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走进泉港 > 文化积淀 > 历史人物
连 家 瑶
来源:《泉港历史人物》 阅读人数:1
    连家瑶,原名连龙古,泉港区前黄镇凤山村人。1902年生,1981年病逝,终年八十岁。

    连家瑶先生生前曾任福建省第三届人民代表,惠安县历届人民代表。曾任县人大常委,县人民委员;惠安县历届政协委员、常委。1964年被评为晋江地区唯一的中学一级教师。

    连家瑶先生于1916年毕业于惠安县立小学,同年秋升入泉州中学。入学未及一月,因长兄不幸病逝而不得不休学。但他酷爱读书,一有余暇就自学文化知识,终于在休学五年后的1921年秋天又被泉州私立中学录取。当时旧制中学4年毕业,他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只修业三年便考入厦门大学理学院预科班。1928年,父亲病逝,家庭经济实在无法维持,他只好忍痛告别尚未毕业的厦门大学,应聘到省立龙溪第八初级中学任数理教员。不久该校与省立第三高中合并为省立龙溪中学,他继续在那里任教,为时三年。1931年,他转到永春中学,在那里任教17年。1948年秋天他到厦门中学任教务主任,1949年5月回惠安,在惠安一中任教,直至1981年病逝。

    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连家瑶先生全身心于教育事业,取得了卓著的成就。

    他讲课富有启发性,善于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阐述数理公式定理,善用许多形象的比喻来调动学生思维能力。他曾用怀孕妇女走路时向后倾,自动调节重心来说明稳度概念;提问学生:为什么热水瓶能保温?为什么煮饭烧火要对准“鼎脐”才能既省柴禾又熟得快?为什么夏日乘凉要在巷头巷尾才凉快?用这些日常生活常识阐释科学原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还善于运用新旧结合、归类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概念的实质,区别相似事物的细微差异,找出相异事物的内在联系。他在教学中常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除用几何、代数、三角、图表来计算、推导物理规律和公式外,对符号变换、数字运算、简便速算也用得恰到好处。他在讲课中常用“叉乘梯形法”。这个简便迅速的方法,他在课堂上讲解和运用一年后,苏联杂志才有类似的方法介绍。

    他提倡“学思结合”、“独立思考”。经常教育学生“做学问不仅仅是念念书,更重要是要学会思索。一个学生与其有一个塞满知识的脑袋,不如有一个善于思索的头脑。”他能遵循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精心设计、巧妙运用比喻、设问、归类、对比等方法,来引导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培养思维的方法,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连家瑶先生上课时只带一小火柴盒粉笔,不借助任何教具,便能在黑板上画一米长的直线,画圆圈不用圆规。他的一个学生好奇而又敬佩:“连老师,你不用教具,线就会画得那么直,圆也画得那么圆呀!”他谦虚地说:“人生学艺认真始,你们不知道,在我家里的墙壁上,我已画过几千次了,开始在黑板上画的也是不直不圆的,但莫怕后生笑话,慢慢就好了。”

    他教了几十年书,课本内容已记得滚瓜烂熟,上课不必看讲义,可他还是学习不辍,除了教学时间外,就是读书和看报,他说:“一天不吃饭也许可以过,但一天不读书、不看报,就觉得难过。”他每天必到图书馆阅览室,有时一日三趟,一看就是一个钟头以上。即使在饭后散步,他也是或低头沉思,或吟诵诗文。因此他精通业务,博览穷搜,知识渊博,精究数理,兼通文史。不但教物理、化学、数学、生理卫生,而且对天文、地理、历史及建筑等科学知识也无一不精通。经常在上海《物理教学》、北京《物理通报》、福建《教学通讯》(物理版)、《厦门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并出版了六册《课外知识》及《几何题解》、《从宇宙到原子》、《杨辉三角形的全面展开》等十多种教学研究专著。就是在晚年,还续写《新影射定理》一书,并整理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参考资料十几万字。

    1957年以后,他负责惠安县科学普及宣传工作,被选为县科协副主席。当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他积极为驻地解放军、空军场站、县人代会、城关工商界以及一些学校开设讲座,讲解有关人造卫星的科学知识。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年逾花甲的他不仅连夜赋诗祝贺,又连日忙着给解放军指战员讲解原子弹知识。并经常开设讲座,传播科学新知识,为惠安科普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连家瑶先生曾暗中支持进步学生的革命活动,巧妙地掩护他的学生、中共地下党员徐凤仪。“文革”中,他虽然被送进“牛棚”,受尽折磨,挨过批斗,但坚贞不屈,仍然相信党、忠于社会主义事业。他悄悄地励勉同棚“黑帮”说:“运动的开头免不了过火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会按政策办事的。”

    连家瑶先生至解放前夕,已执教二十年,教过数千学生,但由于战乱,一家十几口人,生计维艰,因此他深有感触地写道:“廿年粉笔,一家褴褛。一千弟子,十口饥寒。”解放后,他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仍保持他一贯的生活作风,身上经常穿的是褪了颜色的黄色或半灰色的布质中山装,脚上穿的是一双打上补钉的布鞋,即使是寒冬腊月,也很少穿袜子。他的裤子可以前后正反着穿,他说裤底受摩擦最多,这样穿一个裤底就变成了两个裤底,穿戴率可提高一倍。洗脸时先用水擦脸,再用毛巾,他说这有两个好处:既摩擦脸面增加血液循环,又节省毛巾。他这样省吃俭用,节余的钱却常常用来帮助生活困难的朋友和乡亲。

    连家瑶先生一生培养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荣辉等在内的一大批栋梁之材,他的学生曾撰文云:“孔夫子有弟子三千、贤士七十。而连老师的及门弟子近万,良才何止两位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