之,通过实施污水工程规划和环保规划对水污染的治理措施,泉港区的水环境质量将进一步改善,将产生很大的环境效益。
    1.5.3 与雨水工程规划的协调
    污水专项规划与雨水专项规划同属于排水系统,二者相辅相成,在城镇不同的发展时期,可能发生角色转换。处理二者的关系,涉及到合理选择排水体制,减轻水污染,保护水环境的目标,尤其是当采用截流制时,二者之间的系统的设计规模、管径和泵站设计等都存在紧密联系。具体工程实施时,污水、雨水管线通常是沿路并排布置,需要协调平面上的管道位置和竖向上的管道高程,尽量避免交叉冲突,在规划阶段需要作出前瞻性的安排和预留。
    1.5.4 与防洪排涝规划的协调
    内河与排水规划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互为基础的,内河起到雨水主干道的作用,内河治理为排水规划服务,排水规划要为内河水质服务。随着污水工程规划的实施,污水管道的埋设使现状排入内河的污水将逐步收纳到污水管道中,内河污染状况将得到改善,河道底泥沉积过快等问题也会得到解决,加上内河的引水冲淤措施,在晴天时将明显提高内河水质,内河的景观娱乐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所以,内河的整治要赶在片区排水规划实施之前,对于已经整治达标的河道,重点是要加快其周边污水管道的建设,做好排入内河的污水截流工作。
    1.5.5 与给水工程规划的协调
    给水规划与排水规划之间联系紧密,因此和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协调尤为重要,协调的内容包括城市用水量和排水量、水源地和排水受纳水体、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厂址、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管位等,本次污水专项规划中污水量的测算就是先测算给水量后进行转化的。
     
    第二章  城市概况
    2.1  城市概况
    2.1.1 地理区位
    泉港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南岸,泉州市东部东海之滨,东经118°41′至119°01′,北纬25°03′至25°15′,东临湄洲湾,隔海与惠安县净峰镇、东桥镇相望,东北隔湾与莆田市秀屿区相望,西北与仙游县毗邻,西南与洛江区、惠安县紫山镇接壤,南与辋川镇相连。陆路距福州、厦门各约145公里,区位条件尤为优越。
     
    图2-1 泉港区区位图
    2.1.2 行政区划
    1985年4月1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肖厝镇;1996年3月1日,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撤销肖厝镇,设立后龙、山腰、南埔、涂岭、埭港5个镇;1996年4月2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泉州市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为泉州市人民政府派出的正县级行政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区域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务,下辖后龙、山腰、南埔、涂岭、埭港5个镇和国有山腰盐场。
    2000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泉州市泉港区。同年12月28日,泉港区正式挂牌成立,下辖南埔、界山、后龙、峰尾、前黄、涂岭6个镇和山腰街道办事处以及国有山腰盐场。辖区总面积为39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286.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10.7 平方公里。
    2.1.3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泉港区地处戴云山系东南麓,戴云山东延支脉从涂岭西北部的照船山、大林山逶迤入境,并持续向南延伸,至鸡笼山、烟倒山、观音山、大雾山、笔架山连成一脉。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以沈海高速公路为界,西部主要为山地地形,包含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峰两座大雾山(797.5米)和笔架山(752.3米),海拔300米以上山峰40余座。沈海高速公路以东主要为剥蚀矮丘红土台地和滨海海积——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缓,海拔高于300米以上的山峰仅有虎岩山一座(323.3米)。
    2.土地资源
    泉港区地势西高东低,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其中高程≤200m的平原面积有291.42km2,占土地总面积的81.83%;其次为丘陵,面积为58.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31%;山地面积6.6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85%。整体上坡度趋缓,坡度小于15°的区域面积占比为79.14%,15~25°之间的土地占比为14.27%,坡度大于25°的区域仅占6.60%。
    3.气象气候
    气温:泉港为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台风活动频繁。年平均气温28℃,7~8月为最热月份,最冷月份为2月,月平均气温11.7℃。
    降雨:泉港年均降雨量1240.9mm,降雨量主要集中于4~9月,占全年降雨量75%左右。7~10月为台风活动期,常有台风正面袭击或侧面影响,带来强度大的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风向:泉港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频率为31%,1月东北风最高风频可达61%,6~8月夏季盛行西南风,台风活动期风速可达40m/s。
    4.水文水系
    泉港区无内陆跨区过境河流通过,地表径流量小且季节性变化大;地下基岩裂隙水和沉积冲积层孔隙潜水量有限。泉港区是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根据2020年泉州市水资源公报,泉港区水资源量总量1.378亿m3,年用水总量1.115亿m3,大量工业用水需从洛阳江调引。区内的3座千万方中型水库、3座百万方小(一)型水库及8座小(二)型水库,基本可满足全区农业灌溉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1)河流
    泉港区无内陆跨区过境河流通过,大部分地表径流发源于西部山地,流量小且季节性变化大的短促山溪,自西向东入海。根据流域,总体上分为五个区,自北向南分别为龙马溪片、南埔溪片、坝头溪片、菱溪片、后龙湾片,分别向沿海四周排水。
     
    图2-2 泉港区流域区分图
    除石化园区的南埔溪流域外,规划区的四个流域情况如下。
    菱溪流域:菱溪排洪系统自菱溪水库以下,分别衔接驿坂溪和路口溪两条支流,由北向南排放入海,位于本次规划区内的干流总长度约8.5km(至沿海大通道出口),总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其中菱溪水库汇水面积51.2平方公里,菱溪上游汇水面积10.8平方公里,路口溪汇水面积22.8平方公里,菱溪下游汇水面积17.2平方公里。北部山区地形变化大,南部地势平坦。
    坝头溪流域:坝头溪是泉港的主要河流,流域面积97.785平方公里,主干流长23.73km,坝头溪泗州水库以下流域流经涂岭、南埔、前黄等3个乡镇及山腰街道,于山腰盐场附近入海。坝头溪上游干流上有泗州水库和山外水库,中上游支流上有6座小型水库,其中泗州水库为中型水库。坝头溪流域主要支渠有凤阳渠、前烧渠以及白石港支渠三条,其中凤阳渠自亭头水库往下,在凤阳桥上游汇入坝头溪;前烧渠自前烧水库往下,衔接石门坑水库下游渠道,在顶五孔闸上游接入坝头溪;白石港支渠自坝头溪白石港支流起,向东南侧汇流单独入海。
    山腰干渠流域(郭厝溪流域):山腰干渠流域发源于仙境林场,整体排向为自北向南,北至东山村、坑仔底村,西至现状南山路,东至栖霞社区、联岩村,南至沿海大通道。总汇流面积17.5平方公里。干渠上游内郭厝溪已建设为浆砌块石明渠,两渠汇合后的山腰干渠,断面为30×4.0m,汇入已建成的锦绣公园滞洪区,滞洪区下游通过山腰总渠40×4.0m排海。
    龙马溪流域:龙马溪流域位于泉港区西北部,溪流起源于涂岭镇天马山北侧,向东北方向经涂岭镇白潼、界山镇玉山、玉湖、槐山、大前、狮东、盐场,经潘南盐场六孔闸入海。龙马溪流域集雨面积34.1平方公里,主河道平均比降8.85‰,河床宽度10~30m,在河床沿途设置9座拦水坝拦蓄引水,灌溉农田。
    (2)水库
    泉港区水库集中在西部山区,主要有四个水库:菱溪水库、泗洲水库、山外水库和陈田水库。其中菱溪水库和泗洲水库为饮用水源地,库容分别为3000万m3、1200万m3,其它水库作为农业灌溉,本区水库的库容量受季节影响较大。
    (3)地下水
    泉港地区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水量缺乏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块状基岩裂隙水和网状基岩裂隙水,其富水性不均,总水量有限。
    2.1.4 城市建设概况
    根据《泉港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泉港区全区常住人口354296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97190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57106人。泉港区国土空间规划评估的现状建成区面积约1782公顷,建成区人口为106926人。
     
    图2-3 泉港区建成区范围
    近年来泉港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增势明显,但在分布上东多西少,主要分布于沈海高速东侧,集中于山腰街道、后龙镇及南埔镇一带,城镇空间的聚合性仍有待加强。根据第三次国土空间调查数据,泉港区城乡建设开发集中于东部平缓地区,共有6941.8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39%。建设用地类型上,村庄居民点用地面积大,共4595.7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66.20%,城市居民点用地面积1097.93公顷,占15.82%;建制镇居民点用地1248.15公顷,占17.98%。
    2.1.5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近几年来,泉港区石化产值连续3年突破千亿,石化工业园区连续9年进入全国前20强,泉港区连续3年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区。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超1亿吨,海关税收490亿元(占泉州关区的83.8%)。食品饮料产业产值达百亿规模,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文体旅游业等比重持续上升。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3.99亿元,增长3.5%(预计数,下同);工业增加值468.98亿元,增长1%;第三产业增加值163.45亿元,增长8.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05亿元,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135.11亿元,增长20.5%;实际使用外资1.31亿美元,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18亿元,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02元,增长6.1%。全年经济增长好于预期目标,泉港区入选2022年“中国工业百强区”,获评福建省平安县(市、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六连冠”。
    2.2  上位规划概况
    2.2.1 《泉州市泉港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年)》纲要
    2.2.1.1 规划范围
    规划区总面积396.9平方公里,其中陆域范围(国土局口径)279.6平方公里,海域范围(农林水局口径)117.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包含沿海滩涂44.3平方公里。包含山腰街道、峰尾镇、后龙镇、南埔镇、前黄镇、涂岭镇、界山镇,共六镇一街道。其中,中心城区范围53.2平方公里。
     
    图2-4 泉港区用地规划布局
    2.2.1.2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
    规划近期为2017-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2.2.1.3 城市性质及发展目标
    泉港区发展定位为:海峡西岸绿色石化基地、环湄洲湾新兴科创中心、泉州北部生态宜居港城。
    泉港城乡发展总体目标为:“石化港城、科创智城、魅力康城”。
    2.2.1.4 发展规模
    (一)人口规模
    至2025年,泉港区常住人口46.7万人(中心城区29.2万人),城镇化水平63.6%,城镇人口29.7万人;至2035年,常住人口预计为55.5万人(中心城区37.6万人),城镇化水平78.6%,城镇人口43.6万人。
    (二)用地规模
    至2025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应控制在70.0平方公里;到2035年,泉港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80.0平方公里以内,城乡建设用地将达到100平方公里。
    2.2.1.5 总体布局结构
    (一)结合区域发展,构建三条城市发展带,包括:区域城镇发展带、沿海产业发展带。
    (二)面向实施导控,形成四板块、七组团网络化发展格局。
    四板块:全区主要城镇建设空间划分为南部城市板块、西部生态板块、中部田园板块、东北部产业板块。
    七组团:四板块划分为七个组团。其中南部城市板块包含中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高新园区组团,西部生态板块包含涂岭-前欧生态休闲组团,中部田园板块包含高铁科创商贸组团、界山产业新城组团,东北部产业板块包括石化园区组团、临港产业组团。
     
    图2-5 总体空间结构规划图
    2.2.1.6 排水工程规划
    (一)排水体制
    新建区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旧城区由于合流制管网格局已基本形成,对于该片区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远期改造逐步采用分流制。对于基础设施薄弱的自然村落,离现状及近期污水管网较近的村落,污水就近接入污水管网;离现状及近期污水管网较远的村落,可采用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等适宜于农村的污水处理设施,远期污水管网完善后再考虑污水的集中收集与处理。石化园区和福炼化工区有自建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这部分污水不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二)污水系统规划
    1.污水量预测:根据泉港区总用水量预测污水量,至规划期末,城市平均日污水总量为14.1万m3/d,大型工业平均日污水量为21.1万m3/d。
     
    图2-6 泉港区污水工程规划图
    2.污水处理厂:规划将城市污水均排至峰尾污水处理厂(15万m3/d)集中处理后尾水统一排放,大型工业污水由石化园区污水处理厂(25万m3/d)和福炼污水处理厂(2.5万m3/d)进行集中处理后尾水统一排放。
    3.污水分区:规划区污水排放划分为七个相对独立的片区,包括普安片区、山腰片区、峰尾片区、涂岭片区、界山片区、石化工业园和福炼片区。石化工业园及福炼厂内部建设有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不接收城市生活污水。
    4.污水管网系统规划:规划区污水管网采用正交布置,形成“两纵两横”的污水主干管系统。“两纵”为南北向主干管通道,主要打通北部涂岭、界山到污水处理厂的主管道,沿西海路、滨海东路延伸至峰尾污水处理厂;“两横”为东西向主干管通道,分别依托南部截污主干管和迎宾大道进行建设。
    石化园区及福炼厂污水独立成为一个系统,内部建设有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不接收城市生活污水。
    2.2.2 《泉州市泉港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评审稿)
    2.2.2.1 规划范围
    泉港行政区全域,包含六镇一街以及东部海域,总面积为397.1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298.3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98.85平方公里。
    2.2.2.2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其中,近期2021-2025年。
    2.2.2.3 发展目标
    新时期泉港区的发展愿景为:绿色能源名城,现代活力港城,山海宜居美城。
    2.2.2.4 发展规模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25年81.38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47.95平方公里),2035年95.25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79.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规模:2025年4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20万人),2035年52万人(其中,中心城区36万人)。
    2.2.2.5 总体格局和规划分区
    规划构建“一屏一心两带,一城一区两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一屏”:指泉港区西部笔架山、大雾山、烟倒山、笨箕湖山、大林山、涂寨山、照船山等海拔高于600米山体及余脉形成的生态屏障。“一心”:虎岩山生态绿心。“两带”:山水景观带和生态防护绿带。
    “一城”:基于现状城市建设及综合发展基础,形成由“山腰街道-普安高新区-高铁新城-峰尾”构成的一个主城区。“一区”:为泉港石化工业园,是湄洲湾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泉港区重要的主导产业发展区。“两点”:形成涂岭、界山两个城镇发展点。
     
    图2-7 泉港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泉港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划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海洋发展区6个一级规划分区。
    其中,城镇集中建设区进一步细分:东部依托泉港区石化工业园,以石化、临港工业发展、物流仓储为主;南部和中部为主城区,集合了山腰街道、普安高新区、高铁新城,依托良好配套与环境,以居住生活和综合服务区、客运交通枢纽为主;西部山区以康养旅游为主,重点发展文旅相关产业,以商业商务和绿地休闲区为主;北部界山镇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加工业,以镇区内商业商务和居住生活区为主。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如下:
     
    图2-8 泉港区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图
    2.2.2.6 排水工程及再生水规划
    (一)规模目标
    构建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从源头到末端处理排放乃至资源化利用的全过程排水及再生水利用系统,最终实现人水和谐的目标。到2035年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厂(站)出水全部达到或优于一级A排放标准,再生水利用率不低于50%。
    (二)排水体制
    现状老旧城区及农村地区结合城市更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污水提质增效等工作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近期确实难以改造的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进行过渡,远期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新建城区要求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
    (三)污水量预测
    预测到2035年泉港区平均日污水量为24.1万m3/d,其中:工业污水13.9万m3/d,生活污水8.0万m3/d,地下水入渗2.2万m3/d。
    (四)污水设施布局规划
    由于泉州市海洋功能区划有所调整,原《泉州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2003年)划定的峰尾排污区(峰尾污水厂东侧海域,区内各污水厂现状尾水排放口)在《泉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2018年)已取消,因此市域层面的区域污水系统规划提出将泉港区处理达标后的尾水跨区转输至惠安,与其尾水合并深海排放至邻近惠安的东周半岛东部排污区。
    现状峰尾污水厂周边用地较局促且临近海域,扩容需要尽量集约用地,可能存在一定的实施难度。考虑其服务区域主要位于泉港区南部、临近惠安县,地形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西低东高,具备污水厂西迁至与惠安县交界位置的条件,但现状污水厂迁址将涉及现状管网泵站改造调整、工程投资、运行管理成本等一系列复杂细致的情况分析,需要开展专项规划深入论证。因此,规划保留现状峰尾污水厂,同时在与惠安县交界位置合理划定市政设施备用地为将来污水厂迁址预留可能性。
    结合现状污水系统、污水产生特点、空间规划布局及场地竖向等因素,将泉港区划分为三个污水处理分区,对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为:保留现状峰尾污水厂并扩容至12万m3/d;保留石化园区污水厂,受周边用地限制远期通过工艺提升原址扩容至12.5万m3/d;保留企业自备的福炼污水厂。
    中心城区外的村镇通过逐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加强污水收集并转输至污水提升泵站,由相应区域的污水泵站统一转输至峰尾污水厂集中处理。
    (五)再生水利用规划
    根据《福建省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泉港区石化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已经较高的实际情况,再生水主要用于城镇的小区公建杂用水、城市道路绿化浇洒用水、中心城区的工业组团工业用水及水系补水等。
    其中,在建的郭厝溪生态补水工程规模为2.5万m3/d,坝头溪生态补水量规划为2.85万m3/d(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5m3/s,按20%的生态蓄水量考虑),25%的小区公建杂用水和50%的城市道路绿化浇洒用水量约3.6万m3/d,中心城区工业组团的10%工业用水约0.2万m3/d,合计再生水量为9.15万m3/d,再生水利用率为76%。考虑再生水使用对象对水质稳定性要求较高,规划再生水水源均引自以城市生活污水为主的峰尾污水厂处理达标后的出水,其设计出水水质应满足国家规定的再生水水质标准。
     
    图2-9 泉港区给排水与环卫设施规划图
    2.3  相关专项规划概况及解读
    2.3.1 《泉港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审批稿)
    2.3.1.1 规划范围及内容
    规划范围为泉港区行政区域陆域范围,规划区面积约321km2,规划内容包括道路、给水、污水、雨水及防洪等专项规划,并协调涂岭等各分区市政规划。
    2.3.1.2 规划期限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近期年限为2017年,远期年限为2020年。
    2.3.1.3 给水规划-用水量预测
    近期用水量:14.92万m3/d 
    35.59万m3/d(含大型工业用水量)
    远期用水量:25.89万m3/d 
    51.02万m3/d(含大型工业用水量)
    2.3.1.4 给水规划-水源选择
    泉港区近期城市供水水源以泗洲水库为主,湄洲湾南岸供水为辅。工业用水水源仍以湄洲湾南岸供水为主。
    2.3.1.5 给水规划-水厂规划
    根据净水厂布局规划,南埔水厂现状已关停,城市水厂近、远期主要为北部的湄丰水厂和南部的凤阳水厂,形成南北对置供水的格局。企业自备水厂除现有的福炼水厂、氯碱水厂和南埔火电厂水厂外,在北部的泉港石化工业区南山片区规划新建一座工业水厂——南山水厂,为港口、石化工业园区组团内的企业集中提供工业用水。
    根据用水量预测及供需水量平衡原则,泉港区各水厂的规模确定如下:
    表2-1 泉港区各水厂规模一览表
     
    2.3.1.6 污水规划-污水量预测
    近期城市污水量:6.0万m3/d 
    远期城市污水量:15.0万m3/d 
    近期大型工业污水量:12.78万m3/d 
    远期城市污水量:19.42万m3/d 
    2.3.1.7 污水规划-城市污水处理厂
    规划在峰尾污水处理厂周边预留用地,按照15.0万m3/d进行预留控制。远期尾水排海在现有DN1000管基础上,再铺设一根DN1000管道。
    2.3.1.8 污水规划-污水回用
    由于泉港水资源贫乏,应大力提倡使用回用水,减少使用自来水,提高工业用水的中水利用率是节约水资源行之有效的方法。远期中水仅考虑工业回用水及浇洒道路、绿地与景观用水。
    工业企业中水利用率远期按照75%考虑,同时总污水量10%回用于绿化喷灌、浇洒道路和景观用水考虑。2020年,城市污水回用率定为30%以上。2030年,城市污水回用率为60%以上。
    2.3.1.9 道路竖线规划
    1.道路控制点竖向高程的确定充分利用及合理改造自然地形,结合市政排水、道路建设、城市景观等方面的要求确定,以达到工程布局合理、造价经济、景观优美等目标。
    2.依据防洪要求,规划区竖向高程应分别以坝头溪或南部排洪沟及锦绣湖防洪最高水位为基点,依照规划区内部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水面线加以推求,据此确定规划区用地及沿岸滨水道路的最低控制标高,生活组团控制标高取4.80m,沿海侧现状盐田区域地块从节约填海土方量考虑,地块控制标高可适当降低,按4.60m取用,但需保证道路及地块的雨水排水通畅,外侧靠海海堤根据防潮要求进行设计,相关设计标高需搜集相关资料确定。
    3.维持现状主要道路(包括驿峰路、祥云路、南山中路等)的标高不变,并由此确定规划区内道路控制点高程和道路坡度。
    4.本规划基本确定全区范围内各交叉口控制高程,部分道路纵坡小于0.3%的路段,应在分区规划或道路方案设计中设置变坡点以满足规范要求。
    5.与周边地形地物、村庄地坪标高相协调,道路建设与村庄改造不同步时,应注意村庄现状水系、道路运行问题。
    涉污水相关内容评价:
    《泉港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评审稿),以《泉州市泉港石化港口新城总体规划(调整)(2008-2020)》为依据,远期年限至2020年。2017-2018年泉港区对总规进行编制,《泉州市泉港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对城市人口和用地布局进行了调整。同时,2017年以来涂岭前欧、前烧、大学城、锦川片区、站前片区、前黄镇等多个片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路网和道路竖向均进一步优化。
    目前城市污水主干系统的建设总体上遵循《泉港区市政工程专项规划》,但目前已超出该专项的远期年限,加之总规修编、片区控规的调整及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原市政专项已不完全适用于指导城市建设。本次排水(污水)专项规划的路网和竖向主要依据各片区控规成果,污水主干系统在现状主干管网基础上,结合路网竖向及各片区规模的调整进行优化。
    2.3.2 《泉港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
    2.3.2.1 规划范围
    泉港区共计94个行政村,其中南埔镇柯厝村、施厝村、仑头村、邱厝村,界山镇东凉村、下朱村,后龙镇上西村、峰前村根据“泉港政综〔2017〕86号”及“泉港政告〔2017〕13号”文件,属于泉港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内村庄,已整村拆迁;本规划不包括市、县(市、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根据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农村生活污水平台及实地调研结果,规划区内共计80个村。
    2.3.2.2 规划期限
    现状基年为2020年,近期规划年限为2025年,远期规划至2030年。
    2.3.2.3 规划目标
    (1)近期规划目标
    到2025年,率先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水质需进一步提升或改善的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控制单位范围内、存在农村黑臭水体、重要海湾沿岸、接待旅游人口较多、高速铁路沿线的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其中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乡村振兴试点村在2022年前完成治理,污水收集率山区村庄不低于60%、平原村庄不低于80%。已完成治理类和管控类村庄建立农村污水管控长效运行机制。
    (2)远期规划目标
    到2030年,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有效治理管控,治理类村庄完成治理比例力争达95%以上,人数占比95%以上。全面建立农村污水管控长效运行机制,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3.2.4 规划总体布局
    主要内容包括:对现状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取消22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并将污水纳入市政管网,1座处理站取消合并,10座实施提升改造,2座扩容改造;新建38座小型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结合七镇连通PPP工程实施村庄纳管建设,新建26座村庄污水提升泵站;11个局部地势低洼的自然村采用三格式化粪池进行管控。
     
