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泉港 > 文化积淀 > 名胜古迹
太白峰寺
来源:方志办 2019-12-17 15:38 阅读人数:1

 

  太白峰寺旧貌                      《圣善寺捐献田园序》石碑

    太白峰,又称莲花峰,盖取唐代诗人李白字号命名。相传宋代名臣蔡襄少时曾读书山上,任泉州知府时重游故地, 喜见乡人崇儒向学蔚然成风, 欣题 “太白峰”并刻于石上,名闻遐迩。
    古刹始建年月莫稽。面朝东南,依山势建于山巅。历经兴废,延至民国 27年(1938年),仙游贤法法师因掩护国民党十九路军士兵事发,率徒避祸,隐居山中,住持本寺。旧碑记有副寺宗道法师、监院达如、妙和法师,僧徒众多,善信云集,香火鼎盛,遂重建佛寺,规模宏大。福建省资政院议员、书法家李慕韩(惠安县城北门人)晚年寓居于寺,于民国32年(1943年)题“太白峰”以及“谪仙过化”和“忠惠留踪”匾额,撰并书冠头联“太一峰中开梵宇,白云天半护禅林”。解放初期(1949年)至 1968 年,清空法师(名林元坤,俗家今界山镇岭头下凉,曾任惠安县佛教协会会长、政协惠安县委员会常委)住持该寺,改称“青云堂”。“文化大革命”期间,寺宇寺产收归太白峰农业中学统一管理。1973年归属南埔中学农场。2012年于原址复建。
    1988年,南埔台胞林根纺倡议并捐资于旧寺前面坡下废寺遗址上重建圣善寺。据《圣善寺捐献田园序》石碑记载,该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村众“献田园于寺之前后左右,统计六十丘,给予寺僧管种,为奉佛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