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泉港 > 文化积淀 > 名胜古迹
清莲庵
阅读人数:1

 

  清莲庵座落在界山镇鸠林村,始建于明朝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原是莲塘畔一民间佛堂,名良德堂,清同治年间,微妙禅师入住,矢志苦修,大力弘法,事迹传遍泉郡。弘一法师到泉州设“无遮法会”,事毕在返回途中,特往清莲庵拜会微妙,切磋佛理。临行题写一幅对联“清池长印月,莲海蜜罗波”,并赠铜钵、应琴各一。铜钵底面刻有隶书“弘一”等字样。后代弟子为纪念此事,将弘一法师赠联刻于寺堂门柱上。

  在清莲庵圣地灵气的庇荫下,庵内历代高僧辈出。开山祖师微妙禅师后来往福州怡山西禅寺修持,成为西禅寺的重兴祖师;第四任住持兴辉禅师远渡重洋,往菲律宾、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布法,后定居马来西亚建寺传教;第五、六任住持行亮、肃亮禅师本为夫妻,一夜同梦观音送花,翌日发愿出家同修,投在兴辉禅师门下。后来行亮亦云游东南亚诸国,因其佛理精深,先后被邀往印尼名宗地藏殿及关帝庙“护香”重兴,清莲庵与印尼地藏殿、关帝庙同谱记载,皆源于此;第六代弟子高参和尚医术高明,又精于武术,门下弟子数千,名震东南亚,1976年惠安佛教协会为纪念其人其事,在惠安科山建高参和尚纪念亭;第八任住持馨雄禅师慈悲为怀,济世救人,为惠安县佛教协会副主席,惠安县人大代表,其生前收养24名弃婴,含辛茹苦供其食宿上学,1999年9月《泉州晚报》全版报道这一事迹。现在这些孩子在现任住持莲振禅师的精心照料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二百多年来,清莲庵历经沧桑,几遭劫难,经历了两次全面整修拓建,如今巍然壮观。第一次是在清朝同治年间,行亮禅师在新加坡双林寺任住持,汇款给在堂主持的肃亮禅师,填塘拓建,精塑佛像,寺院面貌为之一新。由于肃亮禅师只收女僧,又为纪念弘一法师题书赠联之缘,便取对联首字,改良德堂为清莲庵。拓建后的清莲庵面积达30多亩,为目前的两倍多,行亮禅师兴建的其中两列两层僧舍至今坚固如初,该僧舍为条石建筑,属近代闽南沿海一带民居风格。当时修建的一个门匾至今还保存在庵中,该匾四边蓝底浮雕花枝叶,四角浮雕飞蝶,中间楷体浮雕“清莲庵”三个镀金大字。为纪念行亮功德,庵内至今还完好保存着行亮遗下的铜佛、铜炉、戒珠、经书、佛衣和刻有行亮书写禅联“清风明月临三界,莲座慈云普十方”的古柱。

  今天的清莲庵占地12余亩,花卉树木郁郁葱葱,殿宇廊庑耀眼夺目,行亮禅师在印尼的谪传三代弟子、印尼棉兰关帝庙法禅、成雄、睿振等高僧热心出资,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建大雄宝殿、观音阁、僧舍楼三座大楼,使清莲庵呈现空前的富丽堂皇景象。目前,预计投资近百万元的前殿正在规划筹建中,可以想象建成之后,清莲庵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刹,必将进一步焕发光彩。

  大雄宝殿富丽堂皇,共占地280平方米,单层,高11米,碧瓦重檐,飞檐点金,屋脊双龙戏宝塔,正面以汉白玉贴墙,下立大理石平台,台下一对须两人合抱的辉绿岩柱,辉绿岩大柱上浮雕着“巨龙祥云”,气势雄壮;大门两侧刻有阴文对联,真金涂字,宝光流溢。拾阶而上,经过平台便可进入大殿,大殿阔15米,进深18米,两根长柱直擎屋顶,各书18字行楷长联:

    不生不灭不垢净不增减度十方苦是名诸佛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离一切相得见如来

字体奔放遒劲,禅思浓郁隽永,为古刹平添一种庄严肃穆氛围;正中供奉三尊铜铸三世如来,约有3米之高,端坐莲花,手作无畏状,恬静威严,两旁供18罗汉,有的温文尔雅,有的冷峻肃然,有的威武凛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雄宝殿之后是三层水泥砖石结构的观音阁,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一层为香火堂,二层为藏经堂,三层奉祀观音大士。藏经堂内藏有历代祖师的传世之物。明代文物为一套万历年间的线装《妙法莲华经》;11件清代文物,其中一尊泰国进口的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通高45厘米,重约五六十公斤,塑造精美,晶莹光滑,为第三代住持遗物。观音堂内萧墙粉壁,画梁雕栋,一尊慈眉善目观世音端坐在佛龛之中,平和端庄,加上四周花卉绿枝,香烟缭绕,更衬得佛家圣境的祥和幽静。

  清莲庵内四处是绿树花卉,有盘根错节的古藤,有粗大苍翠的椿树,有烂漫绽蕊的月季,有密密攀爬的蔓草……或许是吸取了佛门圣地的灵气,大雄宝殿前的一株名为“风尘三侠”茶花开出的花,一瓣三色,各朵又不同色,艳而不俗,丽而不媚。有人说,清莲庵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各国佛教文化交流史的缩影。只要您了解清莲庵历史悠久的过去和香火旺盛的现在,您就会觉得此言并不为过。观音阁旁那株由印尼禅师特意带来的印尼果(印尼语:ljanglu),生机盎然,果实清甜爽口,毫无南橘北枳水土不服的迹象,那吐芽喷绿的叶片,仿佛在欢快地证明着异域两地佛教界千丝万缕的情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