    图2-10 泉港区农村污水治理规划总图
    2.3.3 《泉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
    2.3.3.1 区划范围
    本次功能区划范围为泉州市人民政府所管辖的海域及必要的依托陆域,即领海外部界限向陆地一侧至海岸线的海域;区划海域总面积5742平方千米(注:由于厦-金、泉-金及漳-金海域行政界线尚未勘定,因此,本次区划暂把金门海域纳入泉州区划的范围,但不作为海域行政划界的依据。)
    2.3.3.2 海洋基本功能分区
    依据海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征、海域开发利用现状、环境保护及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需求,泉州市海域划分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矿产与能源区、旅游休闲娱乐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保留区8大一级类海洋基本功能区,其中农渔业区划分四个二级类海洋基本功能区、港口航运区划分三个二级类海洋基本功能区、特殊利用区划分五个二级类海洋基本功能区。泉州市共划定海洋基本功能区83个,功能区总面积为5539平方千米,其中海岸基本功能区面积为499平方千米,近海基本功能区面积为5040平方千米,海岸基本功能区占用大陆海岸线长度415千米。
    其中泉港周边海域主要有肖厝港口航运区,湄洲湾航道区,湄洲湾内1号锚地区,南埔、后龙、峰尾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山腰矿产与能源区,湄洲湾外矿产与能源区。
     
    图2-11 泉港区海洋功能区划图
    表2-2 泉州市级海洋功能区划分区表
     
     
    第三章  城区供排水现状
    3.1  城区供水工程现状
    3.1.1 水源
    泉港区的水库主要集中在西部山区,中型水库有三个:菱溪水库、泗洲水库和陈田水库;小(一)型水库有四座:红星水库、山外水库、石门坑水库和双溪水库;小(二)型水库有八座,全区水库的有效库容为6627万m3。目前菱溪水库和泗洲水库作为城市供水水源使用,双溪水库作为泉港区补充及应急水源,其它水库用于灌溉或发电,不作为城市供水水源。
    由于本地水资源短缺,泉港区城市用水主要来自59.5公里长的湄洲湾南岸引水工程,该工程近期引水量3.0m3/s,远期6.0m3/s,合为51.8万m3/d。引水工程从晋江金鸡闸引水,经过金鸡北干渠输水至洛阳江,通过黄塘溪庄兜取水泵站提升后,至泉港区南埔镇枫林坑,并在枫林坑设终端调节池一座。一期工程(3.0m3/s)已经建成,目前供水范围主要为惠安、泉港城乡用水和各大型企业(中化、联合石化、湄洲湾氯碱公司、南埔火电厂)。泗洲水库至枫林坑的引水工程是泉港北区的一个辅助原水水源,最大供水能力5万m3/d。这两水源全部建成时,能供原水56.8万m3/d,是泉港区的主要水源。
    3.1.2 水厂
    3.1.2.1 市政水厂
    泉港区现有三座市政水厂:湄丰水厂(第一水厂)、凤阳水厂(第二水厂)和南埔水厂(第三水厂)。目前泉港区城市用水由湄丰水厂(第一水厂)和凤阳水厂(第二水厂)联合供水。
    湄丰水厂位于泉港北部的南埔镇枫林坑,现状规模10万m3/d。凤阳水厂位于泉港南部的驿峰中路环岛西北角,现状规模5万m3/d,规划总规模15万m3/d。南埔水厂由于建设年代早、设计标准低、工艺落后,净水水质难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目前已停产。
    表3-1 泉港区现状市政水厂一览表
    水厂名称 服务范围 规划规模
    (万m3/d) 现状规模
    (万m3/d) 水源
    第一水厂
    湄丰水厂 涂岭镇、界山镇、南埔镇、后龙镇 10 10 菱溪水库+七库连通+双溪水库
    第二水厂
    凤阳水厂 山腰街道、峰尾镇、前黄镇、后龙镇 15 5 菱溪水库+七库连通+双溪水库、泗州水库、湄南供水
    第三水厂
    南埔水厂 已停产 1 已停产
    3.1.2.2 工业水厂
    泉港区目前有四座企业自备水厂,分别为福炼水厂、氯碱水厂、南埔火电厂和南山水厂。其中,南山水厂已建规模5万m3/d,远期规划规模25万m3/d,规划主要为石化园区供水。工业水厂现状概况如下:
    表3-2 泉港区现状工业水厂一览表
    水厂名称 现状规模
    (万m3/d) 供水规模
    (万m3/d) 水源
    南山水厂 5.0 5..0 湄南供水工程
    福炼水厂 4.0 3.5~4.0 湄南供水工程、
    菱溪水库
    氯碱水产 2.5 2.5 湄南供水工程
    南埔火电厂水厂 1.5 1.3 湄南供水工程
    3.1.3 管网
    泉港区已铺设的配水管道主要有:沿通港路铺设了一条DN1100的管道,沿南山路铺设了一条DN600的管道,沿南北五路铺设了一条DN800和一条DN600的管道,沿驿峰路铺设了一条DN400~DN300的管道,沿驿沙路铺设了一条DN400的管道,沿川沙路铺设了一条DN400~DN300的管道,沿南北三路铺设了两条DN300的管道,沿东西六路铺设了一条DN400的管道,管径DN100以上的管道总长约44.5公里;沿通港路铺设了一条DN1000~DN900~DN300的管道,沿西海路铺设了一条DN600的管道,沿南北三路铺设了一条DN300的管道;管径DN100以上的管道总长约166公里(不含接户支管)。
    3.1.4 市政水厂供水量情况
    泉港市政水厂近几年供水量增长较快,2017年供水总量超过2000万m3,2020年超过3000万m3,年均用水总量增长均在15%左右,日均用水总量从2017年的4.73万m3提高的2021年的7.03万m3(不含工业水厂部分)。2017-2022年市政水厂的用水量情况统计如下:
    表3-3 泉港区市政水厂供水情况
    年度 用水总量
    (万m3) 日均用水总量
    (万m3) 增长率
    2017 1726.85 4.73 --
    2018 1948.07 5.34 12.81%
    2019 2322.99 6.36 19.25%
    2020 2558.45 7.01 10.14%
    2021 2765.02 7.58 8.07%
    2022 2565.63 7.03 -7.21%
    3.2  城区排水工程现状
    3.2.1 现状污水厂站设施
    3.2.1.1 污水处理厂
    (一)污水厂建设情况
    峰尾污水处理厂位于泉港区峰尾镇城平村,占地70亩,污水厂远期规模15万m3/d,一期规模2.5万m3/d工程于2007年完工。目前进水量大约为2.43万m3/d。污水处理厂一期采用具有脱氮除磷的氧化沟二级处理工艺,出水采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图3-1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图
    2018年峰尾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深化处理工艺采用“高密池混凝沉淀+转盘滤布滤池”,提标后出厂尾水已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一级A标准。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图3-2 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工艺流程图
    2021年4月峰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启动建设,规模为2.5万m3/d,采用“AAO+高效沉淀池+微过滤+反硝化滤池”工艺,配套建设再生水清水池及回用泵房,该工程利用现状厂区东北侧预留空地实施扩建,2022年12月底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二)污水厂运行情况
    泉港区峰尾污水厂2019年1月-2023年4月每月日均进水量详见下表,从进水水量分析,截止到2023年4月,泉港区峰尾污水厂2023年污水量日均值较2018年增加约0.41万m3/d。2021年8月后,部分月份日均进水量超过污水厂设计规模。
    表3-4 泉港区峰尾污水厂日均进水量统计表
    月份 2019年
    (万m3/d) 2020年
    (万m3/d) 2021年
    (万m3/d) 2022年
    (万m3/d) 2023年
    (万m3/d)
    1月 2.18 1.75 1.45 2.52 2.36
    2月 2.07 1.80 1.95 2.51 2.51
    3月 2.19 2.27 1.91 2.11 2.62
    4月 2.06 2.33 1.95 1.71 2.43
    5月 2.08 2.31 2.07 2.18 /
    6月 2.44 2.32 2.38 2.96 /
    7月 2.33 1.97 2.10 2.62 /
    8月 2.27 2.08 2.66 2.74 /
    9月 2.24 1.97 2.23 2.63 /
    10月 1.88 1.71 2.32 2.23 /
    11月 2.02 1.43 2.14 2.25 /
    12月 2.32 1.73 2.32 2.67 /
    平均值 2.17 1.97 2.12 2.43 2.48
    泉港区峰尾污水厂2019年1月-2023年4月进水BOD5、COD及氨氮等月均值浓度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3-5 泉港区峰尾污水厂进水情况一览表
    污染物指标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日均处理量(万m3/d) 2.17 1.97 2.12 2.43
    2.48
     
    COD浓度(mg/L) 179 192 218 216 227
    BOD浓度(mg/L) 57.7 66.9 88.2 99.1 111.5
    氨氮浓度(mg/L) 19.5 23.7 26.2 21.4 24.3
    B/C 0.32 0.35 0.40 0.46 0.49
    C/N 9.18 8.10 8.32 10.09 9.34
    泉港区峰尾污水厂2019年1月-2023年4月出水水质情况详见表3-6。主要出水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一级A标准,同时总体上出水水质呈提高趋势。
    峰尾污水处理厂尾水一部分通过两级加压提升至郭厝溪西渠上游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经生态调配池补水至郭厝溪,近期中水加压泵站(1.5万m3/d)及补水管道(DN600)已建成实施;另一部分尾水通过深海排放管排入湄洲湾。
     
     
     
     
     
     
     
     
     
     
     
     
    3.2.1.2 污水泵站
    泉港区现状市政污水提升泵站数量合计13座,另有村庄污水泵站数座,市政污水泵站概况详见下表。
     
    表3-8 泉港区市政污水泵站一览表
    序号 污水泵站名称 现状规模
    (万m3/d) 用地面积
    (ha)
    1 前欧污水提升泵站 0.5 0.09
    2 路口污水提升泵站 0.5 0.1
    3 前烧污水提升泵站 0.5 0.08
    4 海滨污水提升泵站 1.5 0.12
    5 埭港污水提升泵站 2.5 0.2
    6 奎壁污水提升泵站 2.5 0.25
    7 鹅头污水提升泵站 0.49 0.21
    8 东张污水提升泵站 0.3 0.01
    9 诚峰污水提升泵站 0.5 0.16
    10 联岩污水提升泵站 0.3 0.02
    11 驿坂污水提升泵站 0.2 0.16
    12 学院污水提升泵站 0.2 0.001
    13 后田污水提升泵站 0.1 0.001
     
     
    图3-3 现状污水泵站布置图
    3.2.2 现状污水管网系统
    3.2.1.1 污水管网现状
    1.现状污水管网
    泉港区现状污水管网主要分布在现状主城区(山腰街道、后龙镇、峰尾镇三镇交汇及周边片区)、普安工业园及涂岭镇区、界山镇区,管网主要沿市政道路敷设,部分截污干管沿河道布置。污水主干管主要位于G324国道、驿峰中路、驿峰西路、祥云路、学府路、东西二路、沿海大通道、滨海南路以及坝头溪两岸。现状污水干管概况如下:
    (1)涂岭片区:涂岭镇区及周边村庄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仅坝头溪(沈海高速以东)两岸敷设DN500截污干管;前欧至驿坂片区的污水主干管基本成型,DN400~DN500污水干管沿朝阳路、G324国道敷设,收集的污水经前欧污水泵站、驿坂污水泵站提升汇入路口污水泵站,路口污水泵站再次提升后排入普安片区驿峰西路现状污水管网。
    (2)普安工业园片区已沿驿峰西路两侧铺设DN300~DN500污水管道及少量配套污水支管,驿峰西路下游段污水干管DN800~DN1200,污水沿途经前烧、海滨两个污水提升泵站串联提升,与坝头溪污水主干管汇合后沿盐田北侧进入山腰片区污水管网。
    (3)中心城区片区(山腰、后龙、峰尾)污水干管较完善,主要市政道路均敷设了污水管道,主干管主要位于驿峰中路、南山路、学府路、祥云路、锦绣街、盐田路、东西二路、滨海南路,管径DN400~DN1400,除了东侧海岸片区污水由滨海南路DN1200污水干管收集外,其他片区污水均汇至东西二路DN1400污水干管后排入奎壁污水提升泵站,经提升后由DN800压力污水管输送至峰尾污水处理厂。
    (4)界山片区现状DN400~DN500污水干管沿滨海北路敷设,经东张、鹅头污水泵站提升后,由DN400污水压力管沿着滨海北路排入石化园区污水处理厂,远期拟将该片区污水纳入峰尾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5)坝头溪截污干管:坝头溪两侧已敷设DN500~800污水干管,收集坝头溪两岸村庄污水,于盐田处排至南部DN800截污管。
    (6)石化园区与福炼片区已建设独立的污水收集系统和工业废水处理厂,污水不进入峰尾污水处理厂,该片区不在本次规划范围内。
     
    图3-4 现状污水主干系统布置图
    2.现状排口
    泉港区28条溪流、15个水库(含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直接入海排口5条、排污沟10条累计排查排口数为3123个,有排水排口1223个,其中劣Ⅴ类430个,达到黑臭标准排口170个,两类总计600个排口。
    目前建成区范围主要有郭厝溪流域共计78个排口,其中劣Ⅴ类71个,达到黑臭标准排口7个;其他流域、水库及入海排污口都位于农村等非建成区,共计522个排口,其中劣Ⅴ类359个,达到黑臭标准排口163个。
    3.2.1.2 管网排查情况分析
    根据已完成的排水管网排查报告(包括:埭沙路、汾阳街、海南街、锦绣街、南山路、新民街、学府路、驿峰东路、驿峰中路、驿峰西路和中兴街),现状排水管道共发现病害1855处。其中Ⅲ、Ⅳ级病害707处,占比23%。病害类型以破裂和变形为主,树根问题次之。根据管道病害程度,驿峰西路、驿峰中路、学府路等路病害数量多,Ⅲ、Ⅳ级病害较多,亟需进行管网病害修复。
     
     
     
    图3-5 现状污水管道病害比重
     
    表3-9 污水管道病害统计一览表
    路段名称 病害等级
    1、2级合计 3、4级合计 3、4级占比
    埭沙路 63 9 12.50%
    工业区2号路 139 11 7.33%
    圭峰路 47 8 14.55%
    海南街 7 3 30.00%
    锦绣街 24 17 41.46%
    南山南路 38 17 30.91%
    南山中路(驿峰中路-南山南路)北侧 23 13 36.11%
    南山中路(驿峰中路-南山南路)南侧 21 9 30.00%
    新民街 8 6 42.86%
    学府路 76 31 28.97%
    驿峰东路(201省道--祥云中路)南侧 68 12 15.00%
    驿峰路(天桥延伸段)北侧 6 1 14.29%
    驿峰路(天桥延伸段)南侧 5 1 16.67%
    驿峰西路(324国道-仁爱医院)北侧 226 38 14.39%
    驿峰西路(工业大道) 7 3 30.00%
    驿峰西路(仁爱医院-天桥)北侧 3 2 40.00%
    驿峰西路(天桥 - 324国道)北侧 34 15 30.61%
    驿峰西路(324国道-仁爱医院)南侧 231 77 25.00%
    驿峰西路(仁爱医院-天桥)南侧 8 1 11.11%
    驿峰中路(八骏马圆盘-天桥)北侧 83 34 29.06%
    驿峰中路(八骏马圆盘-天桥)北侧新建 32 7 17.95%
    驿峰中路(南山中路-八骏马圆盘)北侧 38 11 22.45%
    驿峰中路(祥云中路--南山中路)北侧 41 18 30.51%
    驿峰中路(八骏马圆盘-天桥)南侧 93 25 21.19%
    驿峰中路(南山中路-八骏马圆盘)南侧 41 12 22.64%
    驿峰中路(祥云中路--南山中路)南侧 33 23 41.07%
    中兴街(南山中路-金山街)北侧 6 3 33.33%
    中兴街(南山中路-金山街)南侧 7 4 36.36%
    中兴街南侧污水 24 12 33.33%
    3.2.1.3 管网水质监测分析
    1.水质监测方案
    结合现状污水系统布局,布置18处市政污水管水质监测点和3处小区污水排出口水质监测点。市政污水监测点主要布置在污水泵站前、污水排水分区干管末端,小区污水监测点主要布置规模较大的成熟小区,具体如下:
    表3-10 污水水质监测点布置一览表
    编号 监测点位置 污水收集范围
    1 驿坂污水提升泵站进水口 驿坂村
    2 路口污水泵站进水口(涂岭方向) 前欧村、路口村
    3 前烧污水泵站进水口 以上所有+普安工业园
    4 海滨污水泵站-驿峰西路进水口 以上所有+前黄片
    5 海滨污水泵站-驿峰中路进水口 驿峰中路沿线(南山路以西)
    6 海滨污水泵站-港六街进水口 港六街两侧工业园区
    7 坝头溪西岸污水干管末端 坝头溪西岸沿线
    8 坝头溪东岸污水干管末端 坝头溪东岸沿线
    9 埭港污水提升泵站进水口 以上所有+主干管沿线
    10 金山路污水干管末端 金山路沿线及周边
    11 南山路污水干管末端 南山路沿线及周边
    12 祥云路(西海路路口南侧)污水干管 祥云路-西海路路口以北片
    13 祥云路(驿峰路路口北侧)污水干管 祥云路-驿峰路路口以北片
    14 锦绣街(学府路路口以东)污水干管 锦绣街、祥云路沿线及周边
    15 学府路(锦绣街路口以北)污水干管 学府路沿线及上游周边
    16 奎壁污水泵站进水口 以上所有+干管沿线
    17 滨海南路(龙亭街路口北)污水干管 滨海南路-龙亭街以北北片
    18 诚峰提升泵站-滨海南路进水口 滨海南路沿线
    19 逸涛商住城小区污水排出口 小区生活污水
    20 富临华庭小区污水排出口 小区生活污水
    21 栖霞小区污水管排出口 小区生活污水
    图3-6 采样点分布图
    (1)检测采样日期选择
    晴天水质情况:连续晴天5日后的第6天进行采样。
    雨天水质情况:连续3天降雨期间的第3天进行采用。
    雨后水质情况:连续降雨3天以上,停雨24h后进行采用。
    (2)采样时段及顺序安排
    编号16节点:每隔2h取样,连续24h取12个水样。其他节点:早上:8:00~9:30; 中午:12:00~13:30; 晚上:18:00~19:30
    取样顺序:市政管网污水取样按水流方向顺序,即编号118。
    (3)检测指标
    市政污水管网水质指标:
    编号4、9、16、18节点检测COD、BOD5、NH3-N、TN、TP、SS;(注:编号16节点早中晚3个水样全指标检测,其他9个时段的水样仅测COD、TN、SS)
    其他市政节点监测:COD、TN、SS
    小区污水管网水质指标:COD、BOD5、NH3-N、TN、TP、SS
    2.水质监测初步结果
    目前已出具一份晴天采样的水质检测报告。采样日期为2022年10月24日-10月25日。采样点编号1、7、17、18由于现状管道无水量或管道暂未启用,市政管道实际采样14处。水质检测报告如下:
    表3-11 监测点水质检测一览表(10.24-10.25)
    采样点位 采样时间 检测结果
    BOD5 氨氮mg/L CODCr SS 总磷mg/L 总氮
    mg/L mg/L mg/L mg/L
    S2路口污水泵站进水口(涂岭方向) 8:04 / / 127 16 / 27.2
    12:04 / / 351 73 / 43.9
    18:04 / / 215 61 / 110
    S3前烧污水泵站进水口 8:08 / / 163 27 / 25.7
    12:08 / / 77 14 / 21.1
    18:08 / / 75 26 / 15.4
    S4海滨污水泵站-驿峰西路进水口 8:12 16.2 18.5 56 31 0.87 19.4
    12:12 11 23.5 38 16 0.37 23.8
    18:12 20.9 22.6 72 26 0.92 22.9
    S5海滨污水泵站-驿峰中路进水口 8:15 / / 128 14 / 39
    12:15 / / 106 17 / 39.1
    18:15 / / 165 20 / 37.2
    S6海滨污水泵站-港六街进水口 8:18 / / 19 13 / 4.16
    12:18 / / 22 14 / 4.33
    18:18 / / 18 11 / 4.25
    S8坝头溪东岸污水干管末端 8:25 / / 129 35 / 27.9
    12:25 / / 52 29 / 27.2
    18:25 / / 105 37 / 26.4
    S9埭港污水提升泵站进水口 8:30 69.9 41.3 241 63 4.09 44.9
    12:30 103 29.8 355 59 2.84 30.8
    18:30 139 32.3 480 49 3.37 33.5
    S10金山路污水干管末端 8:40 / / 93 21 / 45.8
    12:40 / / 92 23 / 41.6
    18:40 / / 88 27 / 43.7
    S11南山路污水干管末端 9:00 / / 186 23 / 39.5
    13:00 / / 184 21 / 41.8
    19:00 / / 148 33 / 40.8
    S12祥云路(西海路路口南侧)污水干管 9:13 / / 128 13 / 33
    13:13 / / 128 26 / 31
    19:13 / / 84 25 / 30.3
    S13祥云路(驿峰路路口北侧)污水干管 9:17 / / 65 15 / 21.8
    13:17 / / 113 24 / 30.5
    19:17 / / 117 26 / 34
    S14锦绣街(学府路路口以东)污水干管 9:25 / / 53 18 / 19.4
    13:25 / / 88 14 / 29.2
    19:25 / / 159 22 / 38.8
    S15学府路(锦绣街路口以北)污水干管 9:21 / / 57 23 / 23
    13:21 / / 83 27 / 31.3
    19:21 / / 105 31 / 30.6
    S16奎壁污水泵站进水口 14:00 / / 98 28 / 43.1
    16:00 / / 154 24 / 45.5
    18:00 46.2 41.4 161 24 3.3 45.8
    20:00 / / 122 23 / 35.9
    22:00 / / 126 22 / 34.2
    次日00:00 / / 222 27 / 29.6
    次日02:00 / / 228 24 / 36.9
    次日04:00 / / 171 27 / 33.4
    次日06:00 / / 175 28 / 33.2
    次日08:00 48.4 32 167 25 2.7 34.3
    次日10:00 / / 161 22 / 43.4
    次日12:00 96.3 33.7 332 23 2.4 35.7
    S19逸涛商住城小区污水排出口 8:55 22 23 76 18 2.61 27.3
    12:55 9.6 8.35 33 17 0.8 8.59
    18:55 18.9 14.4 65 14 1.24 15
    S20富临华庭小区污水排出口 8:48 20 0.131 69 13 0.06 2.72
    12:48 5.8 0.121 20 13 0.08 2.6
    18:48 2 0.342 7 18 0.08 4.55
    S21栖霞小区污水管排出口 9:08 20 38.7 69 22 3.28 39.6
    13:08 26.4 38.5 91 19 3.14 40.5
    19:08 19.7 33.5 68 17 2.74 36.5
    3.水质检测分析
    (1)市政污水管网水质分析
     
