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谋年轻时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满怀爱国热情进了黄埔军校,参加了北伐战争;不久后加入军统,成为军统少将;台湾光复后,他成为第一任高雄市市长;尔后参加竟选,成为泉永区产生的国会立法委员。国民党政府垮台后,他长年流寓国外,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直到晚年,他仍然念念不忘祖国建设和统一大业。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台湾领土不分离,蒋美联防难久持;警告奸伪莫幻想,挥军解放哪会迟!”诗中倾吐出他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
中国近代,是一个充满了民族耻辱的年代:列强瓜分,国土沦丧;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就如同时代的无数爱国先驱者一样,连谋也曾是一位热血青年。1920年,他私塾毕业,进了县城私立螺阳中学就读。受该校革命党人的影响和革命气氛的熏陶,他很快就接受了革命道理,积极参加当时的反军阀反独裁,抵御外侮的爱国学生运动。
1926年,他结识了革命党人许卓然。经许卓然介绍,他毅然投笔从戎,赴广州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黄埔期间,他崇尚国民党左派廖仲凯,反对国民党右派孙文主义学会。同年七月,他带领一个连队参加了北伐战争。他所带的连队参加了著名的汀泗桥战役。
1927年至1931年间,他任国民党军队营长,部队驻防惠安、泉州、仙游等地。1932年至1935年,他转到厦门海警部门任职。据史料记载:他在厦门海警任职期间,目睹日寇在中国领海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决心“以暴还暴”,率部打死了许多日本海盗,把海盗尸体装入麻袋沉入大海中。
193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引荐给军统特务头子康泽和戴笠,并随之上了庐山,在康、戴主持的所谓“星子特训班”任大队长。自此,他误入歧途。
1938年,他奉调往南京任职,在由军统主办的“乙种参谋业务训练班”任中校大队长。因他秉性刚直,曾因坚决反对戴笠委派的一名特务到福建任职,激怒了戴笠,以致被戴笠撤职并宣布“永不录用”。于是,连谋便带上家眷迁居新加坡,以垦荒种地为生,直至1942年遭英国殖民主义者驱逐才转回到香港。
当时抗日战争已处在最艰苦的阶段,香港已非安身之地,加上目睹日寇横行,他的爱国热情重被激起,便顾不上与戴笠的恩怨,重新投身军统。因他的人品和才干,被任命为财政部缉私总署督察处处长,后又兼任军委会交通检查处督察长,晋升为少将军衔(军统局的最高军阶),不久又调任川康省缉私处处长。有关资料记述,这期间,他与赵世瑞(另一军统要员)负责审理一桩当时颇为轰动的冤案,秉公枪决了冤案制造者——国民党第二十五集团军调查室江山(县)工作组组长魏哲秋等人,调查室主任也被撤职并判刑十年。
1943年夏至1944年,他奉派前往印度中西部加尔各答的拉姆加尔,先在美国将军史迪威倡办的参谋大学特训班受训,尔后前往缅甸参与抗击侵缅日军的战役。不久,他被调往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高级班受训,兼任学员队队长。
1946年,日本投降台湾光复后,他被派往台湾,首任高雄市市长。几个月后,他回籍参加议员竞选,成为由泉永区产生的国会立法委员,开始脱离军统步入政界。
连谋在置身军统魔穴,为国民党效力的同时,仍有正直开明的另一面。他回乡探亲,动员其父当众烧毁债据,取消贫苦农民的债务,并倡修坝头溪水利设施。1949年,原军统头目毛森、赵世瑞等坐镇厦门。毛森等侦知此时在厦门经营泉安汽车公司的林梦飞(解放后曾任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曾掩护过共产党人许集美开展地下斗争等事,便把林梦飞拘留并准备杀害。连谋与林梦飞曾是黄埔同学,他专程来厦门,利用与毛森、赵世瑞的交情,救出了林梦飞。
1950年4月,连谋离开台湾到香港,5月被港英政府以政治犯罪名加以逮捕,坐牢至6月底朝鲜战争爆发,才由其家属保释出狱,8月即被港英当局驱逐出香港。此后,他长期流寓海外,过着四处颠簸流离的漂泊生活。1950年至1953年的三年间,他先后居留过澳门、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直到1953年9月才在泰国首都曼谷定居。
1958年,生计困窘的连谋接受族居星马的宗亲的一万元美金借款,开办“平安物产两合公司”,但公司未能获利。1969年,又得到台湾亲友的五千美金赞助,把公司易名为“泰安物产两合公司”,把泰国水产品运往香港营销,获利近百万港元。1973年,泰国实行外侨职业登记制度,必须具有泰国籍才能登记注册,连谋因不具泰国国籍(他执意保留中国国籍),就把公司的事务交由其泰籍华裔妻子吴玉娇负责。
晚年,连谋的爱国爱乡热情表现得尤为强烈。
1954年4月,1966年7月,连谋曾两度应邀到广州,并在广州会晤了广东省有关领导。伟大祖国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令他振奋不已。他日益关注祖国各项建设事业,日益关注家乡的发展。1966年、1967年间,他曾三次写信到当时的山腰公社,建议整治坝头溪,开发练马埔(今炼油厂厂区),按“保”办小学,成立医疗站服务群众等等。
晚年,他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脚关节都变了形,仍口授了一篇长达五六千字的,题为《谈建设祖国的建议》的文章,投寄有关部门,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出了极有见地的建议,拳拳爱国之心溢于言表。
晚年,对于祖国的统一大业,他更是念念不忘,他那首“台湾领土不分离”的诗,更是抒发了这位传奇老人的爱国心声。
参阅《泉州市志》、《惠安文史资料》、张家瑜先生的文章及有关资料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