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泉港 > 文化积淀 > 名胜古迹
龙凤宫
阅读人数:1

    前黄镇坝头龙凤宫位于坝头溪中游北岸凤山村下墩自然村,龙凤宫因坐落下墩,俗称“下墩宫”,亦因所奉祀的主神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开闽王”王审知,所配祀诸神也大部分是唐代的忠贞之士,于是又名为“唐公宫”。

  宫依坝头主山凤山建筑而成,位处依山走势急转直下的草埔尾坡下平原,背山面水,山上草木青青,溪中流水潺潺,交相辉映,景色宜人,是一旅游揽胜的好去处。“龙游坝水神灵濯,凤舞阿山圣德高。”一语点出附近群众对龙凤宫的敬仰。

  “开闽王”王审知与连氏入闽始祖连恺结缘甚深。连恺原是唐乾符年间(874-879年)明经(进士),唐中和年间(881-885年)出任叶县(河南)通议大夫,因黄巢起义,北方动荡,携母入闽避乱,落籍福州。初期生活艰辛,幸得王审知入闽,统一福建全境,并能在治闽时“乃作四门义学,还流亡、定赋敛,遣吏劝农,人皆安之”。连姓传至九世连治,时逢南北宋之交,金兵节节南侵,连治为了举家安宁,乃从福州迁往仙游盖尾。到十一世连钊,社会已较前安定,为生活出路,再迁家到坝头村,与早期定居的刘姓同村。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长,而早期的刘氏反而日渐减少。明中期有坝头居民到兴化府莆田忠门经商,偶见寺庙奉祀王审知,顿生怀念之情,知恩图报,连氏后人也感到必须像莆田忠门一样将王审知作为“神像”敬拜,经过一番策划,最终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几个人先把“开闽王”和太保公(萧太傅)神像包裹好,艰难曲折地运回到坝头。到了坝头后,乃与早居此地的刘姓居民商量,奉祀在共同建造的“刘宫社”(相传此宫系两姓同建,以刘氏为宫、连氏为社,连在一起,称为刘宫社。经过岁月沧桑,刘氏居民已全部迁徙它乡,刘宫社也坍塌得不成样子。遗址现已无从稽考。康熙盛世之时,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转移人民斗争目标,乃大力提倡信教。“开闽王”严于治国、爱民如子的事迹,自然得到当地统治者和仕宦的认可,当然也是连氏全族人民求之不得的。在这有利的形势推动下,连氏后人便重新择地兴建,乃卜地于凤山东南的山脚下,按皇宫模式建成一座巍峨壮观的寺庙,称为“龙凤宫”(意即开闽王是一小国的国君,应属龙,庙建于凤山东南山脚下,故名。另外一说凤指妈祖林默娘)。

  龙凤宫坐东向西,东西长21.7米,南北阔10米。顶厅长8.8米、阔8米;下厅连天井长9.7米,阔9米;顶下厅高度相差1.15米,两边通道建有5层石阶上下来往。天井中间有一块“鸡舌阶”(斜坡平面阶),烧香求神的善男信女,必须像朝拜皇上一般,沿鸡舌阶徐徐而上。顶厅正殿分内外殿,以木屏风隔开,神香案属外殿,神龛放在内殿,内殿深度达2.7米,顶厅高5.3米,下厅高4.6米;顶厅东西两宫壁在神龛稍南,画有东西两宫女,高近2米,往南壁上画些二十四孝等古色古香的画,两边壁南处又画两个太监,与宫女高度相等。更有特色的是,宫门两边边壁上,各开两个直径4尺的青石透雕、分别为东龙西凤的“龙凤”窗,既表明这个宫的名称,又说明主神的身份。

  整座宫墙壁采用出砖入石建筑。大门顶两边用“水车肚”建筑,肚中还饰有花鸟,东西两垛墙壁的花荫下,用腰线加礼脚。梁脊用三连结,特别是后三结用构龙须脊。宫门前大石埕南北长6.5米,东西阔10米,埕南有一放生池,南北长13.5米,东西阔13米。龙凤宫建筑奇特美观,在闽南一带类似这样的宫庙不多,因此吸引了不少骚人墨客来此一游。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