    图3-7 采样点CODcr指标情况
     
    图3-8 采样点TN指标情况
    总体情况:市政管网14个采样点的水质指标平均值为CODcr=127.4mg/L,TN=32.7mg/L,SS=27.3mg/L。各采样点指标的日均值变化范围为CODcr=19.7~231.0mg/L,TN=4.2~60.4mg/L,SS=12.7~57mg/L,其中埭港泵站进水口的污水指标最高,港六街污水干管末端污水指标最低。
    以CODcr为例,CODcr浓度最低的2处为:海滨泵站(日均55.3mg/L),港六路(日均19.7mg/L);CODcr浓度最高的2处为:埭港泵站(日均358.7mg/L),路口泵站(人均231.0mg/L);其他监测点为日均浓度约81.7~172mg/L之间。建议对港六路工业园两侧排水接水情况进行复核。
    污水主干管水质沿程变化情况:以路口污水泵站-奎壁污水泵站段为例,路口污水泵站、前烧泵站、海滨泵站的CODcr日均浓度沿程降低:231mg/L→105mg/L→55mg/L,埭港泵站CODcr浓度异常升高至358.7mg/L(可能存在采样偏差),奎壁泵站CODcr浓度回落至129.0mg/L。建议对路口污水泵站-海滨污水泵站段沿线污水接入情况进行重点排查。
     
    图3-9 主干管COD沿程变化(路口污水泵站-奎壁污水泵站)
    其他污水主干管水质情况:南山路、驿峰中路污水水质相对较高(CODcr日均值分别为172mg/L、133mg/L);其他污水主干管段水质偏低:学府路(82mg/L)、金山路(91mg/L)、坝头溪左岸(95mg/L)、祥云路(98mg/L),建议污水水质浓度偏低的路段优先进行管网排查和修复。
    (2)市政管网连续监测点污水水质情况
    奎壁污水泵站(编号16)为连续监测点,采用时间为10月24日14:00至10月25日12:00。COD、TN、SS日变化情况如下:
     
    图3-10 连续监测点水质变化
    连续监测点的水质指标日均值为:CODcr=176.4mg/L,TN=37.6mg/L,SS=24.8mg/L。从变化曲线可知:TN、SS指标相对稳定;CODcr指标波动显著,夜间(00:00~02:00)出现峰值,与城市污水排放规律不符,可能存在工业污水夜间偷排问题,此外次日12:00 CODcr飙升,原因不详,建议后续进一步监测分析。
    (3)小区污水水质监测分析
    3个小区水质平均值为:CODcr=55.3mg/L,TN=19.7mg/L, SS=16.8mg/L。从指标上看,各小区的污水指标均偏低,仅为市政管网污水指标的一半左右。其中,建设较晚的富临华庭(2012年)污水水质显著低于早期小区,可能由于化粪池因素导致小区污水指标偏低,建议后续增加其他小区的监测数据进一步分析。
    3.3 现状存在主要问题
    1.城市排水体制不完善
    中心城区城中村大多采用合流制排水体制,部分管道出水直排河道。近年来,随着水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陆续颁布,雨、污分流改造也在持续推进中,但旧城区内由于建筑密度过大,因此多以截流式合流制进行过渡改造,雨季时仍有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网,南方雨天天数多,雨季长,雨量大,更容易造成年均浓度偏低。泉港区市政主干道基本已实现了雨污分流,但服务范围内还有大量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村庄,这些村庄排水以合流管渠为主,这些污水接入市政管道同样影响城市污水厂的水量和污染物浓度。
    2.小区内部污水管线问题
    部分居民小区污水无法有效纳入市政污水管道。根据调查,目前已经建成的住宅小区内基本上实行了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但是普遍存在区内排污管道高程错误,管道走向出现时高时低的现象。污水在小区管道内长期积累排不出去,再加上施工质量差、后期维护不佳,存在污水渗入地下,排出的污水大部分是经过沉淀的上清液。
    3.管线接驳问题
    现有市政雨污水管道存在接驳问题,接驳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现象:
    (1)在实施污水截流时,雨、污水管道连通,当河流水位相对较高时,可能发生河水倒灌现象,使河水进入污水管道排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影响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稀释了进水浓度。
    (2)对于新区或雨污分流改造区域,虽然设计时是严格按照雨、污分流制进行,但施工中排水口乱接现象多发,雨水进入污水系统,污水却通过雨水管直排水系。
    (3)城区地块开发建设时序问题,下游规划的污水管道因市政道路未同期实施,上游收集的污水只能临时就地排入周边水系。部分区域未敷设污水主管网,或污水支管覆盖率低,导致污水无法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
    4.地下水渗入或地表水流入
    泉港区地下水位较高。排水管网受到管材质量、施工过程中的沟槽回填施工质量、运行过程中不均匀沉降、打桩震动、管道自然老化等因素影响,一旦管与管接头处或管道与检查井接头处密封没有做好、排水管网使用年限较长,地下水、地表水就极易渗入或流入排水管网内,污水就被稀释。而多数污水管埋设较深,且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管道之间密封性差,地下水进入污水管道,稀释了管道内的污水。
    5.污水管道内的沉积
    管道沉积对处理厂进水浓度会产生一定影响。一般的污水管道都比较长,污水在管道内的流速偏低甚至导致管内长期积水,污水中的小颗粒就会携带较多的有机物在管道中沉积,造成一段时间内通过这部分管道流入的污水就多为上清液,使得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泉港区地势平缓,污水管网最远端至污水厂约21公里,污水依靠总计13座提升泵站逐级提升进入污水处理厂,沿线管道坡度平缓,特别是远端的涂岭片区的污水量较小,流速低,污染物沉积管道内,表现为路口-海滨泵站污水浓度沿程降低显著。
    6.地下水自备水源
    泉港区约30%人口未普及集中供水,大部分集中在农村,这部分居民采用地下水自备水源,自备水源用水费用相对自来水的价格便宜很多,市民节水意识不强,不可避免有较多长流水现象,导致污水浓度降低。
     
    第四章  污水工程规划
    4.1 排水体制
    4.1.1 排水体制的选择原则 
    合理地选择排水体制,是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整个排水系统是否实用,能否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也影响到排水工程的总投资、初期投资和经营费用。 
    排水系统的选择是一项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应根据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利用情况、原有排水设施、水量、水质、地形、气候和水体情况等条件,从全局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综合考虑确定。确定排水体制时,同一城市不同区域可采用不同方式,但新建区域的排水体制一般宜采用分流制,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也推荐对新建区域采用分流制。 
    4.1.2 排水体制的比较 
    排水体制有:合流制(包括截流式合流制)、分流制(包括不完全分流制)、混流制。 
    完全的合流制在降水丰沛的南方地区,将大大增加主干管管径和污水处理厂的规模。截流式合流制的优点是造价比分流制要低,而且它可以把降雨初期污染比较严重的路面径流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其缺点是雨天时部分混合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比较严重。 
    分流制可以把城市污水全部送至污水厂进行处理,对水体环境的污染能控制到最低,但不足的是降雨初期严重污染的地表径流未被收集处理,对水体环境还是具有一定的污染。不完全分流制只具有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天然地面、街道边沟等原有渠道系统排泄。 
    混合制是一个城市中既有分流制也有合流制。混流制排水系统一般是合流制的城市需要扩建时在新区实行分流制,在老城区由于合流改分流条件不允许仍采用合流制。很多城市的现状排水制体为混合制。 
    各种排水体制的特点比较如下表4-1 所示: 
    表4-1 各种排水体制的特点比较
    序号 名称 合流制 分流制 合流分流混合制 
    截流式
    合流制 直排式
    合流制 完全分流式 不完全
    分流式
    有初雨截流 无初雨截流 有截流 无截流 
    1 雨水管道 
    (或合流管道) 有 
    2 污水管道 部分有 部分有 
    3 截流管道 无 
    4 初期雨水截流 无 
    5 雨季污水截流 无 
    6 对排放水体的污染 一般 最大 最小 一般 较小 较大 
    7 排水系统完善程度 较完善 不完善 最完善 完善 不完善 较完善 不完善 
    8 环境保护程度 较好 最好 一般 较好 较差 
    9 防洪排涝能力 较好 较好 较好 较差 较好 较好 
    10 排水管网造价 一般 较小 较大 最小 较大 一般 
    11 泵站造价 一般 较低 一般 最低 一般 
    12 污水厂造价 稍高 稍高 一般 一般 稍高 最低 
    13 综合造价 一般 较低 较高 较低 稍高 一般 
    14 维护管理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易 
    注:本比较表是指在一般情况下。
    通过比较,推荐的排水体制为:首先为带有初期雨水截流的完全分流制,其次为无初期雨水截流的完全分流制,再次为截流式合流制。 
    4.1.3 排水体制的确定 
    《泉港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评审稿中确定:现状老旧城区及农村地区结合城市更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污水提质增效等工作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近期确实难以改造的采用截流式合流制进行过渡,远期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新建城区要求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
    结合规划区排水工程现状及经济条件,规划采用完全分流制与截流式合流制相结合的排水体制,具体如下:
    (1)新建城区排水体制
    新建镇区必须严格采用分流制。同时建筑内部也应实现雨污分流,从排水源头开始实施分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雨污分流体制。生活污水可直接排入市政管网,工业污水及特殊污水应自行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旧城区排水体制
    泉港区老城区部分城中村居民建筑内的排水为雨污合流,源头排水难以实施分流,若要改造将涉及各家各户,而且实施成本高,难度较大;同时城中村内道路断面较为狭窄,管渠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若同时设置雨、污水管渠,则不仅施工困难,还有可能影响周围建筑物安全。
    结合城中村拆迁、改造的先后顺序和模式,对于新建区、安置小区以及近期搬迁安置的项目,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而对于远期拆迁、就地改造的项目,则建议近期可采用截流式合流制形式过渡,远期结合城市更新逐步建设分流制的污水、雨水系统,最终实现完全分流。
    综合上述分析,泉港区排水体制确定为:新建城区采用雨污分流制,老城区加快合流制系统的分流改造,近期难以分流的采用过渡式截流式合流制,随着城市更新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最终实现雨污完全分流制。
    4.2 规划污水量
    4.2.1 预测方法
    城市污水由给水转化而来,因此污水量测算一般通过给水工程规模进行折算。城市给水工程的规模是由规划期末城市所需的最高日用水量确定,是规划期末城市给水设施应具备的供给能力。给水工程规模的确定关键在于需水量的测算。城市用水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工业用水、居民用水、公共设施用水、浇洒道路、绿地、市政用水。需水量预测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分类用地相加法和分类水量估算法、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
    分类用地相加法是根据城镇建设规划,水量预测时按照各类性质的土地建设性质逐块统计区域内水量;分类水量估算法是按照综合生活水量、工业用水、绿化和浇洒道路、管网漏失水量、未预见水量分别进行预测;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是用规划人口乘以规划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来进行预测。三种预测方法相比较而言,分类用地相加法是根据不同性质用地单位面积用水量指标进行测算,更加能够体现不同性质的城市及其内部片区、组团在确切功能定位时的所需用水量,可以有针对性的精确统计出该区域的需水量。
    本次规划采用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分类用地相加法和分类水量估算法分别进行测算。
    本规划人口及建设用地采用《泉州市泉港区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年》预测的人口规模以及建设用地汇总表数据为计算依据。
    4.2.2 污水量预测
    4.2.2.1 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
    泉港区远期人口规模为5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6万人,农村人口11.9万人。城市污水厂服务人口规模为5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3.6万人,农村人口6.9万人。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泉港区属于小城市,城市综合用水量指标取值范围为0.35~0.65万m3/(万人·天),结合泉港区城市发展水平及用水量情况,本次测算城市综合用水量指标取值0.45万m3/(万人·天),测算得远期最高日用水量为22.73万m3/d。
    污水量折算系数取0.90,最高日变化系数取1.4,则测算得规划区远期平均日污水量为14.61万m3/d。
    表4-2 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测算成果
    城市污水厂服务人口规模(万人) 综合用水量指标
    [万m3/(万人·天)] 污水量
    (万m3/d)
    50.5 0.45 14.61
    4.2.2.2 分类用地相加法
    根据规划用地布局,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及《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DBJ/T13-127-2010),并结合规划区当地实际用水情况,本次规划居住用地的用水量采用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法测算,规划区污水厂服务范围人口为50.5万人,人均居民生活用水量指标城镇取220L/(P·d),农村取160L/(P·d),其他用地用水量采用单位面积建设用地用水定额指标法。污水量折算系数城镇取0.90,农村取0.80,城市综合生活用水最高日变化系数取1.4,工业废水平均日变化系数取1.1,农村居民用水取1.6。同时,本次测算不考虑绿地浇洒、道路路面浇洒等不产生污水量的部分用水量,则规划区远期平均日污水量预测如下:
     
     
     
    表4-3 分类用地相加法测算成果
    序号 用地
    代码 用地类型 面积 用水指标 用水量 污水量
    (hm2) [m3/(hm2·d)] (m3/d) (m3/d)
    1 R 人均居民生活用水(城镇) 43.6万人 220[ L/(p·d)] 68514.29 61662.86 
    2 R 人均居民生活用水(农村) 6.9万人 160[ L/(p·d)] 6900.00 5520.00 
    2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55.5 60 19521.43 17569.29 
    3 B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340.8 80 19474.29 17526.86 
    4 M 工业用地 732.4 50 33290.91 29961.82 
    6 U 公用设施用地 191.2 40 5462.86 4916.57
    7 W 物流储存用地 37.7 20 538.57 484.71
    9 合计 -   153702.34 137642.10 
    根据上述测算,分类用地相加法远期污水量为13.76万m3/d。
    4.2.2.3 分类水量估算法
    1.用水量指标
    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水量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和其他用水量。其中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设施用水统称为综合生活用水。分类用水量按综合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其他用水进行测算。
    (1)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应根据当地采用的用水定额,结合建筑内部排水设施水平确定,可按当地相关用水定额的90%采用。
    根据《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结合泉港区现状用水水平,规划区最高日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城镇取320L/(P·d),农村取250L/(P·d)。
    (2)工业用水量指标
    规划区工业用地类型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一二类主要为中低用水量产业,三类主要为高耗水量的金属冶炼产业,参考《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一二三类工业用地用水量指标分别取30、50、80m3/(hm2·d)。
    (3)其他用水量指标
    其他用水量中不产生污水的道路浇洒用水、绿化用水等不进行预测,产生污水的市政设施用水、仓储用水、发展备用地等采用分类用地用水量预测。
    参考《福建省城市用水量标准》,市政设施用水指标取30m3/(hm2·d),仓储用地用水量指标取20m3/(hm2·d)。
    2.污水量测算
    污水量折算系数城镇按0.90、农村按0.80考虑;综合生活污水和其他污水的平均日变化系数取1.4,工业废水平均日变化系数取1.1、农村居民用水取1.6。污水量测算成果如下:
     
