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泉港 > 文化积淀 > 名胜古迹
龙见宫
阅读人数:1

    龙见宫,又称新宫,座落于山腰街道埭港村白石港,始建于明末,至今有400多年历史。龙见宫初建时规模较小,随着山腰盐业等经济的发展,清嘉庆(1796—1820年)后期又拓建形成现在的规模。该宫原址在惠安化工厂内,解放前曾开办过小学,庄集礼、江寿华等地下党员曾在此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卖给山腰供销社作为化肥门市部。“文革”期间神像全毁,宫宇被拆除,现仅存大门前的一对石鼓与清道光年间的“聪明正直”横匾。改革开放后,海内外同胞齐心协力集资迁址重建,于1991年农历十月二十三日奠基,1993年落成。共投入110多万元而形成规模。2008年在原址重建宫殿一座。

    该宫坐东南朝西北,背靠盐场。主要由龙见宫、锦龙府、星亭、廊阁、山门、戏台和附设的厨房、宿舍等建筑组成,总面积约2268平方米。

    龙见宫面宽12.22米,进深19.45米,面积237.68平方米,面阔三间,深二进,中间一天井,重檐歇山式屋顶。宫脊险峻,巍峨壮观,前脊居中塑有朝塔腾龙,左右对称脊上各塑有两狮面亭。二进宫脊上塑着双卧龙戏阁。宫顶系琉璃瓦装饰,阳光下闪闪发光,耀眼夺目。宫内正殿奉祀朱王爷。朱王爷名文炳,号叔裕,隋朝嘉兴人,文韬武略,颇有政绩,唐玄宗时封为吏部尚书。同祀的还有邢五彩、李忠义二王爷,神帐上的“三王府”,系源于此。左殿敬奉湄洲妈祖林默娘、二妈刘鉴定、三妈陈靖姑的神像,悬匾“水德配天”,庄严肃穆。右殿供奉吴建溪大人。宫中楹联林立,书法苍劲、严谨、流畅,其点划涂金,抢眼夺目,内容多是颂扬正气、正义和积德扬善之类的,诸如大门两旁“锦拥天上祥龙显朱见,绣缀圣母慈航护玉宫”,及殿内的“善者积善功德无量,恶人弃恶福寿皆存”等等。宫中两对用辉绿岩透雕的大蟠龙石柱,工艺精美,每龙一色,或张口咧嘴,或盘云利爪,或仰首长吟,或冲天起舞。同时在巨龙身上附雕着《三国演义》中的十多幅奋战沙场的情景图案,其帅将、士卒、人马、旌旗、武器与盔甲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另外龙柱还有镂雕八仙过海,以及天上飞鸟、水中游鱼、地上走兽等各种动物,形态万千,令人叹绝。下厅两厢并列有一米多高的黑白无常塑像,满脸狰狞,一副缉凶惩恶形状。宫墙上还有二十四孝图,旁立衙役。整座宫庙雕梁画栋,楹桷斗拱油漆一新,金碧辉煌,富丽壮观。

    龙见宫左旁是“锦龙府”,面宽6.89米,进深9.79米,面积67.45平方米。府内奉祀的朱国华大人(与朱文炳王爷系同胞兄弟)。宫府前面是座化金亭,终日香烟缭绕。两侧是精致的山门以及相对应的门匾,书写“今与昔”和“吉人善”,哲意新颖。前面相对称的亭廊阁,亭廊长15.3米,宽3.5米,中部上面是两层阁,合计三层。阁顶藻井由如意斗拱承托,逐层收缩,阁外部则用斗拱向外伸展,成为独具一格的古建筑模式。亭廊阁顶全是琉璃瓦,显得古色古韵。

    清代石鼓通高1.40米,宽0.6米,厚0.4米,底0.4米,石鼓两旁分别浮雕凿刻着“双龙戏珠”、“喜鹊登枝”、“仙鹤腾云”和“凤呈吉祥”图案,经年年风雨侵蚀,石鼓油光滑亮,这是“龙见宫”历经沧桑的一个见证。“聪明正直”横匾红底金字,古拙之中又见华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