     
    表4-4 污水量测算表
    用水类型 用地面积(hm2) 用水量指标
    [m3/(hm2·d)] 给水量
    (万m3/d) 污水量
    (万m3/d)
    综合生活用水(城镇) 43.6万人 320[ L/(p·d)] 99657.14 89691.43 
    综合生活用水(农村) 6.9万人 250[ L/(p·d)] 10781.25 8625.00 
    工业 二类工业用地 732.4 50 33290.91 29961.82
    其他 公用设施用地 191.2 40 5462.86 4916.57 
    物流储存用地 37.7 20 538.57 484.71
    合计 —— —— 149730.73 133679.53 
    综上分析,分类水量估算法预测的远期污水量为13.37万m3/d。
    3.污水量测算结果及污水厂规模
    比较三种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各种方法虽然在具体数值上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相差不大。人均综合用水指标法一般用于总规阶段的污水量测算,测算过程未考虑用地结构,准确性不高。因此,本次规划污水量测算采用分类用地相加法和分类水量的预测成果,取二者的算数平均值,为13.57万m3/d。
    考虑到污水收集率因素及地下水入渗因素,远期污水收集率为100%,地下水入渗比例取5%,则污水厂远期收集污水量为14.24万m3/d,污水厂规模规划为15万m3/d。
    4.3 污水处理厂规划
    4.3.1 现状情况
    峰尾污水处理厂位于泉港区峰尾镇城平村,占地70亩(4.67公顷),一期规模2.5万m3/d,工程于2007年完工。目前进水量大约为2.43万m3/d。污水处理厂一期采用具有脱氮除磷的氧化沟二级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厂于2018年进行了提标改造,深化处理工艺采用高密池混凝沉淀+转盘滤布滤池,现尾水已达到一级A标准。峰尾污水处理厂2021年4月开始进行二期规模2.5万m3/d工程的开工建设。2022年12月底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总规模达到5.0万m3/d。
    4.3.2 污水厂建设模式
    1.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分为两种:集中建设模式和分散建设模式。 
    (1)分散建设模式 
    污水处理厂分散式建设模式是指在相对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建设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可以划分为按天然流域地块为区域单元的分散建设模式和以镇地域为单元的分散建设模式。分散式建设方式较灵活,每个片区一个污水处理厂,有利于污水就地回用,回用投资少,回用方式灵活,回用范围广,前期投资少,可以争取有限的资金,建成初步系统,可操作性强。 
    (2)集中建设模式 
    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建设是指建设大型污水处理厂,将较大范围内的污水统一收集再处理。污水的高度集中处理具有其不可取代的优越性,不仅能保证建设资金的有效利用、降低处理能耗,而且能降低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管理难度。
    2.污水处理厂建设模式选择的原则 
    一般来讲,同一类型的排水工程,水量越小,单位水量的工程造价越大,但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涉及到相当数量的管道和泵站,建设周期长,造价高。因此,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选择哪一种模式最合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两种建设模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 
    (1)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以现有实际地形、地势、流域和污水量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划分排水系统。 
    (2)对排水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分析,提出的建厂方案应能充分利用现有污水系统设施。 
    (3)原则上符合各片区总体规划的要求。污水管渠系统的布置,主干管走向、污水厂及排水口位置等应能满足城市规划布局的要求。 
    (4)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污水处理厂和排放口的位置应能满足水源卫生防护的要求,对居民区和工业区的影响应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5)尽量避免污水提升或减少提升次数,节省工程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同时有利于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保障长期稳定运行。 
    (6)污水处理厂应有足够的建设用地,并为远期建设留有充分的余地。 
    (7)规划方案应符合各区域、各镇(街道)的实际情况,使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4.3.3 污水厂规划方案
    4.3.3.1 相关上位规划
    《泉州市泉港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7-2035)》规划峰尾污水厂规模为15万m3/d,城市污水均排至峰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尾水统一排放。《泉州市泉港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评审稿中规划污水处理系统方案为将泉港区划分为三个污水处理分区,对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为:保留现状峰尾污水厂并扩容至12万m3/d;保留石化园区污水厂,受周边用地限制远期通过工艺提升原址扩容至12.5万m3/d;保留企业自备的福炼污水厂。
    4.3.3.2 污水处理厂规划方案
    泉港区现状污水除界山片区接入石化园区污水处理厂外,其余片区均接入峰尾污水处理厂。本次规划对现状已建主次干管进行过流能力核算,现状污水主干管排水能力基本满足远期污水排放要求,部分不满足的考虑在远期规划道路下敷设污水主干管进行分流,尽量避免现状主干管的改扩建。
    根据污水量测算,规划区远期污水量预测为14.24万m3/d,污水厂总规模规划为15万m3/d。峰尾污水厂现状规模为5.0万m3/d,远期若按峰尾污水厂扩容15万m3/d方案,总面积需按15公顷预留。但受周边用地条件制约,泉港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预留的峰尾污水厂用地面积仅约9公顷左右。因此本次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结合建设用地条件,提出两个污水厂布局方案,并进行方案比选,具体如下:
    方案一:峰尾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方案,即远期峰尾污水厂扩容至15万m3/d。该方案与上一轮污水专项、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及国土空间规划的污水厂布局一致,主要问题是需要协调各方确保预留足够的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总面积需按15公顷预留。
    方案二:峰尾污水处理厂5万m3/d + 山腰污水处理厂10万m3/d方案。考虑到峰尾污水处理厂因用地条件制约无法扩建至15万m3/d,同时泉州市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泉港区远期剩余污水厂尾水需向惠安方向排至湄洲湾外特殊利用区,本次规划考虑在峰尾污水处理厂现状5万m3/d规模的基础上,另行选址增设一座规模10万m3/d的污水处理厂。结合现状污水主干管布局、建设用地条件、场地竖向等因素,本次增设的污水处理厂拟定三个备选方案,主要位于泉港区南部的盐田周边低洼地块,选址方案的地势均较低且靠近现状东西二路污水主干管,污水管网改造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可实施性较好。示意图如下:
     
    图4-1 方案二山腰污水处理厂的备选方案
    备选一:位于菜堂村,现状用地多为永久基本农田,国土空间规划为菜堂湿地公园,除南侧为盐田外,其他方向多为村庄建设用地。
    备选二:位于山腰盐场东南侧,盐田片区控规西南角,现状用地均为盐田,国土空间规划为居住用地,目前该地块纳入盐田片区城市设计范围。
    备选三:位于山腰盐场东南侧,盐田片区控规东南角,现状用地均为盐田,国土空间规划为留白用地(即弹性用地空间,后续阶段根据需求确定用地性质),目前该地块纳入盐田片区城市设计范围。
     
    图4-2 山腰污水处理厂的备选方案现状
    方案二的污水厂排水分区如下:中心城区、前黄镇、涂岭镇及南埔西高铁组团污水输送至山腰污水处理厂;滨海东路主管接纳区域(界山、临港片区、南埔东、后龙镇及峰尾镇)污水维持现状输送至峰尾污水处理厂。
    以下对污水厂布局方案(即方案一、方案二)进行比选分析:
     
     
     
     
     
     
    表4-5-1 污水处理厂布局方案比选
    方案 方案一:
    峰尾污水厂扩容至15万m3/d 方案二:
    峰尾污水厂5万 m3/d+山腰污水厂10万m3/d
    服务
    范围 本次规划全域的污水 1.峰尾污水厂:滨海东路主管接纳区域(界山、临港片区、南埔东、后龙镇及峰尾镇)
    2.山腰污水处理厂:(中心城区、前黄镇、涂岭镇及南埔西高铁组团)
    工程建设内容 现状基础上扩容至15万m3/d 1.新建一座10万m3/d污水处理厂;
    2.污水主干管根据山腰污水处理厂位置进行改造。
    用地协调 1.该方案与上位规划用地布局一致; 
    2.扩建用地受限,需协调保障用地。 该方案与上位规划及相关片区控规不一致,需要协调相关规划,对污水厂用地布局进行调整。
    场地建设成本 现状场地条件较好,厂区建设成本相对较低。 盐田周边的现状用地多为滩涂淤泥,需进行地基处理,厂区建设成本较高。
    现状污水管网改造 现状污水主干管网无需改造 东西二路污水主干管、奎壁泵站及出水压力均需根据山腰污水厂的选址进行改造。
    管理运行成本 1.厂区高程高、污水输送提升成本高; 
    2.集中处理,污水处理综合成本较低。 1.山腰污水厂地势较低,普安片区污水可重力流排入山腰污水厂,污水输送成本降低;
    2.分2座污水厂处理,污水处理综合成本较高。
    根据污水处理厂布局比选分析,方案一污水集中处理,用地集约,污水处理成本较低,无需对现状污水主干管进行改造,但需确保远期污水厂建设用地。方案二污水输送成本低,新建污水厂位于泉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中尾水输送方向下游,但需协调上位规划污水厂用地布局,配合实施污水主干管网改造,总体上实施难度及厂区建设成本高于方案一。
    经与相关部门沟通,峰尾污水处理厂远期扩建用地空间无法保障,同时泉州市国土空间规划要求泉港区远期剩余污水厂尾水需向惠安方向排至湄洲湾外特殊利用区,因此本次规划采用方案二:峰尾污水处理厂5万m3/d+山腰污水处理厂10万m3/d。
    以下对山腰污水厂选址方案(即备选一、备选二、备选三)进行比选分析:
    表4-5-2 山腰污水处理厂备选方案的比选
    山腰污水厂
    选址方案 备选一 备选二 备选三
    所在位置 菜堂村 山腰盐场 山腰盐场
    现状场地 多为永久基本农田,地质相对较好。 现状为盐场,地质条件较差,地基需加固处理。 现状为盐场,地质条件较差,地基需加固处理。
    对周边环境影响 现状有少量居民区,污水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 现状周边无居民区,远期为居住用地,对东侧及北侧居住用地的影响较大。 现状周边无居民区,远期为留白用地,对北侧、西侧的居住用地影响较大。
    规划符合性 国土空间规划为耕地,部分为永久基本农田,需调整规划用地性质。 国土空间规划为居住用地,需调整规划用地性质。 国土空间规划为留白用地,为弹性用地空间,可作为污水设施用地。
    优点 选址与居民区距离远,普安片区污水可重力流入,建厂成本较低,对周边的环境影响较小。 普安片区污水可重力流入,与现状主干管较近,管网改造成本较低。 普安片区污水可重力流入,与现状主干管近,管网改造成本最低。
    缺点 需协调永久基本农田问题,协调难度较大。 需调整规划地块性质,与规划居住区相邻,影响周边地块土地价值,建厂成本较高。 与规划居住区相邻,影响周边地块土地价值,建厂成本较高。
    根据山腰污水处理厂备选方案比选,备选一方案的区位条件较好,影响小,建设成本也较低,主要问题是涉及永久基本农田协调,备选二、三方案的城区建设成本较高,且位于远期盐田滨海新城区域,对城市地块价值的影响较大。经与相关部门探讨沟通,山腰污水厂选址采用环境影响较小的备选一选址。
    综合上述分析,污水处理厂布局采用方案二,即在保留峰尾污水处理厂现状5万m3/d规模的基础上,于菜堂村(备选一)新建一座规模10万m3/d的山腰污水处理厂。
    4.3.3.3 污水处理厂规模
    根据《福建省城市管理技术规定》(2017)第九十九条,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指标如下:
    表4-6 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指标
     
    注:1.建设规模大的取上限,规模小的取下限,中间规模应采用内插法确定; 
    2.二级污水厂的用地面积限定为城市污水,城市污水的水质限定如下:BOD5≤200mg/L,CODcr≤400 mg/L,SS≤300mg/L,NH3-N≤40mg/L,TN≤55mg/L,TP≤6mg/L; 
    3.小于1万m3/d 规模的污水厂占地面积应符合国家其他的有关规定; 
    4.建设规模大于等于10万m3/d 的二级污水厂,污泥处理工艺包括厌氧消化系统时,可在用地控制面积的基础上增加5%~12%的用地面积; 
    5.污水厂用地控制面积,不包括污泥处置的用地面积; 
    6.表中深度处理的用地面积是在污水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增加的用地;深度处理工艺按提升泵房、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送水泵房等常规流程考虑;当二级污水厂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或仅需其中几个净化单元时,深度处理用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降低。
    参照上述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指标,新建山腰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m3/d,所需建设用地规模为9.5公顷(含深度处理用地2.5公顷)。
    另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98-2022)第二十七条,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如下:
    表4-7 建设用地控制指标[m2/(m3·d-1)]
     
    注:1.建设规模大的取下限,规模小的取上限,中间规模采用内插法确定。
    2.表中深度处理的用地指标是在污水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增加的用地;深度处理工艺按提升泵房、累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消毒、排水泵房等常规流程考虑;当二级污水厂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或深度处理仅需某几个净化单元时,深度处理用地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二级处理的排水指标为现行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的一级B标准,深度处理的排水指标为一级A排放标准。出水水质标准超过一级A标准时,可根据采用工艺适当增加建设用地。
    3.表中指标不包括污水深度处理采用人工湿地或其他生态处理工艺的用地以及污泥处置的用地。
    4.表中指标中不包括污泥采用好氧发酵工艺时的用地面积。
    5.污水厂近期部分建设内容包括远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近期用地,总用地控制面积不得超出远期规模的指标。
    6.高寒、高原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用地面积。
    7.大于Ⅰ类规模的污水厂适当下调控制指标,小于Ⅳ类规模的污水厂应符合《小城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标准》建标148-2010的规定。
    8.包含受污染雨水处理时,应结合污水处理工艺,合理确定建设用地。
    参照上述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指标,新建山腰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m3/d,所需建设用地规模为13.0公顷(含深度处理用地3.0公顷)。
    以上两个方法测算的污水厂用地面积相差较大,考虑到远期初期雨水处理、再生水深度处理、污泥深度处理及卫生防护用地需求,本次山腰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计算方式,即建设用地规模为13.0公顷(含深度处理用地3.0公顷)。
    4.3.4 污水水质及尾水排放
    4.3.4.1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水应符合《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的规定。对不符合排放标准的工业废水或其他污水,应在内部先进行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
    a) 下水道末端污水处理厂采用再生处理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A等级的规定。
    b) 下水道末端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处理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B等级的规定。
    c) 下水道末端污水处理厂采用一级处理时,排入城镇下水道的污水水质应符合C等级的规定。
    本次规划污水厂尾水均再生回用,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应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A等级。
     
     
     
    表4-8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
    序号 控制项目名称 单位 A等级 B等级 C等级
    1 水温 40 40 40
    2 色度 64 64 64
    3 易沉固体 mL/(L·15min) 10 10 10
    4 悬浮物 mg/L 400 400 250
    5 溶解性总固体 mg/L 1500 2000 2000
    6 动植物油 mg/L 100 100 100
    7 石油类 mg/L 15 15 10
    8 pH 值 6.5~9.5 6.5~9.5 6.5~9.5
    9 生化需氧量(BOD5) mg/L 350 350 150
    10 化学需氧量(COD) mg/L 500 500 300
    11 氨氮(以 N 计) mg/L 45 45 25
    12 总氮(以 N 计) mg/L 70 70 45
    13 总磷(以 P 计) mg/L 8 8 5
    14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 mg/L 20 20 10
    15 总氰化物 mg/L 0.5 0.5 0.5
    16 总余氯(以 Cl2 计) mg/L 8 8 8
    17 硫化物 mg/L 1 1 1
    18 氟化物 mg/L 20 20 20
    19 氯化物 mg/L 500 600 800
    20 硫酸盐 mg/L 400 600 600
    21 总汞 mg/L 0.005 0.005 0.005
    22 总镉 mg/L 0.05 0.05 0.05
    23 总铬 mg/L 1.5 1.5 1.5
    24 六价铬 mg/L 0.5 0.5 0.5
    25 总砷 mg/L 0.3 0.3 0.3
    26 总铅 mg/L 0.5 0.5 0.5
    27 总镍 mg/L 1 1 1
    28 总铍 mg/L 0.005 0.005 0.005
    29 总银 mg/L 0.5 0.5 0.5
    30 总硒 mg/L 0.5 0.5 0.5
    31 总铜 mg/L 2 2 2
    32 总锌 mg/L 5 5 5
    33 总锰 mg/L 2 5 5
    34 总铁 mg/L 5 10 10
    35 挥发酚 mg/L 1 1 0.5
    36 苯系物 mg/L 2.5 2.5 1
    37 苯胺类 mg/L 5 5 2
    38 硝基苯类 mg/L 5 5 3
    39 甲醛 mg/L 5 5 2
    40 三氯甲烷 mg/L 1 1 0.6
    41 四氯化碳 mg/L 0.5 0.5 0.06
    42 三氯乙烯 mg/L 1 1 0.6
    43 四氯乙烯 mg/L 0.5 0.5 0.2
    44 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以 Cl 计) mg/L 8 8 5
    45 有机磷农药(以 P 计) mg/L 0.5 0.5 0.5
    46 五氯酚 mg/L 5 5 5
    4.3.4.2 尾水去向
    目前峰尾污水处理厂尾水有两个去路:一部分通过两级加压提升至郭厝溪西渠上游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后,经生态调配池补水至郭厝溪;另一部分尾水通过深海排放管排入污水厂东部的湄洲湾。
    由于泉州市海洋功能区划有所调整,原《泉州市大比例尺海洋功能区划》(2003年)划定的峰尾排污区(峰尾污水厂东侧海域,区内各污水厂现状尾水排放区)在《泉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2018年)已取消,因此峰尾污水厂现有的厂区东部排海方式已不符合要求。
    泉州市国土空间规划中,市域污水系统的尾水排放规划提出设置5条深海排污通道排至海洋功能分区的特殊排污区,其中,泉港区污水处理达标后的尾水跨区转输至惠安,与惠安的尾水合并后由深海排放通道排入至东周半岛东部排污区,即湄洲湾外特殊利用区。泉港-惠安尾水深海排放通道的布局如下:
     
    图4-3 泉港-惠安尾水深海排放通道布局图
    泉港-惠安深海排放通道的管线长度长、工程规模大、投资成本高,同时跨区域工程所需协调的事项多,需要泉州市层面统筹协调海排放通道工程的建设,近期内难以建成投产。综合上述分析,结合本次规划的中水再生规划方案,峰尾污水厂的尾水去向方案如下:
    近期:在泉港-惠安深海排放通道建成之前,泉港区峰尾污水厂的尾水优先采进行中水回用,主要回用于城市杂用水、河道补水及工业用水,其中河道补水包括郭厝溪补水和坝头溪补水。规划要求加快河道补水工程建设,同时挖掘工业企业的中水回用潜力,确保近期尾水全回用。泉港-惠安深海排放通道建成投产后,超出中水回用量的尾水由深海排放通道排往东周半岛东部的湄洲湾外特殊利用区。
    远期:随着中水回用率的提高,尾水均采用中水回用,用于城市杂用水、河道补水及工业用水。
    4.3.4.3 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峰尾污水厂的尾水包括中水回用和深海排放两个去向。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根据泉港区中水回用途径,中水水质应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化灌溉水质》GB/T189200的要求。
    综合上述分析,峰尾污水厂尾水根据去向应满足相应的标准:对于采用深海排放的污水厂尾水,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对于采用中水回用部分的尾水,尾水水质应不低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绿化灌溉水质》GB/T189200的要求,同时由于工业中水用户水质要求的多样性,应根据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中水用水水质要求进一步确定。
    4.4 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4.4.1 纳污范围的确定原则 
    泉港区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纳污范围主要以下列原则确定: 
    (1)充分考虑泉港区各污水片区的衔接,确保污水治理工程的科学性。 
    (2)以相关规划为依据,从环境效益、规模效益、经济效益及可实施性等综合因素规划确定泉港区污水处理系统的规模及范围。 
    (3)结合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已实施的污水管道设施,尽量采用自流排水系统,减少设置中途提升泵站。 
    (4)考虑行政管理与技术合理性、建设可操作相结合。 
    4.4.2 污水收集系统的分区 
    本次规划中泉港区污水处理系统的划分,主要考虑地形地貌的自然分割、行政管理的适用性及工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几个方面,同时考虑了城市现状及规划建设发展所带来的管网收集经济合理性的因素,尽量使各片区污水收集量与污水处理厂的规模相适应,使泉港区各污水处理系统片区总体布局合理,使各系统近远期建设兼顾。
    规划污水分区图分为六个分区,分别为中心城区、高新园区、界山片区、涂岭片区、南埔片区及临港片区。
     
    图4-4 规划污水系统分区图
    4.4.2.1 中心城区
    本规划中中心城区主要包括区级综合服务生活圈、山腰综合服务生活圈、城区西生活圈、城区东生活圈、锦川生活圈、盐场北生活圈、后龙综合配套生活圈、五里海沙生活圈、峰尾综合配套生活圈。中心城区污水系统服务面积约为2822ha,规划人口30.17万人,规划污水量6.28万m3/d。
    4.4.2.2 高新园区
    本规划中高新园区主要包括普安产学研究生活圈、前黄综合配套生活圈及驿峰南配套生活圈,高新园区污水系统服务面积约为1321ha,规划人口6.97万人,规划污水量3.39万m3/d。
    4.4.2.3 界山片区
    本规划中界山片区主要为界山综合配套生活圈及天马小镇,界山片区污水系统服务面积约为614ha,规划人口7.29万人,规划污水量1.74万m3/d。
    4.4.2.4 涂岭片区
    本规划中涂岭片区主要包括北部涂岭综合配套生活圈及南部前欧生活圈,涂岭片区污水系统服务面积约为473ha,规划人口7.12万人,规划污水量1.04万m3/d。
    4.4.2.5 南埔片区
    本规划中南埔片区主要包括高铁生活圈及南埔镇区,南埔片区污水系统服务面积约为366ha,规划人口3.46万人,规划污水量0.83万m3/d。
    4.4.2.6 临港片区
    临港片区位于泉港区东北部,本次规划范围主要为益海嘉里企业群。污水系统服务面积约为198ha,规划为工业用地,规划污水量0.81万m3/d。
    益海嘉里企业群,现状污水主要为榨油车间和精炼车间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水水质均较为简单。益海污废水可有效提高峰尾污水厂进水COD浓度,减少碳源投加量,减轻污水厂的运行负担,提高污水生物处理系统运行效能。
    4.4.3 污水系统规划原则及方法
    4.4.3.1 规划原则
    (一)规划总体原则 
    (1)相互协调性原则:应符合总体规划以及各区域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城市道路、供水、供电、燃气、环保、防洪等专业规划以及工业企业的其它单项工程建设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同时节省工程投资。 
    (2)长远规划性原则:应近远结合,全面规划,分期实施;排水系统规划应体现前瞻性、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及可操作性,以近期建设为主,同时为远期发展留有适当余地。
    (3)经济效益性原则:应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系统布置方案,使得系统工程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同时充分利用已建的管道,并补充完善污水管道系统。 
    (4)实际可操作性原则:结合污水收集系统现状及城市近期开发建设计划,合理布置污水管线路由,确保近期开发建设片区的污水可纳入现状污水主干管,避免新增断头管问题,提高污水管网近期建设的可操作性。 
    (二)规划具体原则
    (1)污水管网系统按远期规划,主干管根据近、远期的发展,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重点区域、环境敏感地带的污水收集系统优先安排,确保工程效益。
    (2)设计方案应便于将来的运行管理,节约经常性费用,增加管网运行的可靠性。
    (3)污水管道的定线应充分利用地形,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污水干管一般沿道路敷设,不宜设在交通繁忙的快车道和狭窄的街道下,也不宜设在无道路的空地上。
    (4)根据自然地形、河道水系合理划分污水排水分区,污水管道应尽可能地避免穿越河道、交通咽喉区、地下建筑或其他障碍物,且应尽量减少与其他市政管线的交叉。如发生矛盾时宜按下列规定进行设计:压力管线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避让大管径管线。
    (5)污水管道水力计算时充分利用地形,尽量减少管道埋深,尽可能减少设置污水泵站。充分考虑近远期分步实施的灵活性,既要达到远期系统布置的合理性,又满足近期污水输送要求。
    4.4.3.2规划方法及参数
    1.污水量计算
    本次规划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分流制污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Qdr=Qd+Qm
    式中: Qdr —— 污水管段设计流量(L/s);
    Qd —— 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s);
    Qm —— 设计工业废水量(L/s);
    分流制排水区域采用单位面积的污水量模数,结合各管道系统划定的排水区域进行各管段的设计污水量计算。各排水区域单位面积的污水量为: 
    q=Q/A 
    式中: q —— 排水区域单位面积的污水量[m3/(d·hm2)];
    Q —— 排水区域总污水量(m3/d);
    A —— 排水区域总服务面积(hm2);
    污水管道设计流量为本段流量与转输流量之和,并乘以相应的总变系数KZ,则管道设计流量(Qs)为: 
    Qs=Q0 · KZ 
    式中: Q0 —— 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
           Qs —— 管道设计流量(L/s);
    KZ —— 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
    综合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Kz: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中的规定,选用如下:
    表4-9-1 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平均日流量
    (L/s) 5 15 40 70 100 200 500 ≥1000
    总变化系数 2.7 2.4 2.1 2.0 1.9 1.8 1.6 1.5
    注:当污水平均日流量为中间数值时,总变化系数可用内插法求得。
    2.水力计算
    (1)恒定流条件下排水管渠的流速:
    v=n-1×R2/3×I1/2
    其中:v —流速(m/s);R —水力半径(m);I —水力坡度;n —粗糙系数。
    钢筋混凝土管的粗糙系数取0.013~0.014,HDPE管、PE管、PVC管、玻璃钢管的粗糙系数取0.009~0.010,水泥砂浆内衬球墨铸铁管的粗糙系数取0.011~0.012。
    (2)污水管道的流量按以下公式计算:
    Q=A×v
    其中:Q —设计流量(m3/s)v —流速(m/s);A —过水断面面积(m2)
    3.污水管道设计参数
    (1)最大设计流速为5m/s,设计充满度下的最小流速为0.6m/s。
    (2)重力流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计算,结合地势情况和规范要求,设计计算取合理范围内偏小的坡度,详见下表。
    表4-9-2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表
    管径
    (mm) 管段坡度
    (‰) 最大充满度
    (h/D) 排水能力
    (L/s)
    d300 3 0.55 36.6
    d400 1.5 0.65 88.1
    d500 1.2 0.7 158.2
    d600 1 0.7 234.8
    d700 1 0.7 354.2
    d800 1.2 0.7 356
    d900 1.1 0.7 467
    d1000 1 0.75 642
    d1100 1 0.75 828
    d1200 1 0.75 1044
    d1300 1 0.75 1292
    d1400 1 0.75 1575
    d1500 1 0.75 1893
    (3)覆土:一般情况下,除满足荷载要求外,为方便街坊污水接入,道路下污水管起点覆土控制在1.8~2.0m左右。
    (4)管道在检查井中的连接方式:一般采用管顶平接,条件受限时也可采取水面平接,在任何情况下检查井内出水管管底标高不得高于进水管管底标高。
    4.4.4污水主干管系统方案
    根据本次污水厂规划方案,保留峰尾污水处理厂(5万m3/d)以及新建山腰污水处理厂(10万m3/d)。污水主干管网系统方案综合现状管网布局、规划路网、竖向及用地布局等因素确定。污水主干系统横向干管由北至南主要沿着滨海北路、通港路、驿峰路、新民街、中兴街、锦绣街-埭沙路布置,以及泉港区南部截污管。竖向干管由西至东主要沿着G324国道、坝头溪、南山路、学府路、祥云路以及滨海东路敷设。
    本规划通过水力计算,对其排水能力进行校核,结果表明现状污水主干管排水能力基本满足远期污水排放要求。同时,本规划对现状的其他污水管也进行了校核,尽可能的利用现状污水管道。
    4.4.4.1 中心城区
    本规划中心城区主要包含山腰街道、峰尾综合配套生活圈以及后龙综合配套生活圈。
    本规划中山腰片区即为泉港南部片区,目前已经建设完成了泉港区南部截污系统,其中设置了两座污水提升泵站,即为埭港污水泵站和奎壁污水泵站。
    奎壁污水泵站,位于山腰奎壁村。近期规划规模为2.5万m3/d,通过现状DN800压力管将污水输送至峰尾污水处理厂。远期规划规模为2.5万m3/d,主要将祥云路、学府路等片区污水提升后汇入东西二路污水DN1000~DN1200主管。远期山腰污水厂建成后,奎壁泵站的出水压力管改为排入山腰污水处理厂,原峰尾方向的压力管保留作为事故调度管。
    埭港污水泵站,位于埭港村。近期规划规模为2.5万m3/d,污水提升后通过现状东西二路污水DN1000~DN1200主管输送至奎壁污水提升泵站。远期规划规模为5.0万m3/d,主要承接奎壁泵站及东西二路主管的污水以及山腰西部地区的污水提升,将上述区域污水提升后排入新建的山腰污水处理厂。
    峰尾综合配套生活圈紧靠污水处理厂,该区域污水共建设两座泵站,即为诚峰污水泵站和联岩污水泵站。
    诚峰泵站现状规模0.5万m3/d,近期维持现状规模,远期规模4.0万m3/d,主要服务于峰尾镇北部地区以及转输来自界山、南埔以及后龙等地的污水。污水加压后通过DN800压力管与现状奎壁泵站DN800压力出水管合并直接送至峰尾污水处理厂。
    联岩泵站服务于峰尾镇,与峰尾镇区排洪沟截污泵站合建,现状规模0.3万m3/d,近期维持现状规模,远期规模1.2万m3/d。污水加压后通过DN400压力管道与现状奎壁泵站DN800压力出水管合并后送至峰尾污水处理厂。
    后龙综合配套生活圈位于祥云路及滨海东路之间,现状该区域污水主要通过祥云路及滨海东路的污水干管排至峰尾污水处理厂。
    本次规划对中心城区做如下规划布局:
    1.远期新建山腰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10万m3/d,位于菜堂村,用地13ha)。
    2.随着山腰污水处理厂新建,东西二路污水主干管及奎壁、埭港污水提升泵站路径改造。输水方向由奎壁污水提升泵站至埭港污水提升泵站后汇入山腰污水处理厂,其中奎壁污水提升泵站规模维持现状,埭港污水提升泵站远期扩容至5万m3/d。
    3.锦川及山腰片区通过南北六路新建DN500~DN800的污水干管排至埭港污水提升泵站。
    4.盐田片区主要通过南北六路新建DN400~DN600的污水干管排至埭港污水提升泵站。
    5.城市中心区、中心工业区、行政中心区现状管网较为完整,本次规划完善片区内管网,接至现状污水系统。
    6.郭厝及后龙片区通过片区内新增管道接至滨海东路及祥云路现状管网。
    7.岩山及峰尾片区通过新西路经一路等新增DN400~DN600污水干管接至联岩污水提升泵站,并对滨海南路污水干管进行扩容。
    8.新建诚峰2#污水提升泵站(远期规模:5000m3/d),将峰尾东侧片区内污水提升排至峰尾污水处理厂。
    9.南部截污管盐田段早期于山腰盐场软基上进行建设,目前已投用近15年,安全隐患较大,且局部存在不同程度漏损。本次规划近期沿道路新建DN1200管道后废弃现有盐田内管道。
     
    图4-5 中心城区污水主干规划图
    4.4.4.2 高新园区
    高新园区由于地势较为平坦,还要承接上游涂岭镇南部污水,中途需要设置提升泵站。现状已在大学城片区设置了一座学院泵站(规模800m3/d),以及在驿峰路上已经设置了2座提升泵站,即前烧、海滨污水提升泵站。
    前烧污水提升泵站,现状规模为0.5万m3/d,远期规模为1.0万m3/d。主要功能为提升驿峰西路西段附近内的污水,以及承接涂岭南部的污水,后用压力管道排入驿峰西路管网。
    海滨污水泵站,现状规模为1.5万m3/d,远期随着山腰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后废除,驿峰路两侧污水通过新建管网重力流至山腰污水处理厂。
    本次规划新增邱后污水泵站,远期规模为1.5万m3/d。将路口污水泵站出水管改线接至高新区物流基地片区管网,最终输送至邱后污水泵站。邱后污水泵站出水管接至普安工业园片区管网,最终输送至驿峰西路DN1200污水主管。
    本次规划完善普安工业园片区、前烧大学城片区以及前黄镇区的污水管网。新增三朱污水提升泵站(规模1500m3/d)、香芹污水提升泵站(规模1000m3/d)以及远期废除学院泵站(规模800m3/d)。
     
    图4-6 高新园区污水主干规划图
    4.4.4.3 界山片区
    界山片区现状污水通过鹅头、东张泵站沿滨海北路输送至石化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东张污水泵站,现状规模为0.30万m3/d,主要服务于界山镇北部地区,出水汇入鹅头泵站,远期规模规划为1.0万m3/d。鹅头污水泵站,现状规模为0.49万m3/d,将界山片区范围内的污水提升输送至石化园区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规划为2.0万m3/d,下游拟调整为排往峰尾污水处理厂。
    本次规划于龙马溪沿线新建DN500污水截污管,将界山镇污水收集排至东张污水泵站。
    由于当前界山片区污水输送至石化园区污水处理厂,石化园区污水处理厂趋于饱和状态。北部城区为生活污水,进水水质波动大,存在影响工业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运行的隐患;同时园区目前招商引资效果良好,水量激增,存在暂停接收北部生活污水的可能。因此本次规划将鹅头泵站压力输水管延伸至天竺泵站,汇同南埔东片区的污水提升后沿着西海路进入滨海东路DN1200污水管道然后再进入峰尾污水处理厂。
    图4-7 界山区污水主干规划图
    4.4.4.4 涂岭片区
    涂岭南片区已沿324国道敷设DN500污水干管,收集的污水经前欧(现状规模0.5万m3/d)、路口(现状规模0.5万m3/d)两个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进入普安片区驿峰路现状污水管网。前欧提升泵站规划规模为1.2万m3/d,路口提升泵站规划规模为1.5万m3/d。
    根据实际地形特点和道路竖向规划,将涂岭镇污水以泗洲水库溢洪道为分水岭划分为两部分,北片区通过324国道新建DN400~DN500收集后,排入坝头溪污水管网系统中。
    南片区完善内部管网,通过现有前欧、路口污水提升泵站提升后进入普安污水管网系统中。远期随着涂岭镇污水量的加大,将该片区污水改线接入新建的邱后污水提升泵站系统。
     
    图4-8 涂岭片区污水主干规划图
    4.4.4.5 南埔片区
    南埔片区污水收集以通港路为主干管,沿线已敷设DN400污水干管。以大地加油站附近为高点分为东西两部分,目前是市政管网中主要的断头管网。
    本次规划南埔西片区(既高铁片区)的污水将直接进入坝头溪DN800截污管道。南埔东片区污水通过重力流进入天竺污水提升泵站(近期规模1.0万m3/d,远期规模2.5万m3/d),汇同界山污水提升后沿着西海路进入滨海东路DN1200污水管道然后再进入峰尾污水处理厂。西海路(通港路-祥云北路段)及天竺污水泵站已纳入七镇连通工程,拟近期建设实施。
    因通港路长期为断头管网,缺少维护,因此本次规划近期对通港路沿线管道进行修复改造,对南埔东片区主管扩大至DN500~DN600。
     
    图4-9 南埔片区污水主干规划图
    4.4.4.6 临港片区
    目前益海嘉里、福海粮油废水直排湄洲湾,考虑到南埔片区海域为临时排污区,远期海域功能类型势必调整,企业污废水排放需统筹考虑。
    本次规划新建柯厝污水提升泵站(近期规模0.2万m3/d,远期规模0.8万m3/d),压力管汇流至祥云路-西海路交叉后采用DN600重力污水管沿割山村村道敷设,排至滨海干道污水系统。益海嘉里厂区自行增设提升泵站,将污水输送至柯厝污水提升泵站。
     
    图4-10 临港片区污水主干规划图
    4.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筹规划
    4.5.1统筹规划概述
    本次污水专项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52.7平方公里,但当前城镇居民点建设面积仅23.43平方公里,大部分规划建设用地当前为村庄建设用地或农田。泉港区当前村庄居民点约45.96平方公里,占当前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66.20%,且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较零散,城乡空间连片性较强,城乡边界、镇村边界模糊,导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现象。
    为响应上级部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要求,切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泉港已编制了《泉港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由于泉港现状城乡空间的交织特征,部分农村与城市建成区连片性较强,随着城市开发建设的推进,建成区周边村庄用地也将逐渐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因此,泉港区城区的污水规划与农村污水治理紧密相关。
    为了协调泉港区城乡污水治理,满足近远期污水治理要求,本次规划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行统筹,结合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布局和建设计划,统筹和协调农村污水治理方案及近远期建设安排。
    4.5.2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
    4.5.2.1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路线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选择采取适合本地区的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降低末端治理成本。总体上需根据村庄地理区位、生态环境敏感程度、污水产排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科学确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福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技术路线有三条:
    1.技术路线一(纳管/厂处理)
    具备条件的城镇,可将周边村庄居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由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具有单位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易于集中管理等优点。适用于距离市政管网近,具有施工条件且附近污水处理厂具有接纳能力的村庄。
    2.技术路线二(集中处理)
    人口聚集、无法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单个村庄或相邻村庄,可采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方式。通过联合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实现区域统筹、共建共享。适用于居住相对密集、管网施工难度不大的村庄。
    3.技术路线三(三格化粪池处理)
    位置偏远、居住分散或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可采取生活污水分散处理方式。鼓励人口较少、污水产生量较少的地区,以卫生厕所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在杜绝化粪池出水直接排放的基础上,就地就近实现资源化利用。
    4.5.2.2 技术路线的选择
    根据《福建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2020-2030年)中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路线选择指导意见要求如下:
    1.对环境敏感区内(即水质需要提升的主要流域和小流域控制单元、存在农村黑臭水体区域以及海湾沿线)的村庄,常住人口在250人以上、污水产生量在20 m3/d以上的村民聚居点应通过技术路线一或二开展集中收集处理。
    2.其他非环境敏感区内村庄,常住人口在1000人以上、污水产生量在80m3/d以上的村民聚居点应开展集中收集处理。
    3.对人口集聚程度较低的村庄,若位于水源保护区内、存在农村黑臭水体或属于旅游重点村庄的,应在三格化粪池处理粪污的基础上,采用净化槽等分散式处理方式开展进一步处理。
    4.5.3农村污水治理统筹
    4.5.3.1农污治理规划及建设计划
    1.《泉港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
    《泉港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根据各村庄地理区位、生态环境敏感程度、污水产排现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判定标准等因素对泉港区各村庄处理技术路线做了较全面的分析判断,主要规划任务包括:当前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22座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考虑取消并将污水纳入市政管网,1座处理站取消合并,10座实施提升改造,2座扩容改造;新建38座小型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结合七镇连通PPP工程实施村庄纳管建设,新建26座污水提升泵站;11个局部地势低洼的自然村采用三格式化粪池进行管控。
    2.《泉港区2023-2025年度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工程建设周期为2023-2025年,到2025年,工程范围内村庄通过“纳厂、集中、分散”实现处理的总户数占常住户数的比例不低于90%,设施稳定运行达90%以上,并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
    项目范围内67个行政村,合计常住户数68852户,常住人口231728人。其中,治理类村庄66个,包括主要采用技术路线一(纳管)的村庄60个,主要采用技术路线二(集中处理)的村庄6个。管控类村庄1个,主要采用技术路线三(管控)的村庄1个。治理类村庄中合计新建污水提升泵站68座,合计提升规模7115 m3/d,污水主管网HDPE 缠绕增强管420.30km,PE 压力管道30.45km,UPVC接户管890.32km。
    4.5.3.2 规划统筹
    本次污水专项规划对《泉港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进行统筹,结合城镇污水管网布局对各农村污水技术路线进行复核,总体上采纳其村庄污水治理技术路线的选择。本次规划建议:
    1.结合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加快推进技术线路一村庄的纳管建设;
    2.对于采用技术路线二、三的村庄,随着城市道路及市政污水收集管网的拓张,具备纳管条件的村庄则适时调整为技术一,降低农村污水设施运维管理难度。
    3.对接《泉港区2023-2025年度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3-2025农村污水治理进度安排结合泉港区实际情况,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上遵循“立足现状,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
    具体详见近期建设规划(6.2.2.3节)。
    4.6 污泥处置规划
    4.6.1 污泥处置的必要性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是污水厂将城市地区的污水收集处理、出水达标排放后剩余的残留物。这类污泥一般泛指含水率为 80%左右的脱水污泥,主要由低级的有机物如氨基酸、腐植酸、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多环芳烃、杂环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挥发性异臭物、有机氟化物等组成。此外,还含有无机砂和汞、镉、铅等重金属物质。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产生大量的污泥,一般具有容量大、不稳定、易腐败、有恶臭等特征,如不加以妥善处理和处置,将导致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制造出新的更为严重的污泥污染,被污泥污染的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并难以修复。例如,污泥不当堆放将造成堆放区及排放区周围环境严重的二次污染,重金属超标污泥任意施于农业,将导致农作物污染,土壤受到不可逆转的中毒受害。
    城市污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既会造成污染,又可进行综合利用。污泥中所含的有机物是有效的生物能源,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腐殖质可以改良土壤,避免板结,而污泥中丰富的氮﹑磷﹑钾等则是植物和农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物。干燥的污泥可产生16.65~20.93MJ/t的热能,是一种低热值的燃料。 
    因此,污泥的处理处置与污泥资源化的相结合,必将成为城市污泥的最终出路。一个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不当就不能够充分发挥它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作用,也就明显地削弱了污水处理厂的净化功能。可见,对于污泥处置的规划是必要的,也是大势所趋。
    4.6.2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
    污泥处理处置的目标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稳定化和无害化;鼓励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坚持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实现污泥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达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达到95%以上,基本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处理体系。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在污泥处理处置方面要求:到2025年,城市和县城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到2035年,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福建省“十四五”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要求,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99%。
    综合泉港区污泥处理处置现状情况及上位相关规划要求,提出规划区污泥处置规划目标为:近期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9%以上,远期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4.6.3 污泥处置方法
    污泥处理处置是指将污泥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降解有机物、杀灭细菌,使污泥稳定化,一般包括前处理、中间处理和最终处置三个阶段。前处理一般有浓缩、消化、脱水等工艺;中间处理一般有堆肥、干化、碱性稳定和焚烧等工艺;污泥最终处置方式主要有土地利用、卫生填埋、污泥投海及建材利用等。前处理一般在污水处理厂内已经完成,本次规划主要对最终处置进行规划。
    污泥的最终处置与利用,与污泥处理工艺流程的选择有着密切关系,故而要统盘考虑。国内外对污泥处置采用较多的方法是主要焚烧、卫生填埋、堆肥、干化利用和投海等。以下对常见的方法进行介绍:
     
    图4-11 污泥最终处置与利用图
    1.焚烧 
    污泥焚烧可以分为两种:完全焚烧;湿式燃烧(即不完全燃烧)。在下列情况可以考虑采用污泥焚烧工艺: 
    (1)当污泥不符合卫生条件,有毒物质含量大,不能作为农副利用; 
    (2)卫生要求高,用地紧张的大、中城市; 
    (3)污泥自身的燃烧热值高,可以自燃并利用燃烧热量发电; 
    (4)与城市垃圾混合焚烧并利用燃烧热量发电的。
    对污泥进行焚烧处置,可以做到污泥的无机化和无害化。污泥焚烧处置需要配套前处理和后续处理设施。重要的配套处理工艺包括三方面:对于焚烧前的污泥进行干化处理,以便使污泥能够自燃,从而减少辅助燃料的消耗量,降低运行成本;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以便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保护大气;对废热进行回收利用等。
    焚烧处置优点是对污泥处置迅速,减容量大(70%~90%),无害化程度高,占地面积小。焚烧处置缺点是工艺复杂,一次性投资大;设备数量多,操作管理复杂,能耗高,运行管理费亦高;潜在的大气污染及二恶英危险。
    2.堆肥 
    污泥堆肥是农业利用的有效途径,可以单独堆肥,也可以和城市垃圾混合堆肥。污泥与城市生活垃圾混合高温堆肥,污泥腐熟程度高,病原体和寄生虫卵去除较彻底。堆肥可以使富含氮、磷等元素的污泥用作肥料或者土壤改良剂。生污泥、消化污泥或经过化学稳定处理的污泥都可以进行堆肥处理。常用的污泥堆肥方法有三种:好氧静态堆肥、好氧动态堆肥、料仓堆肥。 
    在堆肥过程中,微生物活动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热量。虽然堆肥的温度可以超过70℃,但是常用的堆肥温度为50~60℃,经过3~10d,堆肥温度逐渐下降。在堆肥过程中除需要供氧外,还需要除去废气、水蒸气和热量。通气量可以控制堆肥温度和干化速率。 
    堆肥过程可以除去水分,且污泥的含固率可以由40%提高到 55%。堆肥最大的缺点是生产周期较长,必须严格控制污泥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堆肥产品受市场影响较大。 
    3.卫生填埋 
    污泥卫生填埋是把脱水污泥运到卫生填埋场与城市垃圾一起,按卫生填埋操作进行处置的工艺。常见的有厌氧和兼氧卫生填埋两种。 
    卫生填埋法处置具有处理量大、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对污泥的适应能力强等优点。但亦有占地大,渗滤液及臭气污染较重等缺点。 
    卫生填埋法适宜填埋场地容易选取、运距较近、有覆盖土的地方。迄今为止,卫生填埋法是国内外处理城市处理厂脱水污泥最常用的方法。 
    4.干化利用 
    采用热干化工艺的产品是含水率小于10%、粒径为1~4mm的固体颗粒,污泥颗粒可直接用于农业、园林、燃料或进行填埋处置。但热干化工艺设备投资较大,设备需要引进,适合于经济发达地区较大规模污泥处置项目。
    4.6.4 污泥处置与综合利用规划
    (1)污泥量预测
    国内二级污水处理厂的产泥率经验值为4.5~7.5吨污泥/万m3污水,城市污水中有机物等物质的含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将有所增长产泥率也会相应提高。
    峰尾污水处理厂产泥率2018年至2022年产泥率如下表所示:
    表4-10 峰尾污水处理厂产泥率[吨污泥/万m3污水]
    年度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产泥率(含水率80%) 3.74 4.60 5.72 6.07 5.53
    本次结合经验取值,确定泉港区污泥量产率指标位:每万吨污水产7.5吨污泥(含水率80%)。
    根据泉港区远期污水处理规模预测为15.0万m3/d,则远期污泥量约113吨/d,年产污泥量约4.11万吨。泉港区污水管道总长约150公里,按每年平均清淤一次,工作日260天,则每天清淤0.58公里。每公里污水管清淤污泥量按0.1吨估算。
    (2)污泥处置方案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在污泥处置方面提出:“东部地区城市、中西部地区大中型城市以及其他地区有条件的城市,加快压减污泥填埋规模,积极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鼓励采用热水解、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干化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实现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处置前提下,稳步推进资源化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可用于土地改良、荒地造林、苗木抚育、园林绿化和农业利用。”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和生态环境部2022年印发的《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发改环资〔2022〕1453号)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设施完备、运行安全、绿色低碳、监管有效的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体系。县城和建制镇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在优化处理结构方面从“规范污泥处理方式、积极推广污泥土地利用、合理压减污泥填埋规模、有序推进污泥焚烧处理、推广能量和物质回收利用”五个方面提出相关实施要求。
    目前,泉港区现有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建成污水处理规模为5万m3/d,现状日均污水处理规模为2.1万m3/d,污泥出厂量约为0.5万m3/年,厂区污泥通过添加聚丙烯酰胺(PAM)进行脱水至含水率80%,出厂污泥主要运往泉州市洋屿土壤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土地利用。该污水处理厂无预留用地。
    《泉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专项规划》提出泉港区的污泥可继续送至惠安县污泥土地利用设施处置,该设施占地3.8公顷,近期设计规模133吨/d,远期最大设计规模1000吨/d,具备进一步扩建的能力,扩建完成后可同时满足惠安县及泉港区的污泥处置需求。
    规划范围污水以生活污水为主,泉港区石化园区和福炼化工区有自建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这部分污水不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范围之内。泉港区现有污泥处置采用综合处置制成农用肥料,符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的发展导向要求。因此,本次规划污泥处置维持现有处置方案,即由污泥资源化企业无害化处理制成农肥后应用于农业、林业。
    管渠污泥通过污泥中转站进行脱水处理,管渠污泥处理站应进行泥砂分离处理;管渠污泥填埋处置应符合填埋场接收要求。管渠污泥处置运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检测、记录、存档和报告制度。排水管理单位应对处置过程进行跟踪和监督。
    4.7 管材的选择
    1.排水管道要求
    在排水工程中,管道工程投资在工程总投资中占有很大比例,而管道工程总投资中,管材费用比重大。排水管道属于地下永久性隐蔽工程设施,要求具有很高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合理选择管材非常重要。排水管道要求主要如下:
    ①排水管道的材料必须满足一定要求,才能保证正常的排水功能。
    ②排水管道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的荷载和内部的水压。
    ③排水管道必须具有抵抗污水中杂质的冲刷和磨损的作用。也应有抗腐蚀的性能,特别对有某些腐蚀性的工业废水。
    ④排水管道必须不透水,以防止污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而污染地下水或腐蚀其它管线和建筑物基础。
    ⑤排水管道的内壁应整齐光滑,使水流阻力尽量减小。
    ⑥排水管道应尽量就地取材,并考虑到预制管件及快速施工的能减少运输和施工费用。
    2.主要管材概况
    常用的重力流管道可在钢筋混凝土管、HDPE缠绕增强管、球墨铸铁管、玻璃钢夹砂管中进行对比选择。
    ①钢筋混凝土管
    钢筋混凝土管制作简单、造价低,在排水管道中应用极广。钢筋混凝土管口径一般在500mm以上,长度1~3m,多用于埋深大或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其接口形式有承插式、企口式和平口式。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便于就地取材,制造方便,但具有耐酸碱和抗渗性差、管节短、接口多、施工和搬运不便等缺点。地震强度大于8度的地区以及饱和松砂、淤泥和淤泥土质、冲填土、杂填土等地区不宜采用;此外,大口经管道的自重较大,运输、转搬都不便。
    ②球墨铸铁管
    球墨铸铁管早年多用于供水管,近年来在排水行业推广较快。球墨铸铁管适用于开挖直埋,非开挖拖拉管、顶管、明装管,适用于有压和无压(重力流),环刚度高,能够适应复杂的土壤条件和外载荷条件。管道运行中,不易因环境改变而造成管道的损坏,据国外案例和资料显示:使用寿命可达70-100年。接口可横向伸缩和纵向偏转,对地震,地基沉陷和外界负荷的变化,均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具备完善的管道检修管件,便捷的抢修方案和设备,可以满足施工和运行中的突发事件需求。
    与其他排水管材相比,球墨铸铁管在管材结构强度、接口防渗、管道防腐、水力性能、施工方式有着综合优势,但管材价格贵较高。
    ③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
    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是以高密度聚乙烯为原料,挤出机把原料熔融后挤出成组成结构壁一部分的型材,把此型材缠绕在一个柱形胎具上通过型材间的熔接形成结构壁管。根据管壁结构不同,可分为缠绕增强管(钢骨架、结构壁)、双壁波纹管和中空壁管几种类型。
    高密度聚乙烯塑料管(HDPE管)表面光滑、不易结垢、水头损失小、耐腐蚀、重量轻、加工连接方便,采用橡胶圈承插柔性接口,对管道基础的要求低。在国外使用广泛,近年来HDPE管在我国推广应用十分迅速,目前在许多大型市政排水工程中已得到应用。
    ④玻璃钢夹砂管
    玻璃钢夹砂管主要以玻璃纤维纱作为增强材料和树脂作为基体制成,按其成型方法,通常有玻璃纤维粗纱缠绕成型、夹砂连续玻璃纤维粗纱增强树脂缠绕成型、夹砂定长玻璃纤维粗纱增强树脂缠绕成型(RPMP)、玻璃布卷制成型和玻璃纤维短切粗纱增强树脂——砂浆离心浇铸成型等几种。其中,最先进、有代表性的是夹砂定长玻璃纤维粗纱增强树脂缠绕成型工艺(RPMP),国外已广泛使用于给排水及一些工业输送管道。玻璃钢夹砂管管重量轻、运输方便、内壁光滑、耐腐蚀性好、使用寿命50年以上,在国外已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管材。
    表4-11 常用管材性能及经济比较表
    性能管材 钢筋混凝土 HDPE缠绕增强管 球墨铸铁管 玻璃钢夹砂管
    使用寿命 较长
    抗渗性能 较弱
    防腐能力
    施工难易 较难 很方便 方便 方便
    后期接入改造便利性 较难 很方便 方便 方便
    施工方法 大开挖 大开挖 大开挖 大开挖
    接口形式 承插式橡胶圈止水 承插式橡胶圈止水 承插式橡胶圈,自锚链接 套管橡胶圈止水
    粗糙度(n值)水头损失 0.013-0.014
    水头损失较大 0.010
    水头损失较小 0.013
    水头损失较大 0.010
    水头损失较小
    重量
    管材运输 重量较大
    运输较麻烦 重量较小
    运输很方便 重量适中
    运输较方便 重量较小
    运输方便
    管道综合单价
    (d1000为例,单位:万/km) 最便宜
    (75) 较贵
    (150) 最贵
    (170) 较贵
    (140)
    对基础要求 较高 较低 较低 较低
    3.管材的确定
    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管道每节长度只有2米,管道的接口多,在有地下水情况下,施工难度很大,即使没有地下水干扰,要达到施工的质量标准,也不容易。从福建省地区多年的使用效果看,混凝土管的渗漏率非常高,大都是由于管道不均匀沉降引起接口开裂、松动造成的,此外早期建设混凝土污水管道结垢、堵塞现象也很严重,目前已污水管道建设已不采用钢筋混凝土管道。
    玻璃钢管、HDPE管、污水用球墨铸铁管每节长度为6米,采用柔性接口,强度高,抗不均匀沉降能力强,且接口连结方便,可靠,施工方便,抗渗漏效果好。由于内壁光滑,不易结垢,可减少清通的工程量,因此从施工难度和使用效果方面比较,玻璃钢管、HDPE管、球墨铸铁管均优于混凝土管。球墨铸铁管价格较HDPE管、玻璃钢管高。此外,玻璃钢管在泉港排水工程中的应用较少。
    本次工程主要位于市政道路,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当地的建设经验,本次规划宜采用一些技术成熟、施工方便、后期接入改造方便、运输方便、抗渗漏性能优异、高质量的管材。综上所述,本次规划污水管材确定如下:埋深≥4.0m的污水管段或D≥500的污水主干管建议采用污水用球墨铸铁管;埋深<4.0m的污水管段或D≤400的污水管采用HDPE缠绕增强管B型管。
    4.8 污水管道的管理与维护
    4.8.1机构与制度保证
    污水管道作为城区排水设施的一部分,应纳入城区排水设施的统一管理工作当中。为了加强和规范城区排水管理和建设,确保城区排水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城区排水设施的功能,应有专门的机构与制度予以保证。本规划对在现场及资料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镇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时参考。
    (1)明确城区排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并可由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市政排水专业机构(如市政工程管理处等)行使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具体职责。
    (2)制定《城市排水管理条例》,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责任范围,制定违章惩罚措施。
    (3)城区排水主管部门应当参与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中的城区排水工程建设方案的审定,提出技术要求和指导意见。
    (4)开发建设单位应按城区排水主管部门审批的方案进行配套建设,并应当向城区排水主管部门提供开发项目的排水设施建设的有关资料,接受指导和监督。
    (5)城区排水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按照已经审批的镇区排水专项规划,由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图施工,未经设计单位事前同意不得擅自变更,特别是管道标高不得随意变动。
    (6)在城区道路建设中做好市政污水管道的同步建设;在新区建设和小区开发中做好内部雨、污水管道分流工作。
    (7)阳台洗衣废水应接入污水管道,不得排入雨水管道。建筑物的污水能排入城区污水管网系统的,可不设化粪池。
    (8)城区排水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城区排水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办理《城市排水设施使用许可证》后,方可交付使用,并将城区排水设施和有关资料及时移交主管部门管理和维护。对排水系统较复杂的工程,验收时应用两种不同颜色水检查雨污系统是否有接错。
    (9)因生产、生活需要,向城区排水设施接管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排水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向城区排水设施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按有关规定审查合格后,给予办理《排水接管许可证》,实行排水登记制度。方可实施接管排入。城区排水设施至项目红线外1米的接管工程由建设单位委托排水专业机构进行施工。
    (10)对城区污水管道服务覆盖范围内雨、污水分流区域的用户,应当限期将雨、污水分流后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对任意乱排乱接者应当予以从重处罚并限期整改,禁止将雨水管道接入污水管道系统。合流制区域的排水沟道应通过拦污沉泥截流井的处理及闸槽井的调节,方可接入污水管道系统。
    (11)施工单位编制的管线竣工图应符合工程事实,管道标高与走向应准确,不得粗制滥造,并由监理机构监督完成,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应对此终身负责制,违反者除经济处罚外还应清出建设工程市场。建设单位应当建立完整的排水设施建设项目竣工档案,并且在竣工验收后六个月内送交城区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归档,并由档案管理机构录入到城区地下管线综合图中。
    (12)对错接、堵塞、埋压和破坏排水设施的单位和个人,除对其处以罚款外,还必须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修复者加倍处罚。
    (13)城区排水主管部门和市政排水专业机构应加强城区排水设施的管理,进行日常的巡查、清通、维护和紧急状况下的抢修,以保证雨、污水排放畅通,确保设施安全。还应在污水管网合适的位置设置水量水质监测点,全方位监控污水管网的运行。
    (14)城区排水设施实行有偿使用,凡直接或间接向市政排水设施排水的单位和个人,应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费率交纳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
    (15)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和进行资本运作,通过政府财政稳定投入、利用信贷积极投入、用好政策保证投入、经营城市扩大投入等多种方式,有效保证和推动污水工程的建设。
    4.8.2污水管网的养护
    1.污水管网日常巡视检查
    日常工作应加强市政污水管网的巡视检查,成立巡查小组,对巡查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管道检查的基本技术能力,熟知必要的专业知识。日常巡视发现问题应时与有关部门联系、汇报并及时处理。巡视重点如下:
    (1)检查井坍塌及井盖丢失
    检查井坍塌及井盖丢失不仅易造成排水不畅,更容易影响交通和行人安全,所以应做为日常巡视的重点,发现问题及时更换和维修。
    (2)防止污水接入雨水口
    施工废水的排放是巡视重点。由于施工废水往往含有泥土、砂石、水泥浆等易凝集、沉降的物质,淤积后清疏困难,将造成管道逐步堵塞,影响整条管线。临街商业店铺排水情况也是巡视重点之一。道路沿线的房屋改建成商业店铺时,特别是餐饮业或小店铺时,为了减少对住户的影响,通常会将其废水单独排放。雨水口由于其分布广、接近建筑,往往成为零星排水的接入点。为防止雨水口的堵塞,应加强管理,禁止油脂含量高、杂物多的污水接入雨水口。
    (3)污水管道渗漏检测
    污水管道的渗漏检测是一项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容易受到忽视。如果管道渗漏严重,将大大降低污水管网的收集效率。为了新建污水管道的施工质量和运行管道的完好状态,应进行新建管道的防渗漏检测和运行管道的日常检测。
    污水管道渗漏的主要检测方法主要是直接观察法,就是从地面上观察管道的漏水迹象,如地面或沟内有污水渗出,检查井中有水流出,局部地面下沉,局部地面积雪融化,某处花、草、木特别茂盛,晴天地面潮湿较重等情况,可以直接确定漏水的地点。渗漏检测也可以采用低压空气检测方法。将低压空气通入一段污水管道,记录管道中空气压力降低的速率,检测管道的渗漏情况。如果空气压力下降速率超过规定的标准,则表示管道施工质量不合格,需要进行修复。
    2.污水管网养护
    污水管道的通病为管道堵塞、变形、沉陷、断裂、脱节等。以下分别针对主要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养护方案。
    (1)管道堵塞
    造成管道堵塞的原因有:坡度偏小、流速偏低以及增设交叉井等原因造成的管道堵塞;管道施工时不按标准施工,管道承接不严或清理不净;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进入下水道,卡死管道而造成堵塞;管道使用年限较长,树木须根伸入管道缠绕管道壁造成淤堵,或菌类植物在管道中大量繁殖,久之形成了堵塞。
    针对这些原因主要采取以下清理和养护的方法:
    水力清通,水力清通方法使用水力冲洗车或高压射水车对管道进行冲洗,将上游管道中的污泥排入下游检查井,然后用吸泥车抽吸运走。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功效较高,各种人员操作条件较好,目前已得到广泛采用。
    机械清理,当管道淤堵严重时,淤泥以粘结密实,水力清通的效果不好时,需要采用机械清通方法。
    采用气动式通沟机与钻杆通沟机清通管道。气动式通沟机借压缩空气把清泥器从一个检查井送到另一个检查井,然后用绞车通过该机尾部的钢丝绳向后拉,清泥器的翼片即行张开,把管内淤泥刮到检查井底部。钻杆通沟机是通过汽油机或汽车引擎带动一机头旋转,把带有钻头的钻杆通过机头中心由检查井通入管道内,机头带动钻杆转动,使钻头向前钻进,同时将管内的淤泥物清扫到另一个检查井内。
    (2)管道变形、沉陷
    管道变形、沉陷主要原因是管道施工基础受到扰动或回填密实度不够,造成局部变形或沉陷,这样会破坏坡度,因此一经发现必须积极采用措施,对变形管线的基础可采用全面灌浆加固管基或对局部严重变形的部位进行开挖,然后加固。
    (3)管道脱节、断裂
    管道脱节、断裂,轻则会导致污水大量渗漏,污染环境,严重时则会隔断污水的排放路径,使上游污水外溢,因此管道脱节处理应及时。管道脱节断裂的修复可采用:
    ①内衬法修补,即用HDPE内衬与脱节或断裂的管道中进行加热内衬,此种方法会减小管径,因此采用前必须对流量进行复核;
    ②采用加检查井的方法,即在断裂处或脱节处增加一个检查井;
    ③对于污水量较大、无法断水或破坏管段在建筑物内时,可采用修建跨越井段的办法,待跨越井段竣工后放水,再将原井段堵死、废弃。该方法往往涉及管位的变动,事先要对附近管线进行详细调查,提出施工方案。
    4.8.3 排水管道修复 
    本次规划要求近期对现状建成区市政污水管道进行排查,并对管道病害进行修复。管道修复可分为开挖修复和非开挖修复两大类,开挖修复是传统的管道修复方式,非开挖修复由于无需破路开挖、施工快、工艺选择多样的优势,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应用于排水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主要有:局部树脂固化修复、现场固化内衬修复技术、螺旋管内衬修复技术、短管及管片内衬修复技术、牵引内衬修复技术、涂层内衬修复技术等、不锈钢双胀环局部修复等。以下主要对非开挖修复进行介绍。
    1.局部树脂固化修复技术
    局部现场固化修复技术是一种排水管道非开挖局部内衬修理方法。利用毡筒气囊局部成型技术,将涂灌树脂的毡筒用气囊使之紧贴母管,然后用紫外线等方法加热固化。实际上是将整体现场固化成型法用于局部修理。
    局部现场固化采用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或乙烯基树脂,可使用含钴化合物或有机过氧化物作为催化剂来加速树脂的固化,进行聚合反应成高分子化合物。该材料是单液性注浆材料,施工简单,设备清洗也十分方便。局部树脂固化法工艺原理与工程实例图如下:
     
    图4-12 局部树脂固化法示意图
    2.现场固化内衬修复技术
    现场固化内衬修复技术主要有CIPP翻转法内衬修复技术与紫外光原位固化内衬修复技术。 
    (1)CIPP翻转法内衬修复技术 
    CIPP转法内衬修复技术是根据现场情况设计制造内衬软管,灌浸树脂制成树脂软管。施工时利用翻转法,将树脂软管和加热用温水输送管插入管内。然后利用水压使树脂软管膨胀并紧贴在旧管内,采用循坏方式通过温水循环加热。在规定的设计时间内,使具有热硬化性的树脂软管硬化成型,旧管内即形成一层高强度的内衬新管。
    优点:衬管是和旧管紧密结合的高强度新管,耐磨损、耐腐蚀,使用寿命按需要设计,最长可达50年,并且可防地下水渗入。 
    缺点:对施工要求技术较高,工程造价也相对较高,修复后的维护管理经验不足。
     
    图4-13  CIPP 翻转法原理示意图
    (2)紫外光原位固化内衬修复技术
    紫外光原位固化内衬修复技术是玻璃纤维软管内衬修复工艺,与 CIPP技术类似,是将浸渍有树脂的软管通过拖拉的方式进入原有管道中,然后将软管两侧使用扎头密封,通过空气压缩机向软管内充气,使软管膨胀,然后将紫外光固化灯放入软管中,通过紫外线的作用,使软管中的树脂发生固化反应在原有管道内壁形成一层新的内衬。工艺流程图如下所示:
     
    图4-14 紫外光固化修复施工示意图
    优点:采用此工艺修复后,管道强度提高,耐腐蚀,表面光滑。修复过程可控无缝无漏,与管道贴合良好。修复过程中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冬夏两季同样可以施工。 
    缺点:对施工要求技术较高,所用重要设备具有高温高压,一旦发生事故,涉及公共安全,并且不适用于大口径施工。
    3.涂层内衬修复技术
    涂层内衬修复技术采用水泥基聚和物涂层修复,是一种排水管道非开挖涂层内衬修理方法,采用高分子聚合物乳液与无机粉料构成的双组份复合型防水涂层材料,当两个组份混合后可形成高强坚韧的防水膜,该涂膜既有有机材料弹性高、又有无机材料耐久性好的双重优点。主要是以管道防腐、防渗为目的,对管道断面的影响较小,但对结构强度没有增强作用。在施工前对堵漏和管道表面处理有严格的要求。涂层内衬修复技术需要管外土体注浆技术结合。对管外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注浆液充满土层内部及空隙,达到降低土层渗水性、增加土体强度和变形模量、充填土体空隙、补偿土体损失、堵漏抢险目的,确保排水管道长期正常使用。   
    优点:采用此技术修复后的管道柔韧性好,可抵抗构筑物产生的裂缝,施工方便,修复过程中可控无缝无漏。 
    缺点:不适用于小管径管道,接口较多并且对管道表面处理要求高,施工周期较长。
    4.不锈钢双胀环局部修复
    双胀圈修复主要采用的不锈钢压条和特制的止水橡胶条,不锈钢压条设计宽度为50mm,厚度为3mm,材料采用304不锈钢;止水橡胶采用特殊止水设计,橡胶边缘设有止水槽,能够有效的达到止水的效果。适用于球墨铸铁管、钢筋混凝土管、和其他合成材料的材质雨污排水管道,适用于管径大于等于800mm以上及特大型排水管道局部损坏修理。
     
    图4-15 不锈钢双胀环修复现场施工图
    优点:不锈钢双胀修复施工速度快、质量稳定性好,可承受一定接口错位,止水套环的抗内压效果比抗外压好。适用于少量错位、脱节、渗漏等且接口错位应小于等于3cm的管道结构性缺陷修复。 
    缺点:不适用于管道基础断裂、管道破裂、管道脱节呈倒栽式状、管道接口严重错位、管道线形严重变形等结构性缺陷损坏的修理。
    5.螺旋缠绕内衬修复技术
    机械制螺旋管内衬修复技术是一种排水管道非开挖内衬整体修理技术。该技术通过螺旋缠绕的方法在旧管道内部将带状型材通过压制卡口不断前进形成新的管道,新管道卷入旧管道后,通过扩张贴紧旧管壁或以固定口径在新旧管之间注浆形成新管。  
    优点:采用该修复技术施工时对交通及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并且施工周期极短,能够解决繁忙的市区道路根本无法开挖的情况。临时排水方便,对管道内处理要求不高,可超长距离施工,在通水情况下也可作业。 
    缺点:修复后的管道强度一般,如若局部断裂后整体强度会随之降低。
    6.HDPE短管及管片内衬修复技术
    HDPE短管内衬修复技术采用HDPE短管及管片的管道内衬整体修复技术。该技术是将适合尺寸的HDPE管插入需要修复的旧管道内,利用原旧管道的刚性和强度为承力结构以及HDPE管耐腐蚀、耐磨损、耐渗透等特点,形成“管中管”复合结构使修复后的管道具备综合性能。
    优点:此修复技术整体密闭,防渗效果好,一次性修复距离长。修复后的管道使用寿命长,不需要再进行防腐处理,日后养护热熔修补方便。
    缺点:对错位严重的管节预处理要求较高,施工时需要拆除检查井盖板。
    7.土体注浆固化修复技术
    土体注浆技术是较早应用的一种排水管道堵漏的辅助修复技术。土体注浆工艺是通过对排水管道周围土体和接口部位、检查井底板和四周井壁进行注浆,形成隔水帷幕防止渗漏,固化管道和检查井周围土体,填充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空间空洞,增加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堵塞地下水进入管道及检查井渗透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工艺选用时,应根据以下原因选用土体注浆工艺:
    优点:土体注浆法干扰小、材料和设备费用低、应用安全性高,是一种对于管道渗漏、管周土体流失和管道地基不稳具有明显修复效果的辅助工艺。 
    缺点:土体注浆法难于控制施工的质量。
     
    图4-16 土体注浆法工艺图
    泉港区现状污水管网病害修复工艺的选择,应综合排水管道CCTV普查评估报告、管道埋深、现场实施条件、投资等因素综合确定。污水管网修复建议如下:
    (1)针对城市建成区建设密度较高的特点,建议尽量减少对交通及地下管线的影响,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尽可能采用非开挖方式。对于已产生地面塌陷、起伏严重、管道坍塌等不具备非开挖修复条件的可采用传统开挖修复。 
    (2)对于3、4级缺陷应该优先进行修复;对于2级缺陷应制定修复计划,保证近期(2025年内)完成修复;对于1级缺陷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修复,如不修复,则需要每年进行复查。 
    (3)对于单根管段(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道)中3、4级缺陷超过3个(含)以上或管径不满足规划要求的,建议采用整体更换的形式进行改造。其他情况建议采用修复方式进行改造或局部换管。 
    (4)对于严重淤泥沉积的管道,应采用疏通清理等方式治理,及时清除排水管道中的沉积物,恢复管道合理过水断面、提高管道流速、降低管道内液位。
    4.9 城市智慧排水系统建设
    4.9.1智慧排水管理目标
    智慧水务管理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污水主干管、污水泵站、污水厂设施进行实时监测,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动态数据采集体系,对各类数据进行实时计算与统计分析,以GIS+的形式进行空间叠加与展现,用数据来支撑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管控。
    智慧水务管理主要目标如下:
    (1)实现对污水治理的长效管控:通过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实现对城市污水系统建设、运行调度、应急处置各环节的精准管理,实现长效管控。
    (2)实现对设备设施的高效运维:系统以资产模型、设备台账为基础,强化成本核算的管理思想,合理、优化地安排相关的人、财、物资源,将传统的被动检修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预防性维修,实现设备设施的高效、全生命周期运维。
    (3)实现对数据的共享和联合调度:智慧水务平台对基层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通过平台对接、数据交换,实现数据共享,及业务应用和服务。
    4.9.2城市智慧排水系统平台
    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主要包括信息监测网、自动化监控信息平台、通信网络系统、智慧水务应用平台、联排联调平台。 
     
    图4-17 智慧水务系统构架案例
    1.信息监测网
    信息监测网络是智慧水务管理系统的眼睛。通过建设在线仪表感知网络及人工填报窗口,做到实时掌握,为水系综合治理效果可视化,为智慧运维管控系统数据仓库、应用平台、交互平台的搭建提供基础数据,并为设施运行情况的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建设覆盖泉港主城区污水主干管、污水提升泵站、污水厂、尾水排放口等重点部位的信息采集系统,在信息标准化的基础上依靠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的支持,实现水质、水位、流量、设备工作状态、视频等数据自动传输,汇总累计、及时上报,实现全部测站的信息收集。 
     
     
    图4-18 排水系统运行监测平台案例
    2.自动化监控平台
    建设主控制中心自动化监控系统,通过构建统一数据库,接收和存储各类监控数据和共享各类水文相关数据,实现对基层站点的控制集成,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自动化控制。
     
    图4-19 监测数据集成分析案例
    3.通信网络系统
    建设通信网络,通过监测系统感知污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统一指挥、一套指令、分级执行、联排联调任务。通过与联排联调自动化平台对接、数据交换,实现数据共享及业务应用和服务。 
    监测系统选择无线通讯方式或互联网进行通讯;视频监控采用视频专线传输。网络规划不同的业务种类规划不同网段IP及路由,并确保网络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泵闸站监控与调度相关的自动化监控网络和视频监视网络是各自独立的专网,不与其他网络直接联接,只是在监控中心通过网络安全设备与联排联调系统连接,实现数据的存储与交换。
    4.智慧水务应用平台
    充分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技术,开发智慧监控子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有效地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和决策,是实现长效管控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全方位监控工程、管控中心、分控中心与智慧水务平台建设,为污水收集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形成资源共享协作、业务综合管理、信息统一综合展示、监测全能服务及应急联动响应的智慧水务综合管理能力。
     
    图4-20 智慧水务应用子-管网平台案例
    5.联排联调平台
    联排联调中心通过对接自动化监控平台数据库,感知污水收集处理中心的运行状态,利用配置的调度模型与调度应用软件制定调度方案。
    4.9.3监测网络布置规划
    监测网络主要采集站点为:污水主干管、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等。结合规划区污水系统布局,规划布置管网监测点16处、泵站监测点17处,污水厂监控网络2处,尾水排放监测点2处,数据汇总至智慧排水系统平台,主要监测站点分布如下:
     
    图4-21 智慧水务系统布局图
     
     
    第五章  中水规划
    5.1 中水回用背景 
    根据2021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9638亿m3,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人均水资源量为2099m3,预测2030年人口增至16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760m3。按国际一般标准,人均水资源少于1700m3的为用水紧张的国家。一方面城市缺水十分严重,一方面大量的城市污水白白流失,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和城市供水量几乎相等的城市污水中,只有0.1%的污染物质,比海水3.5%少得多,其余绝大部分是可再利用的清水。城市污水就近可得,易于收集。再生处理比海水淡化成本低廉,处理技术也比较成熟。基建投资比远距离引水经济得多。因此,面对我国水资源日益枯竭,水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这一严峻的现实,中水回用已逐步得到重视,并付诸于实践。
    2021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13号),其中在污水资源化方面提出:到2025年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要求加强再生利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沿海缺水地区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规划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实现再生水规模化利用。”“资源型缺水地区推广再生水用于工业用水和市政杂用的同时,鼓励将再生水用于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有条件地区结合本地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提升、水生态改善需求,因地制宜通过人工湿地、深度净化工程等措施,优化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升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推进工业生产、园林绿化、道路清洗、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鼓励工业园区与市政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推广点对点供水。”
    《“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提出:“缺水地区城市新建城区提前规划布局再生水管网、调蓄设施、人工湿地净化设施等,有序开展建设。”“推广示范产城融合用水新模式,有条件的工业园区与市政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建立企业点对点串联用水系统。”“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完善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制定‘1+N’实施方案。缺水地区坚持以需定供,分质、分对象用水,推进再生水优先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用水。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创新服务模式,鼓励第三方机构提供污水资源化利用整体方案。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超过25%。”
    泉港区境内无大型河流且多为季节性溪流,其地表水主要靠降水补给,受雨季影响,地表径流量小且季节性变化大。根据《2020年泉州市水资源公报》,泉港区水资源总量为1.278亿m3,而用水总量达到1.115亿m3,境内可利用水资源远不能满足泉港区的用水要求,大量工业用水需跨流域调水。在此背景下,加快中水回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对缓解泉港区水资源问题而言是紧迫的,也是十分必要的。
    5.2 中水回用原则 
    为了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减轻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城市和生产发展,推广城市中水回用是必要和可能的。为使城市中水回用工程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则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中水再生后可用作工业用水、生活杂用水、景观河道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市政道路浇晒用水等。 
    (2)中水回用工程设计应贯彻执行我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开发技术政策,从全局出发,做好城市中水回用规划,应妥善处理开发天然水资源与开发污水资源的关系,提倡优先开发中水资源;妥善处理污水排放与中水回用关系,城市新建和原有的污水处理厂,都应积极发展中水回用。 
    (3)中水回用工程应做好向用户的宣传和对用户的调查工作,明确用水对象的水质水量要求。工程设计之前,宜进行中水回用实验,以选择合理的再生处理流程。 
    (4)中水回用工程必须确保用水安全可靠和水质水量稳定,中水回用必须加强水质监测。
    5.3 中水回用的范围及水质标准 
    中水回用的范围主要包括四大类: 
    (1)城市回用: 
    1)市政用水:如冲洗道路﹑浇洒绿化地带﹑消防储水等; 
    2)建筑用水:如灰尘控制﹑搅拌混凝土等; 
    3)生活杂用水:如冲洗厕所﹑擦洗地板等; 
    4)风景景观及娱乐用水:如喷泉﹑人造湖泊﹑垂钓﹑划船、河道等。 
    (2)工业回用:如工艺用水﹑循环冷却用水﹑洗涤用水等。
    (3)农业回用:农作物的灌溉﹑森林灌溉﹑渔业用水﹑牧场用水等。
    (4)地下水回灌:如回灌至非饮用蓄水层,防止海水入侵等。 
    中水回用根据不同的使用用途,应满足以下等相关规范: 
    (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 
    (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 
    (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补充水源水质》GB/T18923-2002 
    (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6)《渔业水质标准》(GB11627) 
    (7)《再生水用作冷却水用水的建议水质标准》 
    (8)《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235-2016
    5.4 中水用水量 
    5.4.1中水目标用户 
    结合规划区用水情况,本次规划考虑将中水回用于以下方面:
    (1)城市杂用水及河道补水,其中,城市杂用水包括绿化浇洒、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下水道冲洗等用水;
    (2)工业用水,如低水质要求的冷却用水等。
    5.4.2中水总用水量预测 
    1.河道补水用水量
    河道补水包括郭厝溪及坝头溪生态补水。根据郭厝溪流域清淤及补给工程设计方案,郭厝溪远期补水规模为2.50万m3/d。坝头溪的补水量按多年平均径流量的20%考虑(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5m3/s),则补水规模为2.85万m3/d。综上,河道补水量约5.35万m3/d。
    2.城市杂用水及工业用水中水量
    城市杂用水及工业用水中水量按中水替换率进行估算:25%的城镇小区公建杂用水和50%的城市道路绿化浇洒用水量约5万m3/d,中心城区工业组团的10%工业用水约0.2万m3/d,未预见中水用水量及漏损按上述用水量的15%考虑,测算得其他中水用水量约5.98万m3/d。
    3.中水用水总量及处理规模规划
    根据上述测算,远期规划区中水用水量约11.33万m3/d。
    结合泉港水资源短缺情况及再生水回用政策导向要求,倡导远期再生水利用率为100%,因此污水厂剩余尾水3.45万m3/d均考虑输送至石化园区作为工业用水替换。
    5.5 中水回用水系统及处理工艺 
    1.城市污水再生回用系统一般由污水收集、二级处理、深度处理、再生水输配、用户用水管理等部分组成。 
    2.中水回用水的输配水系统应建成独立系统,并应具有显著的中水管网标识。污水回用水输配水管道应防止微生物腐蚀,一般以非金属管道为宜。 
    3.中水回用水应在以城市污水进行一、二级处理的基础上,根据回用水的不同用途按水质标准确定处理工艺,建议后续阶段根据污水水质实际情况及中水用途综合确定中水处理工艺流程。
    5.6 现状中水回用系统 
    泉港区现状中水回用系统主要有郭厝溪河道补水系统。补水利用现有排海泵站,通过管道将峰尾污水处理厂一级A尾水提升至郭厝溪西侧主渠水塘人工湿地生态调配池,经人工湿地深度处理,进一步分解T、P、SS、有机污染物等,补水至郭厝溪。
    再生水管道路由以峰尾污水处理厂排海泵站为始端,沿渔港路→滨海干道(峰尾段)→埭沙路→祥云南路→驿峰中路→学府路→郭厝溪乡野驳岸和村庄道路等敷设,终点至流域上游虎石村和东山村,并预留土坑村沟渠补水接口。
     
    图5-1 郭厝溪流域补水示意图
    5.7 中水回用管网规划 
    根据中水用途,中水主要用于城市杂用水、河道补水和工业用水。
    泉港工业园区用水相对集中,工业回用较容易实施,规划中水经加压后供往石化园区、普安工业园区等工业园片区。
    城市杂用水用水分散,大面积敷设中水管网不现实也不经济,建议在供往工业园区的中水主干管沿程预留城市杂用水的接口,并根据城市中水需求在主要用水区域的主要道路布置中水管道,环卫车辆可从预留接口或中水管道接水点接水后再运往城区中水用水点。
    河道补水管网:郭厝溪补水管网按郭厝溪流域清淤及补给工程实施,郭厝溪补水总规模2.5万m3/d,目前近期工程加压泵站(1.5万m3/d)及补水管道(DN600)已实施;坝头溪补水规模2.85万m3/d,规划补水干管DN600;远期中水补水泵站根据河道补水实施情况适时推进扩容改造,远期总规模按5.5万m3/d控制。
     
    图5-2 中水回用管网规划示意图
     
    第六章  近期建设规划
    6.1 近期规划期限及范围 
    泉州市泉港区排水(污水)专项规划近期期限为2023-2025 年,规划区范围为泉港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组团+高新园区组团)、外围组团(涂岭+界山+高铁组团)及临港产业组团。
    6.2 近期建设思路及建设方案
    泉港区近期污水系统建设安排,根据污水厂的建设规模、服务范围,结合现状污水系统进行,组织实施排水管网新建、改造工程,打通断头管网、治理错接混接、完善收集系统,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管网补空白,消除生活污水直排。
    6.2.1污水系统完善工程
    当前城区污水主干管基本建设完成,但由于建设时序问题,如西海路、省道201南延段等下游规划的污水管道因市政道路建设滞后还未实施。随着路网规划延伸现有管网建设,解决“断头管”问题,扩大管网收集服务范围,对提高污水处理率及收集率有显著成效。
    6.2.1.1 污水主干管建设工程
    目前北部城区污水加压提升排入石化园区污水处理厂。北部城区为生活污水,进水水质波动大,存在影响工业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运行的隐患。同时石化园区污水处理厂趋于饱和状态,存在暂停接收北部生活污水的可能。因此将北部城区的污水输送至峰尾污水处理厂。
    临港产业组团益海嘉里企业群拟将污水经厂区污水站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后由峰尾污水处理厂进行进一步深化处理后统一排放。
     
    图6-1 北部城区、益海嘉里排污管道工程示意图
    6.2.1.2 断头管连通工程
    南埔片区污水收集以通港路为主干管,是现状市政管网中主要的断头管网。本次规划南埔西片区的污水将直接进入坝头溪截污管道。南埔东片区污水通过重力流进入天竺污水提升泵站,汇同界山污水提升后沿着西海路进入滨海东路D1200污水管道然后再进入污水处理厂。西海路(通港路-祥云北路段)及天竺污水泵站已纳入近期拟建的七镇连通工程。
     
    图6-2 通港路污水管网连通工程示意图
    6.2.1.3 空白管网建设工程
    随着全区市政主次干道已基本完成管网配套。下阶段管网建设重点任务集中在当前市政主管网辐射范围内的城中村、老旧城区、部分镇区道路。结合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及乡村振兴工作,对现状管网进行延伸建设。应将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增加污水管网覆盖率、消除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作为提质增效的主要任务。重点推进七镇连通子项目污水主干管沿线乡镇污水收集和处理工程项目的实施。
    6.2.1.4 污水系统改扩建工程
    (1)南部截污管道盐田段改建工程
    南部截污管道盐田段早期于山腰盐场软基上进行建设,目前已投用近15年,安全隐患较大,且局部存在不同程度漏损。近期拟沿道路新建DN1200管道后废弃现有盐田内管道(DN800管道约2700米)。
     
    图6-3 南部截污管盐田段改建工程示意图
    (2)南埔截污管道奎壁泵站改造
    南部截污管道奎壁泵站为泉港区污水系统的重要环节,全区现状生活污水大部分汇流至该泵站后加压输送至峰尾污水处理厂处理。健全完善奎壁泵站的应急系统,可作为泵站事故期间的安全防线,起到污水的收集、暂存、转输作用,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减少污水外溢。
    6.2.1.5 道路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本次近期建设将配套道路建设污水管网,具体项目如下:
    (1)高铁片区配套管网
    (2)公园东路北延伸段市政工程
    6.2.1.6 污水系统完善工程项目汇总
    表6-1 污水系统完善工程项目汇总表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内容 备注
    (一)污水系统完善工程
    1、污水主干管建设工程
    北部城区、益海嘉里排污管道工程 管道总长约12公里,其中DN600重力管道约2.5公里,DN250污水压力管约5.4公里,DN400污水压力管约4.1公里。 现有工程量
    峰尾工业区道路提升及配套管网工程 峰尾工业区岩山海路、锦富路、锦峰路等三条规划道路及配套管网建设,新建管网约2.3公里。 现有工程量
    2、断头管连通工程
    通港路污水管网连通工程 修复改造管道总长约7.8公里,其中DN600重力管道约0.7公里,DN500重力管道约2.3公里,DN400重力管道约4.8公里  
    3、空白管网建设工程
    七镇连通子项目污水主干管沿线乡镇污水收集和处理工程 新建村镇污水重力管道35.12公里、污水压力管道9.14公里及11座村镇污水一体化提升泵站、1座市政一体化泵站 现有工程量
    4、污水系统改扩建工程
    南部截污管道盐田段改建工程 新建总长约2.5公里的DN1200重力管道  
    南部截污管道奎壁泵站建设 新建有效容积为10000 m3应急池1座 现有工程量
    5、道路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高铁片区配套管网工程 新建管道总长约3.9公里,其中DN500重力管道约1.7公里,DN400重力管道约1.3公里,DN300重力管道约0.9公里。  
    公园东路北延伸段市政工程 新建管道总长约1.6公里,其中DN400重力管道约1.3公里,DN300重力管道约0.3公里。  
    6.2.2污水浓度提升工程
    对规划范围内市政道路及小区内的排水管网错接、混接、漏损及缺失情况进行整治,以实现管道雨污分流,有效提高污水的收集率、处理率,避免污水进入市政雨水管网直排。
    6.2.2.1 市政普查及修复工程
    泉港区现状单座污水处理厂的布局,导致污水需要远距离输送,任意一段污水主管道堵塞、变形、破裂、移位或提升泵站运行不良都将导致所收集的污水的渗漏、溢流的情况发生,同时也减少了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量,影响其正常运行。
    施工过程中的沟槽回填不均、运行过程中不均匀沉降、外界打桩振动、车辆严重超载、自然老化的因素影响都将导致这样的状况发生。应陆续通过CCTV和超声波检测等技术手段,溯源查找存在缺陷的管段,并对其进行修复。
    结合泉港区实际情况,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参考以下顺序进行:
    1.现有普查结果病害较为严重的管道;
    2.根据主次管道顺序,优先安排主管道进行修复;
    目前已完成祥云路、锦绣街、驿峰西路等三条道路污水管网修复改造。
    2023年至2025年普查修复路段安排如下:
    2023年:金山街、南山中路、南山南路、学府路、中兴街西段、涂岭经八路纬六路;
    2024年:驿峰中路、新民街、中兴街、海南街、公园东路;
    2025年:东西二路、驿峰东路、荷福路、埭沙路、龙亭街、柳山街、纬五路、圭峰路、汾阳街。
     
    图6-4 市政普查及修复工程(2023-2025)
    6.2.2.2 小区普查及修复工程
    住宅小区管网出问题最终会传导到市政管网和河湖水体,城镇小区存在厨房、阳台污废水立管管道错接、雨污混接,小区室外污水系统存在雨污合流问题。
    住宅小区配套管网普查及雨污水改造结合市政主干管普查修复进度同步进行。参照泉港区污水提质增效工作推进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中的网格片区划分序号,对山腰街道逐年安排小区普查及修复。2023-2025各年度的小区普查及修复安排如下:
    2023年对学府路两侧网格(6、8、12、13、14)内小区进行普查修复。
    2024年对南山路两侧网格(1、2、3、4、5、15)内小区进行普查修复。
    2025年对锦绣湖周边及祥云路两侧网格(10、11、21、22、28、29)内小区进行普查修复。
     
    图6-5 小区普查及修复工程(2023-2025)
    6.2.2.3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通过农村污水管网及设施建设全覆盖,可有效改善城区水体的黑臭状况,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部分接入市政管网的农村污水可增加峰尾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总量。
    结合泉港区实际情况,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上遵循“立足现状,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进行安排,进度安排依据参考以下顺序进行:
    1.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村庄、水质需进一步稳定的流域控制单位内需治理的村庄、重要海湾沿岸村庄、存在黑臭水体的村庄、旅游重点村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庄及“两高”沿线村庄等七类重点村庄;
    2.已建设施经评估需尽快提升改造或完善配套管网以发挥环境效益村庄;
    3.具备纳管条件村庄;
    4.沿河沿溪等村庄;
    5.山区村。
    具体年度安排如下:
    (1)2023年度
    山腰街道:菜堂村、海滨村、普安村、锦川村、鸢峰村。
    峰尾镇:前亭村、郭厝村。
    南埔镇:天湖村、塘头村、凤翔村、南埔村、惠屿村。
    界山镇:东张村、槐山村。
    后龙镇:涂坑村、后龙村、柳亭村。
    前黄镇:凤阳村、前烧村、古县村、凤山村、凤林村、凤南村、后张村、凤安村、凤北村。
    涂岭镇:涂型村、清美村、汶阳村、世上村、小坝村、秀溪村、樟脚村、前欧村。
    (2)2024年度
    山腰街道:锦联村、锦山村、埭港村、钟厝村、叶厝村。
    峰尾镇:峥嵘村、诚平村、诚峰村、奎璧村。
    南埔镇:柳厝村。
    界山镇:界山村、玉湖村。
    后龙镇:后墘村、割山村。
    涂岭镇:涂岭村、芦朴村、松园村、下炉村、五社村、丘后村、黄田村、溪西村。
    (3)2025年度
    界山镇:狮东村、鸠林村。
    后龙镇:田里村。
    前黄镇:坑内村、香芹村、三朱村、前黄村。
    涂岭镇:溪头村、寨后村、驿坂村、路口村。
     
    图6-6 农村污水治理工程(2023-2025)
    6.2.2.4 污水浓度提升工程项目汇总
    表6-2污水浓度提升工程项目汇总表
    (二)污水浓度提升工程
    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内容 备注
    1、市政普查及修复工程
    (1)2023年市政普查及修复工程
    中兴街西段、金山街管网修复改造 修复DN300~DN500管道3.0公里  
    南山中路 修复DN300~N500管道3.8公里  
    南山南路 修复DN300~DN500管道1.7公里  
    学府路 修复DN300~DN800管道3公里  
    涂岭经八路纬六路 修复DN400~DN500管道2.8公里  
    (2)2024年市政普查及修复工程
    驿峰中路 修复DN300~DN600管道10公里  
    新民街 修复DN300~DN400管道1.1公里  
    中兴街 修复DN300~DN400管道1.8公里  
    海南街 修复DN300~DN500管道0.6公里  
    公园东路 修复DN400~DN500管道0.8公里  
    圭峰路 修复DN300~DN600管道2.1公里  
    (3)2025年市政普查及修复工程
    东西二路 修复DN1400管道1.0公里  
    驿峰东路 修复DN300~DN400管道1.6公里  
    荷福路 修复DN400管道0.5公里  
    埭沙路 修复DN400~DN600管道1.0公里  
    龙亭街 修复DN300~DN400管道1.0公里  
    柳山街 修复DN300管道1.0公里  
    纬五路 修复DN400管道0.8公里  
    汾阳街 修复DN300~DN600管道1.6公里  
    2、小区普查及修复工程
    2023年小区普查及修复工程 学府路两侧共计5片区
    2024年小区普查及修复工程 南山路两侧共计6片区
    2025年小区普查及修复工程 锦绣湖周边及祥云路两侧共计6片区
    3、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新建DN200~400管道184.85公里、DN100接户管365.92公里、污水提升泵站26座 具体村庄划分详附图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新建DN200~400管道165.78公里、DN100接户管373.41公里、污水提升泵站24座
    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新建DN200~400管道66.88公里、DN100接户管151.02公里、污水提升泵站15座
    6.2.3信息化建设
    对泉港区范围内的市政雨、污水管网做全面彻底的普查,彻底摸清地下管线的情况,获得完整准确的基础数据,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要具备输入、输出、检索、编辑和综合分析功能及数据实时更新功能,为后续水环境整治工程以及城市管网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区排水管网系统具有结构复杂,规模大、覆盖范围广、管道数量多等特点,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重建设轻管理是管网管理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一旦管网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使得危害后果扩大化,这对管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提出了很大的挑战。GIS系统以城市地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城市地下管线普查,采用野外数据采集、内业编辑入库等手段,很精确地反映城市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和属性信息,是一种同时管理地理空间信息和数据库属性数据的信息系统。通过多种方式对管线数据进行查询、更改、统计和管理,轻松实现地图与数据库的双向查询,极大地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在管网普查的基础上,对整个规划区建立GIS系统,可以加强对城市管网系统的管理工作,保证城市管网的正常运行,提高城市排水管网规划水平。 
    第七章  工程投资估算
    7.1 工程建设概况 
    7.1.1近期污水建设概况
    泉港区近期污水系统主要是实施排水管网新建、改造工程,打通断头管网、治理错接混接、完善收集系统,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管网补空白,消除生活污水直排。通过污水系统完善工程、污水浓度提升工程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高泉港区污水系统的收集率以及处理率。
    7.1.2远期污水建设概况
    泉港区远期污水系统主要是排水管网、配套城市泵站建设,根据规划道路新建排水管网以及远期污水处理厂及城市泵站的扩容等。
    7.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标〔2007〕163号《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3-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标〔2007〕164 号《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3.《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概算编制办法》(闽建筑〔2007〕52号);
    4.《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
    5.《福建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建筑、装饰装修、市政)》; 
    6.《福建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FJYD-101-2017); 
    7.《福建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FJYD-401-407-2017); 
    8.《福建省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2017 版; 
    9.编制期福建省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所颁发的有关文件及规定; 
    10.不足部分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套用类似工程技术经济分析资料; 
    11.本次专项规划相关工程规划成果。
    7.3 工程投资
    7.3.1近期污水工程投资估算
    近期工程投资估算为136051万元,其中已投资为10550万元,剩余投资为125501万元。
     
     
     
     
     
    表7-1 近期工程投资估算表
    项目名称 项目总投资
    (万元) 已投资
    (万元) 剩余投资
    (万元)
    (一)污水系统完善工程
    1、污水主干管建设工程
    北部城区、益海嘉里排污管道工程 3800 250 3550
    峰尾工业区道路提升及配套管网工程 2000 0 2000
    2、断头管连通工程
    通港路污水管网连通工程 2500 0 2500
    3、空白管网建设工程
    七镇连通子项目污水主干管沿线乡镇污水收集和处理工程 10000 9200 800
    4、污水系统改扩建工程
    南部截污管盐田段改建工程 2000 0 2000
    南埔截污管道奎壁泵站建设 4000 1000 3000
    5、道路配套管网建设工程
    高铁片区配套管网工程 1065 0 1065
    公园东路北延伸段市政工程 250 100 150
    小计1 25615 10550 15065
    (二)污水浓度提升工程
    1、市政普查及修复工程
    2023年市政普查及修复工程 6500 0 6500
    2024年市政普查及修复工程 5100 0 5100
    2025年市政普查及修复工程 3400 0 3400
    2、小区普查及修复工程
    2023年小区普查及修复工程 8000 0 8000
    2024年小区普查及修复工程 15000 0 15000
    2025年小区普查及修复工程 15000 0 15000
    3、农村污水治理工程
    2023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3904 0 23904
    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2979 0 22979
    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10253 0 10253
    小计2 110136 0 110136
    (三)信息化建设
    全区市政管网地理信息(GIS)
    系统建设 300 0 300
    小计3 300 0 300
    总计 136051 10550 125501
    7.3.2远期污水工程投资估算
    远期工程投资估算为91111万元,其中管网工程为43761万元,污水厂新建为40000万元,泵站建设为7350万元。
    表7-2 远期工程投资估算表
    工程类型 规格 工程量 项目投资
    (万元) 备注
    管网建设 DN300 22.85公里 1828 含管道提升改造
    DN400 204.64公里 30696
    DN500 9.84公里 2460
    DN600 7.76公里 2716
    DN800 5.38公里 2421
    DN1000 1.0公里 600
    DN1200 3.8公里 3040
    新建山腰污水厂 10万m3/d 1 40000
    前欧泵站提升 0.8万m3/d 1 300 0.5万m3/d扩容至
    0.8万m3/d
    路口泵站提升 1万m3/d 1 300 0.5万m3/d扩容至
    1万m3/d
    前烧泵站提升 1万m3/d 1 300 0.5万m3/d扩容至
    1万m3/d
    埭港泵站提升 5万m3/d 1 1000 2.5万m3/d扩容至
    5万m3/d
    诚峰泵站提升 4万m3/d 1 1500 0.5万m3/d扩容至
    4万m3/d
    联岩泵站提升 1.2万m3/d 1 400 0.3万m3/d扩容至
    1.2万m3/d
    鹅头泵站提升 2万m3/d 1 600 0.49万m3/d扩容至
    2万m3/d
    东张泵站提升 1万m3/d 1 300 0.3万m3/d扩容至
    1万m3/d
    驿坂泵站提升 0.2万m3/d 1 100 0.1万m3/d扩容至
    0.2万m3/d
    天竺泵站提升 2.5万m3/d 1 600 1万m3/d扩容至
    2.5万m3/d
    柯厝泵站提升 0.8万m3/d 1 250 0.2万m3/d扩容至
    0.8万m3/d
    新建邱后提升泵站 1.5万m3/d 1 1000 含污水压力管建设
    新建香芹提升泵站 0.1万m3/d 1 100
    新建诚峰2#提升泵站 0.5万m3/d 1 300
    新建鸠林提升泵站 0.1万m3/d 1 100
    新建三朱提升泵站 0.15万m3/d 1 200
    总计(万元) 91111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
    8.1 政策保障 
    (1)污水专项规划经当地政府批准后,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本专项规划实施,不得随意更改。若需作较大的变动,应重新进行编制和论证工作。
    (2)将污水设施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确保建设用地的落实。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充分发挥区人大的立法、检查、监督作用。
    (3)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及《关于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及向其排放污水的工业污染企业环保管理工作的通知》,关闭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法规的企业,及治理达标无望的企业。 
    (4)应出台相应配套政策,保证排水设施建设用地不被挤占挪用,保护已建排水设施不被人为破坏,并对各建设项目内部雨污水接户管道分流不利、混接乱接的现象进行处罚并责令停业整改。 
    8.2 组织保障 
    (1)应明确有关主管职能部门的责任并责任到人。 
    (2)建立联防联治机制,由区人民政府及住建局、生态环境局、水利等部门组成区域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导小组,实行污染项目联合审批,核定排污总量和排放去向,建立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制度,使新的污染源纳入总量控制管理行列。 
    (3)成立专门单位负责地下管线工作,建立排水系统信息化平台,统一建设、管理、维护工作,避免各部门出于部门利益对地下管线资源的无序乱占乱建。 
    (4)严格按照排水专项规划管理要求进行设计、扩建、审批等各环节的工作。主管职能部门应安排本专业技术人员对排水工作项目的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遵照本专项规划及有关要求进行建设。 
    (5)应建立健全项目审批及资料管理归档造册备案制度,并在保管人员变更时做好资料移交手续。
    8.3 资金保障 
    (1)完善污水处理费收费机制。根据用水量征收污水处理费,结合城市发展情况、污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要求的变化,适时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水平,鼓励实行阶梯式定价模式,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排水防涝建设等专项债项目,积极申报城市更新试点,争取中央资金支持。推动项目进规入盘,形成专项工程项目包,在省级下达的专项债务限额内,将专项债券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3)拓宽投融资渠道。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实施规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运营。推广区域内不同盈利水平的项目打包建设、运营,鼓励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专业化、规模化建设和运营的优势。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给予中长期信贷支持。支持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募集资金,用于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探索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质押融资担保。
     
    第九章  效益分析及建议
    9.1 规划实施效益分析 
    城市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社会为主要目的,它既是生产部门必不可少的生产条件,又是改善环境的必要条件。城市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的效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间接性:排水管网及污水处理设施投资所带来的效益往往是使各排水用户的生产效率提高,建设投资部门的直接收益率低。 
    第二,隐蔽性:排水设施投资的主要效果是保证生产、方便生活和防治水污染,减少或消除水污染造成的损失,以不容易觉察到的“无形”效益为主。 
    第三,分散性:水污染的危害涉及社会各方面,包括生产、生活、景观、人体健康等,因此,排水设施投资效益分散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
    综合上述分析,城市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建设实施的效益分析,应从系统观点出发,与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和健康条件的改善,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等综合效益结合在一起来评价。本次污水专项规划实施的效益分析如下:
    1.经济效益
    (1)通过专项规划合理布局污水管网系统,统筹安排近远期建设时序,逐步建立高效、科学地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最大化发挥污水系统作用,并避免工程重复建设,节约工程投资。
    (2)土地增值效益:污水专项规划的实施解决了地块建设的污水收集处理问题,降低企业污水处理成本,区域水环境也将得到改善,从而提高城市土地价值,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3)资源化利用效益:通过推广中水再生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用水企业经验成本,同时也降低泉港区引调水工程规模;通过污泥堆肥作为农肥资源化利用,促进污泥资源化产业发展。
    2.环境效益
    实施污水专项规划,逐步完善规划区污水收集管网,城市污水收集率逐步提高,每年可削减大量排入河网的污染物,减少对城市河网的污染,从而使河网的水环境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提高城镇环境卫生水平。因此,本项目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城市人民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3.社会效益分析 
    (1)完善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工程是一项把城镇建设成为一座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方便的文明卫生城市的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 
    (2)实施污水专项规划后,城市水环境的改善可提高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爆发或流行病的潜在危险,降低居民发病率,减少医疗费用和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 
    (3)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规模大、持续时间长,实施污水专项建设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岗位,对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都会产生明显的社会效益。
    9.2 问题与建议 
    1.城市道路路网及竖向规划是污水专项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泉港区上一版道路工程专项编制于2014年,而大部分组团控规编制于2014年之后,各控规与道路工程专项相比路网均有所调整,尤其在当前限制填海的大背景下沿海组团路网调整较大。因此,2014版的道路工程专项规划已不适用。本次污水专项规划的路网和竖向主要依据各片区控规,由于控规编制的时间跨度大、路网规划调整变动因素多等因素,各组团路网及竖向规划存在衔接不畅的问题,导致各片区污水管网衔接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建议泉港区重新编制道路工程专项规划,统筹全域各组团的衔接要求,优化城市道路路网和竖向。
    2.城市污水管道一般置于雨水管道的下方,雨、污水管道高程需统筹考虑以避免碰管。泉港上版雨水专项规划也是编制于2014年,已不适用。本次污水规划主要与各组团控规雨水工程规划衔接,但由于控规由多家设计院编制,控规雨水规划编制良莠不齐,组团间衔接及统筹考虑不足。道路竖向与雨水工程关系密切,为了降低城市内涝风险,道路专项规划及雨水工程规划需要相互协调、反馈和衔接。因此,建议泉港区排水(雨水)规划与道路专项规划同步编制,并进一步与污水管网规划相互衔接。
    3.目前泉港区国土空间规划尚在编制阶段,为了落实污水厂站设施用地,建议将本次污水专项规划中的污水泵站、污水厂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确保污水设施的可实施性。
    4.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及污水管网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污水管网运行状况的连续监测数据作为支撑。目前泉港区尚未建立排水管网信息化平台及污水管网在线监测网络,近期管网提质增效工作缺乏管网运行状况数据支撑。建议加快泉港区排水管网信息化平台建设,并配套建立排水监测网络,在污水系统关键节点,如污水主干管、提升泵站、污水处理厂进水出水口等关键节点布置在线监测设备。
    5.由于污水工程建设与市政道路开发建设同步实施,部分区域污水管道系统由于与市政路网建设计划不一致出现污水断头管问题,导致该区域污水得不到收集处理。建议拟定市政道路建设计划时统筹考虑市政污水管网的系统性和连通性,局部近期无法解决的断头管应设置临时提升泵站。
    6.泉港区现状村庄居民点用地占比高,农村人口多且分布分散,根据《泉港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30年)》,共设置75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由于农污设施数量多、运行管理维护难度较大,建议结合本次污水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农村污水尽量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由市政污水厂集中处理。
    7.泉港区水资源短缺,大量工业用水采用外地引调水资源,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水工业用水问题。本规划中的中水规划仅在中水利用途径、用户目标、中水用水量、中水管网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建议主管部门结合泉港区水资源配置、工业用水水量水质情况等,委托相关资质单位进一步开展专题研究。
    8.针对工业区的企业排污情况,应报政府由环保及建设等部门一起监管,要求污水预处理至排放下水道标准后接入市政污水管网,以减轻市政污水处理厂运行处理负担,确保污水厂正常运行。 
     
     
     
     
     
     
     
     
     
     
     
     
     
     
     
     
     
     
     
     
     
     
     
     
     
     
    评审会专家组意见修改情况反馈
    1.进一步加强与上位及相关规划的衔接,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下的“三区三线”成果,明确新建污水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障项目的合法性和可实施性。
    答复:已进一步街接上位及相关规划,并与在编的泉港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接沟通落实污水厂建设用地,建议新建的山腰污水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确保项目的合法性和可实施性。
    2.复核新建污水厂的用地面积,充分考虑初期雨水、再生水、污泥深度处理、卫生防护等用地要求。
    答复:已采纳,山腰污水厂面积测算时考虑初期雨水、再生水,污泥深度处理和卫生防护用地的需求,详见4.3.3章节内容。
    3.污泥处置应考虑污水管网系统清淤污泥量,完善污泥资源化途径。
    答复:已采纳,已补充污水管网清淤污泥量,并结合《泉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专项规划》完善污泥资源化途径,详见4.6.4章节内容。
    4.合理确定中水回用目标及回用水率,复核中水回用途径,完善中水回用规划。
    答复:已采纳,已结合泉港再生水利用现状情况及水资源情况合理确定泉港中水回用率,详见1.3.2节;已根据泉港潜在中水用户情况复核中水回用途径,完善中水量预测,补充中水干管系统布局,详见第五章内容。
    5.结合城市发展需求优化近期建设规划及投资。
    答复:已结合部门及专家意见,优化近期建设规划及投资,详见第七章内容。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